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球关键带类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培真 赵华甫 +2 位作者 吴克宁 钱家乘 李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5-1335,共11页
地球关键带类型单元反映自然本底特征,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以土地覆盖、地形、土壤为构成要素,划分县域地球关键带类型,并结合InVEST模型和Conefor2.6模型评估区域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 地球关键带类型单元反映自然本底特征,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以土地覆盖、地形、土壤为构成要素,划分县域地球关键带类型,并结合InVEST模型和Conefor2.6模型评估区域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显示:①西峡县地球关键带类型可划分为一级类型8种,二级类型19种,一级类中阔叶林丘陵地类型为主要类型,二级类中阔叶林丘陵地淋溶土为主要类型;②高生态重要性等级地球关键带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分布,约占县域的9.3%。生态敏感性等级高的地球关键带单元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③按生态等级将地球关键带单元分为底线型、紧张型、缓冲型和一般型4类,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分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育区、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和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峡县 地球关键带类型 生态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地球关键带分类框架与实证——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
2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1 位作者 刘亚男 钱家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6-1345,共10页
地球关键带分类有助于认知关键带的空间布局,了解其发生和演化的区域差异性,并可以作为观测和调查关键带的基础。为了延续大尺度地球关键带分类,在分析关键带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层级划分法构建了一套小尺度关键带分类的框架,并在GI... 地球关键带分类有助于认知关键带的空间布局,了解其发生和演化的区域差异性,并可以作为观测和调查关键带的基础。为了延续大尺度地球关键带分类,在分析关键带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层级划分法构建了一套小尺度关键带分类的框架,并在GIS中以图层叠置法对河南省西峡县做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一套涵盖分类原则、分类指标的多层级地球关键带分类框架,并将西峡县地球关键带划分为28个一级类型单元,246个二级类型单元和722个三级类型单元。这种划分可以提高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认知,对小尺度地球关键带的科学研究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类型单元 县域 西峡县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弹性管控的理论解析与研究框架:从单一目标权衡到多目标协同 被引量:23
3
作者 钱家乘 师诺 +2 位作者 赵华甫 吴克宁 冯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7,共10页
研究目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生态恢复等愿景的重要基础,探究耕地弹性管控的概念内涵、对象、目标和研究框架,以期丰富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的理论认知。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 研究目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生态恢复等愿景的重要基础,探究耕地弹性管控的概念内涵、对象、目标和研究框架,以期丰富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的理论认知。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弹性管控的理论依据包括耕地多功能、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韧性等理论。(2)以自然生产潜力为核心,重新定义的耕地概念更契合“藏粮于地”战略,是耕地弹性管控的前提。(3)耕地弹性管控内涵包含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管控对象从现状耕地扩展到具有潜在生产力的大农类土地。管控目标包括多目标协同、制度效能提升和资源永续利用。(4)遵循“问题识别—机理分析—空间管控—机制构建”的逻辑进路,提出了未来耕地弹性管控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论:开展耕地弹性管控研究有助于指导更加精细化的耕地管理实践,平衡国家与地方、当前与未来、保护与利用的冲突,为改进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弹性管控 可持续性 多目标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尺度下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多功能的空间化及权衡/协同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3 位作者 冯喆 杨淇钧 钱家乘 王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42-252,共11页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功能的分类、评价、空间可视化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了生产、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生产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整体格局与生产功能相反,经济功能总体较高且表现为东南高、中北部低的特征,社会功能均值较高且中部和西部高值明显,文化功能的均值偏低且在空间上西高东低。多功能组合中有6组为协同关系,4组主要表现为权衡关系,且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的权衡作用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情况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空间分析 相关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