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尾叶的干法预处理及其乙酰化产物的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张健 林日辉 +3 位作者 银江林 李彦姿 付雨璐 刘晓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97-4005,共9页
甘蔗尾叶(ST)是可再生大宗农业副产物和潜在重要工业原料,有效预处理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步骤。对比分析ST和pST1、pST2、pST3(3种干法预处理甘蔗尾叶)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发现干法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半纤维素并保留纤维素,以pST3效... 甘蔗尾叶(ST)是可再生大宗农业副产物和潜在重要工业原料,有效预处理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步骤。对比分析ST和pST1、pST2、pST3(3种干法预处理甘蔗尾叶)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发现干法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半纤维素并保留纤维素,以pST3效果最佳,半纤维素去除率和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9.51%和90.58%。分别以pST3和ST为底物,利用乙酸酐-硫酸体系进行乙酰化,分析乙酰化反应效率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等表征产物,结果表明干法预处理有效增加乙酰化反应活性,Ace-pST3(pST3乙酰化产物)产率为Ace-ST(ST乙酰化产物)的2.07倍,Ace-pST3为含木质素的醋酸纤维素,具有良好热塑性,可制备紫外光屏蔽膜。因此,甘蔗尾叶在干法预处理后直接制备热塑性醋酸纤维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甘蔗尾叶 干法预处理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提法生产左旋多巴的工艺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学坚 银江林 +6 位作者 袁经权 苏健 赵小超 黎永红 黄艳 张雯艳 张桂珍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408,共7页
为研究开发一种新的环境友好的、从猫豆中提取左旋多巴(L-dopa)的生产工艺,用弱酸性水将猫豆磨成水浆,常温下用聚丙烯酰胺(PAM)沉淀去除提取液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滤液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用PAM沉淀去除热变性析出的蛋白和淀粉,过滤,... 为研究开发一种新的环境友好的、从猫豆中提取左旋多巴(L-dopa)的生产工艺,用弱酸性水将猫豆磨成水浆,常温下用聚丙烯酰胺(PAM)沉淀去除提取液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滤液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用PAM沉淀去除热变性析出的蛋白和淀粉,过滤,滤液浓缩,析出L-dopa粗品;粗品用热稀HCl精制,即可得到L-dopa产品;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工艺不排放高含淀粉、蛋白、HCl和NaOH废水。试产3批,平均每批投料猫豆200 kg,L-dopa产品平均得率2.41%,平均含量99.84%,与传统工艺相当;含量和相关物质符合《中国药典》和《欧洲药典》要求。该生产工艺合理可行,绿色环保,适合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豆 左旋多巴 生产工艺 PAM 废水减排 沉淀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3种海参共附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银江林 李蜜 +3 位作者 易湘茜 刘永宏 于清武 高程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04-2912,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海参共附生细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延缓衰老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选用9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的3种海参[异色哈威参(Havelockia versicolor)、玉足海参(Holo...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海参共附生细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延缓衰老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选用9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的3种海参[异色哈威参(Havelockia versicolor)、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方柱翼手参(Colochirus quadrangularis)]共10份样品进行共附生细菌分离纯化,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其多样性,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评价共附生细菌发酵粗提物的延缓衰老活性。【结果】从广西涠洲岛3种海参中共分离获得63株共附生菌株,隶属于3门4纲14目25科35属,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共有31株(占49.21%);放线菌GXIMD LM0085和GXIMD LM0159有可能为潜在新种,与对应有效发表菌株Kocuria assamensis、K. salsicia的相似性分别为97.38%和97.00%。不同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海参共附生细菌在属类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数量差异,以M9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属数量最多(19属28株),P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最少(仅6属6株);在筛选确定的35属细菌中,仅Cobetia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9种培养基均有生长分布,多达13个属仅在单一的培养基中生长。不同海参分离获得的共附生细菌数量排序为1#异色哈威参>方柱翼手参>2#异色哈威参>玉足海参,除了玉足海参外,其他3只海参体内的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体表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线虫寿命试验发现,有6株共附生细菌的发酵粗提物能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P<0.05),分别是GXIMD LM0037(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05(链霉菌属)、GXIMD LM0071(副球菌属)、GXIMD LM0114(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99(原小单孢菌属)和GXIMD LM0032(短状杆菌属)。【结论】广西涠洲岛海域海参蕴含着多样性丰富的共附生细菌资源,具有潜在的新物种,且部分菌株具有延缓衰老活性,在延缓衰老活性物质挖掘及新型抗衰老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共附生细菌 多样性 延缓衰老 广西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徐闻海域红树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杀线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蜜 候师师 +3 位作者 银江林 何宇铭 刘永宏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为发掘红树植物内生细菌资源和寻找新型微生物杀虫剂,该研究从北部湾徐闻海域采集7种红树植物共16份样品,设计10种分离培养基,使用稀释涂布法分析红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利... 为发掘红树植物内生细菌资源和寻找新型微生物杀虫剂,该研究从北部湾徐闻海域采集7种红树植物共16份样品,设计10种分离培养基,使用稀释涂布法分析红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通过杀线虫活性实验测试内生细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1)从16份红树植物各组织器官中获得33株内生细菌,分布于19个科23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发现了10株潜在的新种或新属。(2)筛选到具有显著杀线虫活性的菌株IMDGX 4725和IMDGX 4744,半数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61.58、100.89 mg·mL^-1。研究结果证实了徐闻海域红树具有多样性丰富的内生细菌,同时部分细菌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具有发现新型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红树林 物种多样性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西海岸真红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延缓衰老活性初筛 被引量:7
5
作者 姜舒 李蜜 +3 位作者 候师师 韩敏敏 银江林 高程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4,共8页
为了发掘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资源和进行新型海洋药物研究,该文选择海南西海岸14种真红树的根、茎、叶、花、胚轴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不同分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培养基(AGG)、海藻糖-天冬酰胺培养基(M4)、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M5)、改良ISP... 为了发掘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资源和进行新型海洋药物研究,该文选择海南西海岸14种真红树的根、茎、叶、花、胚轴为研究对象,采用9种不同分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培养基(AGG)、海藻糖-天冬酰胺培养基(M4)、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M5)、改良ISP5培养基(M7)、精氨酸-天冬酰胺培养基(M9)、改良淀粉-水解酪素培养基(M10)、酪氨酸-天冬酰胺培养基(P7)、燕麦培养基(P3)、棉籽糖-组氨酸培养基(M11)],结合稀释涂布法和三线划线法从真红树组织中分离菌株,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获得的海洋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对所得内生放线菌的延缓衰老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46份真红树组织中共获得24株放线菌,隶属于7科11属,其中9株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且IMDGX 6270、IMDGX 6137和IMDGX 6173为3株疑似潜在新菌株。(2)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筛选发现4株放线菌(IMDGX 6157、IMDGX 6182、IMDGX 6248、IMDGX 6360)具有延缓衰老的活性,与空白组比较,生存时间分别延长17.16%、28.11%、29.05%、27.10%。综上结果说明海南西海岸区域真红树植物中可能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能够为延缓衰老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内生放线菌 真红树 延缓衰老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