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文学翻译中译者再创造的“度” 被引量:2
1
作者 闫敏敏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研究文学翻译中译者再创造的"度"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本文从美学角度切入,再次探讨了这个问题,力图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再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水量对冷冻面团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昌文 闫敏敏 《粮食加工》 2009年第4期71-73,共3页
研究了加水量对冷冻面团馒头感官品质、比容、柔软度、总评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水量的变化,冷冻面团馒头感官品质、比容、柔软度、总评分也发生变化,加水量在53%时可以使冷冻面团馒头获得较好感官品质、比容、柔软度和总评分。
关键词 冷冻面团 馒头 加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倾管中低含液率气液分层流临界携液流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杰 蒲雪雷 +2 位作者 王武杰 闫敏敏 王亮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133,共10页
湿天然气会在管道低洼处形成积液,不仅影响输送效率,而且有可能腐蚀甚至堵塞管道,因而准确预测气体的临界携液流速对于预防上述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微倾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分层流,基于气液两相流动量平衡方程和新的气-液界... 湿天然气会在管道低洼处形成积液,不仅影响输送效率,而且有可能腐蚀甚至堵塞管道,因而准确预测气体的临界携液流速对于预防上述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微倾管中低含液率气液两相分层流,基于气液两相流动量平衡方程和新的气-液界面形状闭合关系式,建立了考虑液滴夹带的临界携液流速预测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对新模型和FLAT模型、ARS模型、双圆环模型、MARS模型进行了验证和预测结果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新模型分析了管道倾角、运行压力、液相密度以及天然气组分对微倾管道中天然气-水、天然气-60%甘油/水分层流临界携液流速和临界含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管道倾角和液相密度的增大,临界携液流速持续增大,临界含液率逐渐减小;②随着运行压力和天然气中重组分含量的增大,临界携液流速持续减小,临界含液率逐渐增大。结论认为,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预测湿天然气管道中的临界携液气体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倾管道 低含液率 气液分层流 临界携液流速 界面形状 剪切力 摩擦因子 液滴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诠释学视野的《温疫论》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敏敏 黄作阵 +2 位作者 杨必安 姚鑫 朱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24-728,共5页
明末清初,全国各地瘟疫流行不断,时医者多以仲景伤寒法治之,迁延不效,武山吴氏又可静心穷理,提出温疫所发,非古人所说的“四时不正之气”导致,而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邪从口鼻而入,内伏膜原,并据此创制治疫名方达原饮,将中医... 明末清初,全国各地瘟疫流行不断,时医者多以仲景伤寒法治之,迁延不效,武山吴氏又可静心穷理,提出温疫所发,非古人所说的“四时不正之气”导致,而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邪从口鼻而入,内伏膜原,并据此创制治疫名方达原饮,将中医瘟疫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中医学的一次理论创新,吴又可本人亦因此被尊为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人。从诠释学视野来看,此次创新实际上是特定时代下医者运用了正确的叙述方法对中医经典及前人之论的一次重新整合和解释,实现了效果历史下的视域融合,这对于我们当前环境下中医理论继承和创新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启示,即在解读中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当结合时代特点与实践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突破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温疫论》 吴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温热经纬》研究纵览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锦晗 黄作阵 +3 位作者 刘果 闫敏敏 姚鑫 杨必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71-1075,共5页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序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整理,质化归纳。展示了近四十年《温热经纬》各个方面的研究流变,梳理了近四十年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文献学 学术思想 方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