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
8
1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2 位作者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nSAR-光学影像的白鹤滩库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2
作者
钱雨扬
孔令利
+2 位作者
余洲
杨国兴
朋仁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7-112,120,共7页
为探明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近坝区域两岸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首先基于Sentinel-1数据,采用时序InSAR技术获取白鹤滩坝址—葫芦口段(即近坝区域)的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然后结合光学影像对该区域地灾隐患进行综合识别,最后通过野外踏勘...
为探明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近坝区域两岸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首先基于Sentinel-1数据,采用时序InSAR技术获取白鹤滩坝址—葫芦口段(即近坝区域)的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然后结合光学影像对该区域地灾隐患进行综合识别,最后通过野外踏勘进行调查验证,并根据识别结果选取3处典型变形体进行了详细的形变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InSAR监测结果与地面GNSS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达0.91,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准确度达90.9%,论证了联合InSAR和光学影像进行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筛查的有效性。(2)研究区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升轨LOS向最大累计形变为-12.1 cm,降轨LOS向最大累计形变为-17.1 cm。(3)研究区内共探测识别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主要分布在左岸的大弯子、野猪塘等区域,右岸的棉纱湾、子油树附近。(4)变形体形变趋势与蓄水活动存在明显关联,且受降雨活动影响,变形体A和变形体B均对附近的交通设施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后期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变形体C地质条件较差,长期处于快速变形阶段,后期发生小规模滑移、崩塌的概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后期精细化地质灾害筛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地灾隐患识别
INSAR
光学影像
水库蓄水
白鹤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思宇
杨泽发
+3 位作者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函数法的预测精度。然而,该方式容易导致“过拟合”现象,增加模型复杂度和参数反演难度。为克服该问题,引入了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2个关键的优化选取指标,以来自7个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103个观测点时序沉降值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与赤池信息量准则探讨了12种常见“S”型增长模型在煤矿区地表单点沉降过程描述中的优化选取。结果表明:①12种模型中,5个四参数模型的平均拟合残差为3.51 cm,明显优于二参数Knothe模型(14.10 cm),但仅略优于6个三参数模型(4.78 cm);②在兼顾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的准则下,三参数模型普遍优于四参数和二参数,说明三参数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矿区地表单点动态沉降过程,而四参数和二参数模型则分别存在“过拟合”(过度参数化)和“欠拟合”现象;③在6个三参数模型中,模型的优化选取与覆岩岩性有关。其中,软和中硬覆岩条件下,目前尚未被引入时间函数法的三参数Hossfeld模型能够较好地兼顾拟合残差小和模型复杂度低2个关键指标,但在坚硬覆岩条件下,Weibull模型表现则优于Hossfel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降预测
时间函数
赤池信息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
8
1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机构
延边大学
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研究”(41461036)。
文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A_Markov model
scenario simula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nSAR-光学影像的白鹤滩库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2
作者
钱雨扬
孔令利
余洲
杨国兴
朋仁锋
机构
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7-112,12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3906100)。
文摘
为探明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近坝区域两岸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首先基于Sentinel-1数据,采用时序InSAR技术获取白鹤滩坝址—葫芦口段(即近坝区域)的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然后结合光学影像对该区域地灾隐患进行综合识别,最后通过野外踏勘进行调查验证,并根据识别结果选取3处典型变形体进行了详细的形变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InSAR监测结果与地面GNSS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达0.91,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准确度达90.9%,论证了联合InSAR和光学影像进行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筛查的有效性。(2)研究区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升轨LOS向最大累计形变为-12.1 cm,降轨LOS向最大累计形变为-17.1 cm。(3)研究区内共探测识别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主要分布在左岸的大弯子、野猪塘等区域,右岸的棉纱湾、子油树附近。(4)变形体形变趋势与蓄水活动存在明显关联,且受降雨活动影响,变形体A和变形体B均对附近的交通设施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后期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变形体C地质条件较差,长期处于快速变形阶段,后期发生小规模滑移、崩塌的概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后期精细化地质灾害筛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表形变
地灾隐患识别
INSAR
光学影像
水库蓄水
白鹤滩水电站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被引量:
1
3
作者
乔思宇
杨泽发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0400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JJ4699)
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21RC3008)。
文摘
时间函数法是最常用的煤矿区地表动态形变预测方法之一。其中,描述地表单点“S”型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选取直接影响时间函数法的形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现有研究大都以拟合残差最小化为目标,通过修正或引入“S”型增长数学模型提高时间函数法的预测精度。然而,该方式容易导致“过拟合”现象,增加模型复杂度和参数反演难度。为克服该问题,引入了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2个关键的优化选取指标,以来自7个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103个观测点时序沉降值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与赤池信息量准则探讨了12种常见“S”型增长模型在煤矿区地表单点沉降过程描述中的优化选取。结果表明:①12种模型中,5个四参数模型的平均拟合残差为3.51 cm,明显优于二参数Knothe模型(14.10 cm),但仅略优于6个三参数模型(4.78 cm);②在兼顾拟合残差和模型复杂度的准则下,三参数模型普遍优于四参数和二参数,说明三参数模型比较适合描述矿区地表单点动态沉降过程,而四参数和二参数模型则分别存在“过拟合”(过度参数化)和“欠拟合”现象;③在6个三参数模型中,模型的优化选取与覆岩岩性有关。其中,软和中硬覆岩条件下,目前尚未被引入时间函数法的三参数Hossfeld模型能够较好地兼顾拟合残差小和模型复杂度低2个关键指标,但在坚硬覆岩条件下,Weibull模型表现则优于Hossfeld模型。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降预测
时间函数
赤池信息量准则
Keywords
surface subsidence
dynamic subsidence prediction
time function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余洲
李明玉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InSAR-光学影像的白鹤滩库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钱雨扬
孔令利
余洲
杨国兴
朋仁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AIC准则的煤矿区单点动态沉降时间函数优化选取
乔思宇
杨泽发
李志伟
朱晓峻
牛晶晶
钱雨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