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应用VitD、钙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门光国 张立明 +7 位作者 王丽丽 杨文君 郭俊英 林新宇 王玉娟 王娜 王莹莹 石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钙剂对应用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儿骨密度(BMD)的作用,探讨其变化对NS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激素敏感型NS患儿90例为对象,男52例,女38例,55例为初发,3...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D)、钙剂对应用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儿骨密度(BMD)的作用,探讨其变化对NS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激素敏感型NS患儿90例为对象,男52例,女38例,55例为初发,35例为复发病例,平均年龄(5.33±2.86)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单用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1.5~2 mg/(kg.d),最大剂量80 mg/d,并逐渐减量,疗程9~12个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VitD;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钙剂治疗。所有患儿在激素治疗前、激素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分别测量血清钙、BMD。结果:三组患儿治疗1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BMD降低(P<0.01),治疗1个月后A、B组BMD下降更明显,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BMD由(0.751±0.042)g/cm2降至(0.639±0.035)g/cm2(P<0.01),B组由(0.750±0.040)g/cm2降至(0.640±0.025)g/cm2(P<0.01),较C组由(0.748±0.041)g/cm2降至(0.665±0.038)g/cm2(P<0.01)下降更明显(P<0.01);血清钙值A组由(1.940±0.068)mmol/L降至(1.742±0.048)mmol/L,B组由(1.932±0.085)mmol/L升至(2.158±0.131)mmol/L,C组由(1.921±0.083)mmol/L升至(2.338±0.08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NS患儿可降低BMD,加用适当剂量VitD和钙剂可减轻但并不能完全阻止骨质疏松,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骨密度 糖皮质激素 儿童 VI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抽搐为首发表现的Bartt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门光国 张立明 +6 位作者 林新宇 王丽丽 王莹莹 王玉娟 李文强 王娜 石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1-64,共4页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1个月,因反复呕吐1d、抽搐2次入院。1d前无诱因出现呕吐,共6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第1次呕吐后出现抽搐,发作时双目发直,口吐白沫,口周发青,双手握拳,呼之不应,持续约20s后自行缓解,无发热...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1个月,因反复呕吐1d、抽搐2次入院。1d前无诱因出现呕吐,共6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第1次呕吐后出现抽搐,发作时双目发直,口吐白沫,口周发青,双手握拳,呼之不应,持续约20s后自行缓解,无发热、腹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TER综合征 反复呕吐 首发表现 抽搐 临床资料 胃内容物 自行缓解 腹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多凝血因子缺乏综合征1例
3
作者 门光国 张立明 +5 位作者 王丽丽 林新宇 王玉娟 李文强 王娜 石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63-64,共2页
患儿男,新生儿期因脐部出血、膀胱出血、贫血在我院住院两次,诊断为家族性多凝血因子缺乏综合征(FMFD)、脐部出血、膀胱出血、失血性贫血,经治疗,患儿康复出院。由于FMFD临床少见,目前国内罕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乏 综合征 家族性 失血性贫血 膀胱出血 新生儿期 患儿 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MD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文强 粘琦玉 +4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沈婷婷 陈常胜 门光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837-183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6例由于胸痛、胸闷就诊的患者,分别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6例由于胸痛、胸闷就诊的患者,分别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MDCTCA共检查节段586个,直径在1.5mm以上有504个,检出狭窄程度≥50﹪的28例,漏诊1例,误诊2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6.3﹪(26/27例),特异性为89.5﹪(17/19例),准确性为93.5﹪(43/46例),阳性预测值为92.9﹪(26/28),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CA具有无创、安全、经济且操作简便的优点,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玉娟 张立明 +1 位作者 门光国 石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0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泼尼松...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04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泼尼松、双嘧达莫、维生素C、抗过敏药物及钙剂等),其中泼尼松按1.5~2 mg/(kg.d),分次口服,2~4周后据尿常规的变化逐渐减量至总疗程2~3个月停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1 mg/(kg.d),分3次口服,总疗程3~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加用雷公藤多苷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儿童 雷公藤多苷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娜 张立明 +2 位作者 张爱梅 门光国 赵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30 mg/(kg.d),连用5 d,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转归,总结NRDS发生率及使用...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30 mg/(kg.d),连用5 d,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转归,总结NRDS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情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13例(31.71%)应用了新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6例(14.63%)出现NRDS,上机率12.19%;对照组23例(52.27%)使用了NCPAP,15例(34.09%)发生NRDS,上机率29.55%。两组患儿上机后6 h、48 h的血气分析比较,Pa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PaO2/FiO2、RI及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除肺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减少NRDS的发生,降低上机率,防治轻度N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溴索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