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快速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现场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红生 高玉巧 +3 位作者 郑永旺 邱伟生 龚月 钱洋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 页岩油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着CO_(2)与页岩储层及流体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数值模拟技术不成熟、缺乏规模注采及低成本回收工艺等技术难题。为探索页岩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主控机理,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对象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岩反应实验,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矿物溶蚀作用及其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注CO_(2)恒质膨胀实验、最小混相压力测试评价了地层超压条件下注CO_(2)后原油高压物性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多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设计注入参数,最终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 CO_(2)水岩反应以碳酸质矿物溶蚀占主导,长英质矿物部分溶解,生成中大孔隙;(2)在地层原油中注入适量的CO_(2),显著萃取了原油中间烃组分,原油黏度从5.151 mPa·s下降到1.250 mPa·s,且CO_(2)首先萃取轻烃组分,随生产时间增加萃取组分逐渐变为重烃;(3)基于人工压裂与天然缝网混合介质组分数模模型,优化设计单井吞吐注气量1.7×10~4 t,注气速度500~600 t/d,焖井时间50 d;(4)低压侧加热的页岩油CO_(2)吞吐地面工艺,可依据CO_(2)注入地面工艺多参数数据模型,实现精准控温,避免注入管线冻堵及井下油管和套管材料低温脆断问题;(5)产出气CO_(2)浓度高于80%时,采用气相回收直注工艺,实现产出气回收成本降至104元/t。结论认为,CO_(2)快速吞吐有效提高了页岩油采收率,形成的机理认识和技术系列可为页岩油注CO_(2)吞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注CO_(2) 水岩反应 机理 混合介质组分数模 快速吞吐 地面工艺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oO_(3)钙钛矿氧化物的环己烯环氧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斌 章彬 +4 位作者 张学龙 刘欢 钱洋慧 阮小云 李忠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硝酸钴和硝酸镧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制备出LaCo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XPS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证实LaCoO_(3)基本粒径为80~120 nm,比表面积为9.0 m^(2)/g。在高压釜中以LaCoO_(3)钙钛矿为催化剂,以氧气为氧源,... 以硝酸钴和硝酸镧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制备出LaCo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XPS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证实LaCoO_(3)基本粒径为80~120 nm,比表面积为9.0 m^(2)/g。在高压釜中以LaCoO_(3)钙钛矿为催化剂,以氧气为氧源,研究以异丁醛为催化助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的环己烯环氧化过程。结果表明在pH=8,20℃常温沉淀,焙烧温度为700℃和焙烧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制备的LaCo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催化剂质量为0.2 g、环己烯质量为2.0 g、氧气压力为4 MPa、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达到64.9%,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达到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环己烯 催化氧化 分子氧 沉淀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