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心设问活化物理化学课堂教学 被引量:22
1
作者 那立艳 张树彪 +2 位作者 华瑞年 张丽影 闫建芳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03-704,F0004,共3页
关键词 物理化学课程 课堂教学 活化 大学毕业生 化学规律 化学素养 方法论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菌株MY02的鉴定及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的分离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强 闫建芳 +2 位作者 刘秋 齐小辉 刘炳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放线菌菌株MY02,通过对其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龟裂链霉菌龟裂亚种Streptomyces rimosussub sp.rimosus。该菌株的发酵液具有抗真菌活性。发酵液经离心、过滤、萃取、硅... 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放线菌菌株MY02,通过对其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龟裂链霉菌龟裂亚种Streptomyces rimosussub sp.rimosus。该菌株的发酵液具有抗真菌活性。发酵液经离心、过滤、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其活性物质,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其活性物质中含有两种抗真菌活性组分。对活性组分的正丁醇溶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该活性组分具有四烯类抗生素的典型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链霉菌 抗真菌活性 16S RDNA 分离纯化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苯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2 位作者 姜波 孙天竹 闫建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2-195,共4页
利用厌氧培养法,从猪的盲肠、小肠、大肠和粪便中筛选得到24株乳酸菌,液相色谱法测定产苯乳酸,有7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在80~110mg/L之间,有4株的产量超过119mg/L,其中分离自猪粪便的菌株r16的苯乳酸产量最高,达到233.0mg/L。经16SrDN... 利用厌氧培养法,从猪的盲肠、小肠、大肠和粪便中筛选得到24株乳酸菌,液相色谱法测定产苯乳酸,有7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在80~110mg/L之间,有4株的产量超过119mg/L,其中分离自猪粪便的菌株r16的苯乳酸产量最高,达到233.0mg/L。经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最终确定菌株r16和m15为植物乳杆菌,而菌株m343和m462为粪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苯乳酸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干香肠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3 位作者 孙军德 姜波 齐小辉 闫建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由风干香肠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乳酸菌ORC2、QM7和QM8,均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2和QM7为肠膜明串珠菌,QM8为柠檬明串珠菌。乳酸菌ORC2、QM7和QM8均... 由风干香肠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乳酸菌ORC2、QM7和QM8,均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2和QM7为肠膜明串珠菌,QM8为柠檬明串珠菌。乳酸菌ORC2、QM7和QM8均能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且对·OH、DPPH·和O-2·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都与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L时,菌株ORC2对·OH的清除率最高,为65.36%;菌株QM8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为61.21%;而对O-2·的清除率最高的菌株为QM7,达到75.70%。菌株QM7在培养96 h能清除最多的胆固醇,清除率为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香肠 乳酸菌 降胆固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肠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长建 蒋本国 +2 位作者 姜波 闫建芳 刘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7,共3页
通过硫磷铁比色法,该试验从腊肠中共分离到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35株,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为9.65%~48.23%,清除率在40%以上的有11株,而乳酸菌HC12的胆固醇清除率最高(48.23%)。通过对乳酸菌HC12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 通过硫磷铁比色法,该试验从腊肠中共分离到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35株,胆固醇的清除能力为9.65%~48.23%,清除率在40%以上的有11株,而乳酸菌HC12的胆固醇清除率最高(48.23%)。通过对乳酸菌HC12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研究,鉴定HC12为干酪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肠 乳酸菌 分离鉴定 胆固醇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鹑鸡肠球菌m661的抗氧化、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2 位作者 姜波 闫建芳 孙天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7-161,共5页
经厌氧培养,从猪胃液中分离得到1株生长良好的肠球菌m661,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确定菌株m661为鹑鸡肠球菌。鹑鸡肠球菌m661具有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OH)... 经厌氧培养,从猪胃液中分离得到1株生长良好的肠球菌m661,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确定菌株m661为鹑鸡肠球菌。鹑鸡肠球菌m661具有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与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L时,菌株m661对.OH、DPPH自由基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1.58%、36.6%和57.1%。菌株m661还具有清除培养基中34.4%的胆固醇、产生89.9mg/L苯乳酸等益生特性。菌株m661可作为益生菌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胃液 肠球菌属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煤霉病菌致病毒素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福妹 樊慧梅 +1 位作者 闫建芳 刘志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8-939,941,共3页
采用3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活性碳法、有机溶剂法、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均提取到毒素,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番茄幼苗及叶片具有致萎作用。针刺叶片可产生褪绿斑。滤液透析及热稳定性测... 采用3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活性碳法、有机溶剂法、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均提取到毒素,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番茄幼苗及叶片具有致萎作用。针刺叶片可产生褪绿斑。滤液透析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毒素为大分子化合物,这与用有机溶剂提取毒素所得结果一致,同时测得它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煤霉病菌 致病毒素 提取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海洋小单孢菌MN10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敏 刘秋 +4 位作者 刘限 王皓 闫建芳 齐小辉 白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辽宁省大连海域海泥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属菌种,并依据多相分类方法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单孢菌种;16S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mo...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辽宁省大连海域海泥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属菌种,并依据多相分类方法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单孢菌种;16S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monospora marine sp.nov(99.652%)亲缘关系最近,且生理生化结果与Micromonospora marine sp.nov相一致;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化学分类特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为Micromonospora marina sp.nov;该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尖刀镰孢菌均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单孢菌 多相分类 抗菌活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3 位作者 姜波 闫建芳 齐小辉 孙天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1-225,共5页
通过简单厌氧培养方法,共从猪消化道中分离得到10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经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16S rDNA测序,最终确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4株为粪肠球菌,1株为鹑鸡肠球菌。除了粪肠球菌M462和M15对·OH几乎没有清除能力... 通过简单厌氧培养方法,共从猪消化道中分离得到10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经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16S rDNA测序,最终确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4株为粪肠球菌,1株为鹑鸡肠球菌。除了粪肠球菌M462和M15对·OH几乎没有清除能力,10株乳酸菌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多数乳酸菌对·OH、DPPH自由基和O2-·的清除率和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L时,10株乳酸菌对·OH、DPPH自由基和O2-·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12.2%、80.6%和79.3%。5株植物乳杆菌对DPPH的清除率都大于60%,好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O2-·的清除率好于植物乳杆菌,4株粪肠球菌对O2-·的清除率都大于60%;植物乳杆菌R17、R53和R762对反应体系中的·OH清除率大于5%,其中R17的清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鉴定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降胆固醇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长建 齐小辉 +3 位作者 刘秋 蒋本国 闫建芳 石若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6-830,共5页
乳酸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作者从猪消化道中分离出31株疑似菌株,在高胆固醇培养基中培养后有18株菌株生长。利用磷硫铁法对体外降胆固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降解率在0~47.26%,其中4株乳酸菌的胆固醇降解... 乳酸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作者从猪消化道中分离出31株疑似菌株,在高胆固醇培养基中培养后有18株菌株生长。利用磷硫铁法对体外降胆固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降解率在0~47.26%,其中4株乳酸菌的胆固醇降解率大于30%,分别是r16、r53、r762和m661。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鉴定r16、r53和r762为植物乳杆菌,m661为鹑鸡肠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降胆固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抗氧化、降胆固醇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长建 刘秋 +2 位作者 姜波 闫建芳 齐小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2-516,共5页
从风干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ORC4,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4为绿色魏斯氏菌。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完整和破碎细胞对O2-·、DPPH&... 从风干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ORC4,菌株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ORC4为绿色魏斯氏菌。绿色魏斯氏菌ORC4的完整和破碎细胞对O2-·、DPPH·和·OH的清除率都与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 L时,菌株ORC4破碎细胞对O2-·、DPPH·和·OH的清除率都高于完整细胞,分别为45.17%、56.17%和54.01%。菌株ORC4还能清除培养基中最多为35.87μg/m L的胆固醇,单位细胞干重的胆固醇清除率为19.89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干香肠 绿色魏斯氏菌 16S r DNA 系统发育树 抗氧化作用 降胆固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T8-41的鉴定
12
作者 刘秋 闫建芳 +2 位作者 齐小辉 于基成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19-5920,5923,共3页
[目的]为阐明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方法]以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T8-41为试材,分析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细胞壁成分和生理生化特性。经PCR扩增后,对其与相关菌株的16S rDNA进行同源性分析... [目的]为阐明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方法]以从东北地区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T8-41为试材,分析其形态和培养特征、细胞壁成分和生理生化特性。经PCR扩增后,对其与相关菌株的16S rDNA进行同源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拮抗菌株T8-41属于典型的链霉菌属菌丝形态。其细胞壁中含有L-DAP和甘氨酸,细胞壁类型为I型。该菌可利用D-木糖、L-鼠李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葡萄糖、D-甘露醇和肌醇,但不利用乳糖。可以初步鉴定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菌株的16SrDNA全长为1 465 bp,与绿产色链霉菌相似性达99%。[结论]链霉菌T8-41属于青色类群的绿产色链霉菌,可将其定名为绿产色链霉菌T8-41(S.viridochromogenes T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16SRDNA序列 同源性树 绿产色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16S rDNA-PCR-DGGE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柏霞 闫建芳 +2 位作者 刘秋 于基成 赵秀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37,共5页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接种枯萎病菌后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对黄瓜种植前、接菌前、接菌后发病、接菌后未发病以及接种清水(对照)共5份土壤样品直接提取其总DNA,用F338-GC/R518引物扩增16Sr D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DGGE电...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接种枯萎病菌后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对黄瓜种植前、接菌前、接菌后发病、接菌后未发病以及接种清水(对照)共5份土壤样品直接提取其总DNA,用F338-GC/R518引物扩增16Sr D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DGGE电泳条带分析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会引起黄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及种类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接种枯萎病菌后Rhodococcus phenolicus(E1)、Clostridiumsp.(E3、E6)以及3种未培养细菌(E2、E4、E5)数量增加,另外2种未培养细菌(A1、A2)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PCR-DGGE 枯萎病菌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