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字型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复合材料弯曲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吕丽华 张雪飞 +3 位作者 闫淑娟 钱永芳 叶方 赵玉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4,共6页
为探究不同梁高的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力学性质,经合理设计,使用玄武岩长丝束在普通小样织机上,低成本织造3种不同梁高的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物,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用电子万... 为探究不同梁高的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力学性质,经合理设计,使用玄武岩长丝束在普通小样织机上,低成本织造3种不同梁高的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物,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得到相应的载荷-位移曲线和吸收能量-位移曲线。由实验结果可知,梁越高的T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所承受的载荷和吸收的能量也越高,且不同梁高的T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也表现出不同的弯曲破坏模式。该研究结果表明,梁高对T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载荷、吸能和破坏模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结构 T字型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玄武岩长丝束 梁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2
2
作者 吕丽华 王晓 +4 位作者 李红 魏春艳 魏菊 钱永芳 杜冰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对纺织材料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及产学研等方面,探索了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纺织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纺织材料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涤纶织物/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3
作者 吕丽华 毕吉红 +2 位作者 于翔 钱永芳 赵玉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4,67,共6页
为解决废旧纺织纤维资源化利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采用废弃涤纶织物与氯化聚乙烯逐层贴合,热压制得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隔声复合材料。通过对废弃涤纶织物、纯氯化聚乙烯(CPE)板、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隔声材料的隔声量曲线分... 为解决废旧纺织纤维资源化利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采用废弃涤纶织物与氯化聚乙烯逐层贴合,热压制得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隔声复合材料。通过对废弃涤纶织物、纯氯化聚乙烯(CPE)板、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隔声材料的隔声量曲线分析发现,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最好;改变废弃涤纶织物层数、面密度和加压压力,制得不同参数的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通过对隔声量曲线分析可知,随废弃涤纶织物层数、材料面密度和加压压力的增加,其隔声量提高;对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量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有较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织物 隔声性能 复合材料 隔声量 氯化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低段无纸化测评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钱永芳 《江苏教育》 2022年第74期57-58,共2页
小学一、二年级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学生认知特点是需要将图式与具体动作相联系。江苏省盐城市天山路小学进行低段无纸化测评改革,通过游戏化、活动化、情境化的测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实践性、表现性的测评活动中寓测于乐、寓评于趣。
关键词 小学 无纸化测评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熔喷非织造布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永芳 《国际纺织导报》 2006年第1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非织造布技术 熔喷非织造布 纤维素 Lyocell工艺 研究所 聚合物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用抗菌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妍靖 李西月 +3 位作者 刘跃洲 钱永芳 吕丽华 王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1-339,共9页
保鲜贮藏技术在延长易腐食品的保质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消费者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可食用抗菌包装膜因具有天然、无毒的良好特性而逐渐受到青睐。本文详细介绍可食用抗菌膜的基材、制备方法与抗菌剂的种类,并总结可食用抗菌膜在... 保鲜贮藏技术在延长易腐食品的保质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消费者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可食用抗菌包装膜因具有天然、无毒的良好特性而逐渐受到青睐。本文详细介绍可食用抗菌膜的基材、制备方法与抗菌剂的种类,并总结可食用抗菌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阐述未来抗菌功能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减少白色塑料污染并为对工农业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食品保鲜贮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膜 抗菌功能 食品包装 防腐保鲜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皮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和吸附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阵群 许多 +2 位作者 魏春艳 钱永芳 吕丽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提高纤维素基纤维的强力及其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利用超声分散和湿法纺丝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氧化石墨烯(GO)的棉秆皮纤维素/GO纤维。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素/GO... 为提高纤维素基纤维的强力及其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利用超声分散和湿法纺丝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氧化石墨烯(GO)的棉秆皮纤维素/GO纤维。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素/GO纤维的形态和结构,探讨了GO质量分数对纤维断裂强力和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O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断裂强力先增大后减小;GO质量分数为0.4%时,纤维断裂强力最优为31.12 cN,与未添加GO的纤维相比断裂强力提高了84%;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着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的吸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皮纤维素 氧化石墨烯 湿法纺丝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肽/聚乙二醇共混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星辰 钱永芳 +1 位作者 吕丽华 王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40,共7页
为解决胶原蛋白肽(COP)纺丝困难的问题,以60%甲酸为溶剂,将COP和聚乙二醇(PEG)共混形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COP/PEG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分... 为解决胶原蛋白肽(COP)纺丝困难的问题,以60%甲酸为溶剂,将COP和聚乙二醇(PEG)共混形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COP/PEG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分子间作用力、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COP通过静电纺丝难以得到成形良好的纳米纤维;添加PEG进行共混纺丝后,随着COP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纤维的均匀性得以提升,可改善COP难纺丝的问题,在添加质量分数为20%COP时,COP/PEG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8 nm,分子间氢键相对强度为52.42%,结晶度也达到最大值62.53%,熔融焓为55.81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胶原蛋白肽 聚乙二醇 纳米纤维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和PAN的静电纺碳纳米级纤维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子洋 钱永芳 孙永丰 《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第3期15-23,30,共10页
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滚轴为接收装置,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PAN)和可纺沥青(SP)共混前驱体纳米级纤维膜,再对其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制备碳纳米级纤维膜,以有效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结果表明在保持纺丝液质量浓度不变... 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滚轴为接收装置,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PAN)和可纺沥青(SP)共混前驱体纳米级纤维膜,再对其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制备碳纳米级纤维膜,以有效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结果表明在保持纺丝液质量浓度不变的条件下,纤维直径随SP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制得的纳米级纤维膜具有一定取向度,且经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后,纳米级纤维膜的取向度得到提升;碳化后,沿纤维取向方向的电导率约为垂直于纤维取向方向的3倍。预氧化过程中,纳米级纤维膜因纤维大分子上形成醚键和羰基而质量增加,后又因交联和环化而质量减少。预氧化后,—C≡N环化为C=N,分子结构变得更规整,且颜色发生变化。碳化后,纤维中C元素质量分数达96.89%,结晶度比前驱体纤维高出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可纺沥青 聚丙烯腈 碳纳米级纤维膜 预氧化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g-硬脂酸固-固相变材料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卢松佳 魏菊 +1 位作者 杜冰 钱永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88,共3页
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具有固-液相变性能的硬脂酸接枝到壳聚糖高分子链上,制得一种具有固-固相变性能的新型高分子相变材料:壳聚糖-g-硬脂酸固-固相变材料,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具有固-液相变性能的硬脂酸接枝到壳聚糖高分子链上,制得一种具有固-固相变性能的新型高分子相变材料:壳聚糖-g-硬脂酸固-固相变材料,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热台显微镜(POM)和热失重分析仪(TG)等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通过化学键连接在壳聚糖分子链上;壳聚糖-g-硬脂酸固-固相变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固相转变特性,且具有与硬脂酸相似的结晶结构,吸热焓值为21.33J/g(相变温度为60.5℃),放热焓值为14.03J/g(相变温度为47.1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失重拐点温度为23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硬脂酸 化学接枝 固-固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包合大蒜素在普鲁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负载及其抗菌性能
11
作者 周林 钱永芳 +2 位作者 吕丽华 高原 周兴海 《现代纺织技术》 2025年第6期91-99,共9页
针对大蒜素(Alli)不稳定的缺陷,采用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将Alli有效包合到β-CD空腔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包合后的Alli负载到以普鲁兰(PUL)和聚乙烯醇(PVA)为纺丝基材的纳米纤维中,制备出具有抗菌活性的PUL/PVA@Alli/β-CD-IC纳米... 针对大蒜素(Alli)不稳定的缺陷,采用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将Alli有效包合到β-CD空腔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包合后的Alli负载到以普鲁兰(PUL)和聚乙烯醇(PVA)为纺丝基材的纳米纤维中,制备出具有抗菌活性的PUL/PVA@Alli/β-CD-IC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纳米纤维膜的形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物质相互作用和结晶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包封率,并依据平板计数实验测得试样抑菌率。结果表明:PUL/PVA@Alli/β-CD-IC纳米纤维膜的纤维连续且平均直径为(414.45±12.09)nm;Alli被有效包合于β-CD空腔中,且PUL、PVA与Alli/β-CD-IC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在Alli与β-CD质量比1∶3时,Alli/β-CD-IC可获得最高包封率(98.6%),PUL/PVA@Alli/β-CD-IC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99.91±0.07)%。因此,PUL/PVA@Alli/β-CD-IC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在活性食品包装材料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大蒜素 环糊精 纳米纤维膜 包合物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