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古典学视野来看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吟咏情性的宗旨与变风变雅的传统 |
钱志熙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1
|
|
3
|
先秦“诗言志”说的绵延及其不同层面的含义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4
|
永嘉四灵诗学的再探讨——兼论其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5
|
《文选》“次文之体”杂议——《文选》在文体学与文学史学上的贡献与局限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6
|
论辞与赋——从文体渊源与文学方法两方面着眼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试论夏承焘的词学观与词体创作历程 |
钱志熙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1 |
11
|
|
8
|
旧学与新知的复杂交汇——试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汉魏六朝诗歌史研究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从宋词困境看姜夔在词体词风方面的突破 |
钱志熙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创作及相关理论--以《槐聚诗存》《谈艺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1
|
夏承焘词史观与词史建构评述 |
钱志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情性与通变——唐人诗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
钱志熙
|
《长江学术》
|
2006 |
3
|
|
13
|
试从江郑重翻手,倘是风骚觌面时——论夏承焘先生的诗学宗尚与各体诗的创作成就 |
钱志熙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2 |
1
|
|
14
|
首届全国夏承焘学术研讨会综述 |
钱志熙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2 |
0 |
|
15
|
志学散记 |
钱志熙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7 |
0 |
|
16
|
詞與樂府關係新論——關於詞與樂府關係的綜合考察 |
錢志熙
|
《岭南学报》
|
2017 |
0 |
|
17
|
艺术贵在创新——曹操诗欣赏两题 |
钱志熙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4 |
0 |
|
18
|
时代新声 |
蔡厚示
周笃文
刘扬忠
钱志熙
刘梦芙
吴熊和
刘庆云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2 |
0 |
|
19
|
时代新声 |
彭莫
钟振振
钱志熙
曹杰
韩杲明
管遗瑞
陈仁德
李亮伟
周燕婷
熊东遨
魏新河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3 |
0 |
|
20
|
时代新声 |
霍松林
袁第锐
罗书慎
祖保泉
周笃文
林从龙
钟陵
赵义山
陈淑清
陶光
周寅宾
吕永
吴龙辉
朱志强
贺镇雄
陈耀球
包德珍
刘梦芙
赵维江
胡主佑
马积高
陈又钧
杨逊
刘旭
彭湘庆
秦惠民
曾仲珊
陶先淮
钟振振
侯孝琼
伏家芬
李寿冈
闻达三
沈家庄
许山河
章继光
陈光明
熊治祁
李克和
汤江浩
李晓晖
徐安琪
桂胜
王德亚
褚斌杰
严家炎
张少康
马振方
袁行霈
杨贺松
莫砺锋
李庆苏
王宗力
刘文忠
林东海
管士光
张明非
葛晓音
钱志熙
刘建国
蔡厚示
周裕锴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