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国忠 闫军浩 +5 位作者 黄红云 周长满 陈琳 王洪美 姜晓荣 任玉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 目的:介绍一种为临床细胞学治疗提供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红细胞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骨髓血中分离BMSCs。台盼蓝染色实验测定BMSCs活力;对BMSCs进行CD44、CD34抗体免疫荧光显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BMSCs活性大于95%,纯度大于85%,细胞的纯度和均一性均符合中国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的要求,已达到临床应用标准。结论:本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批量获得BMSCs,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分离 纯化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左龙 雷易鸣 +4 位作者 闫军浩 刘会坡 袁兰 蒲小平 韩鸿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子探针示踪技术,研究大鼠深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引流的规律。结合多孔介质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动力学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丘脑...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子探针示踪技术,研究大鼠深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引流的规律。结合多孔介质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局部给药的药物分布与清除动力学模型。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丘脑、中脑黑质3组(n=8)。将细胞外示踪剂惰性分子探针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DTPA)2μl分别导入三个脑区细胞外间隙,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采集探针在大鼠脑ISS内的分布与清除过程。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取ISS内示踪分子在大鼠全脑分布的最大分布容积比(Vdmax%)及半衰期(t1/2)。应用经典扩散方程,测量ISS有效扩散系数(D*)、清除率(k’)与局部迂曲度(λ)。结合上述结果及经典扩散方程,建立大鼠脑组织间隙内药代动力模型。结果示踪分子在大鼠不同脑区ISS内的转运分布区域、清除速率各不相同。尾状核Vdmax%和t1/2大于丘脑和黑质(P=0.000)。黑质区D*小于尾状核、丘脑(P=0.021),黑质ISS内迂曲度最大(P=0.280)。丘脑局部k’大于尾状核和黑质区域(P=0.000)。结论钆喷酸葡胺(Gd-DTPA)在大鼠深部脑组织内分布呈分区特征,各分区内药物的分布与清除速率各不相同。脑局部给药需考虑脑内ISS的解剖分区以及各个脑分区的物质转运与脑组织液流动参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液 细胞外间隙 示踪剂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肠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晓磊 杨战锋 +2 位作者 傅聿铭 闫军浩 吴万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3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3例...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3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43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后3d检测两组皮质醇(Cor)、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血管活性肠肽(VIP)、促胃液素-17(G-17)、Ghreli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类抗原(CA)242、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Cor、6-keto-PGE1α、MDA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VIP、G-17、Ghrelin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CEA、CA242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参照组(23.26%)低(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可降低应激反应及疼痛递质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氧化应激 疼痛递质 胃肠功能 肿瘤标志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晓磊 杨战锋 +2 位作者 傅聿铭 闫军浩 吴万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治疗的108例胃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治疗的108例胃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糖类抗原(CA)19-9、CA50、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各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E、Cor、ACTH、SP、6-keto-PGE1α、CEA、CA19-9、CA5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0%)较对照组(18.52%)低(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及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应激反应 疼痛介质 糖类抗原 癌胚抗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