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水湖相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排出油和滞留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钟鸣宇 徐建永 +5 位作者 徐耀辉 刘岩 李威 畅厚鹏 王豫昌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量液态烃生成,具有早期生油特点。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在高成熟阶段轻烃的占比明显增大。成熟度指标中的∑三环萜烷/17α-藿烷和C_(30)莫烷/C_(30)藿烷在滞留油的成熟至高熟阶段,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参数,在排出油中变化较小;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判别指标中的C_(26)TT/C_(25)TT、C_(35)/(C_(31)-C_(35))升藿烷、(nC_(21)+nC_(22))/(nC_(28)+nC_(29))与C_(27)/C_(29)规则甾烷,在排出油中相对稳定,但在滞留油中变化较大。对比发现,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参数的演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性,排出油中指示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的生标参数的可靠性较高,而滞留油中指示成熟度的参数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油 滞留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咸水湖相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分步小波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钟鸣宇 刘东风 胡长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9-1003,共5页
用小波变换代替傅里叶变换解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高阶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提供了一种工具,提高了运算速度.本文分析了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步解法的一般形式,选用Db10小波,得到了小波微分算子和色散算子对应的矩阵,得出了分步小波... 用小波变换代替傅里叶变换解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高阶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提供了一种工具,提高了运算速度.本文分析了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步解法的一般形式,选用Db10小波,得到了小波微分算子和色散算子对应的矩阵,得出了分步小波方法的算法公式.推导了色散算子和时域信号在小波域相乘的近似运算公式,说明了分步傅里叶方法比分步小波方法的复数乘法次数更多,同时说明了提高运算速度必须舍弃一定的运算准确度.最后以分步傅里叶方法为准,分析了分步小波方法的误差,结果表明:对于一阶孤子,分步小波方法与分步傅里叶方法间的相对误差在1.2%左右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分步小波方法 数值计算 DAUBECHIES小波 微分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能量对正交偏振孤子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鸣宇 曹文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7-779,783,共4页
以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组作为理论模型,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数值计算了偏振复用孤子在光纤中的演化,研究了初始能量对正交偏振孤子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相邻孤子的初始能量有助于增强孤子间的俘获效应;然而,如果仅增加其... 以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组作为理论模型,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数值计算了偏振复用孤子在光纤中的演化,研究了初始能量对正交偏振孤子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相邻孤子的初始能量有助于增强孤子间的俘获效应;然而,如果仅增加其中一个孤子的能量,孤子间的俘获效应反而会减弱,并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复用 孤子互作用 线性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和压缩感知理论的烟囱烟羽断层重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鸣宇 周海金 +3 位作者 司福祺 王煜 窦科 苏静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8-1712,共5页
烟羽断层重建质量受两方面条件限制:其中一个限制条件是遥感设备的时间分辨率。以往的研究多使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进行CT重建,受采集数据速度的限制,重建图像的时间分辨率较低。另一个限制条件是,采集到的数据量有限,是典... 烟羽断层重建质量受两方面条件限制:其中一个限制条件是遥感设备的时间分辨率。以往的研究多使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进行CT重建,受采集数据速度的限制,重建图像的时间分辨率较低。另一个限制条件是,采集到的数据量有限,是典型的不完全角度重建。过去多使用代数迭代重建算法或统计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受测量误差的影响比较大,分辨率较低且伪影较多。构造了基于成像差分吸收光谱技术(IDOAS)的光谱数据采集系统,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构造的系统相比,数据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160多倍,基本解决了时间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低三阶导数模型的烟羽断层重建算法——投影凸函数集低三阶导数法,简称为POCS-LTD。在投影的过程中,使用代数重建算法使重建图像符合投影方程;在全变分迭代的过程中使用了优化算法,将低三阶导数模型的全变分归一化值作为优化算法的迭代方向,前次迭代运算结果与本次投影运算的差值的模作为迭代步长。对重建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重建图像的接近度和一致性相关因子为指标,对重建结果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抗误差能力,与传统的低三阶导数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将重建接近度减小了80%以上。使用烟羽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外场实验,用POCS-LTD算法对外场实验的数据进行了烟羽重建,重建图像显示烟羽图像清晰,伪影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介绍的烟羽断层数据采集系统和烟羽断层重建算法,提高了烟羽断层重建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减少了重建图像的伪影,扩大了光谱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差分吸收光谱仪 大气吸收光谱 计算机断层重建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始载波频移抑制孤子互作用
5
作者 钟鸣宇 曹文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孤子初始载波频移抑制孤子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孤子串最外层的两个孤子受相互作用影响最大,提出将孤子串中最外层的两个孤子进行初始的频率移动,较好地抑制了孤子相互作用。分析了频移量对传输距离的影响,结果... 介绍了一种基于孤子初始载波频移抑制孤子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孤子串最外层的两个孤子受相互作用影响最大,提出将孤子串中最外层的两个孤子进行初始的频率移动,较好地抑制了孤子相互作用。分析了频移量对传输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体的系统,存在最佳频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子相互作用 初始频率移动 最大传输距离 孤子相对间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相位调制的孤子互作用控制
6
作者 钟鸣宇 朱宗玖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研究了不同速率的两束光脉冲同向传播时,互相位调制造成的对相邻孤子互作用的影响。在传输一长串孤子的同时,相邻的另一信道的特定位置存在光脉冲,该脉冲改变孤子串中相应位置孤子的相位,从而改变孤子间互作用力的性质,达到控制孤子互... 研究了不同速率的两束光脉冲同向传播时,互相位调制造成的对相邻孤子互作用的影响。在传输一长串孤子的同时,相邻的另一信道的特定位置存在光脉冲,该脉冲改变孤子串中相应位置孤子的相位,从而改变孤子间互作用力的性质,达到控制孤子互作用的目的。通过数值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脉冲对孤子串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其幅度,与相位无关。最后,介绍了该方法的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子互作用 互相位调制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路由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长俊 洪炎 +2 位作者 唐超礼 钟鸣宇 姚善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9期96-99,共4页
根据井下巷道的实际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井下巷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算法根据接收节点的位置和剩余能量来确定最优转发节点,既减少了多跳路由传递的时间又均衡了节点能耗;算法在路由过程中节点失效时利用路由切换技术,通... 根据井下巷道的实际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井下巷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算法根据接收节点的位置和剩余能量来确定最优转发节点,既减少了多跳路由传递的时间又均衡了节点能耗;算法在路由过程中节点失效时利用路由切换技术,通过对侧的节点形成互补路由来继续路由过程,大大增加路由的可靠性。仿真实验及分析表明,与其他典型的井下巷道分区算法相比,该算法生成的路由有更短的时延和更高的数据传递率,适合于井下巷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 多跳传递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不同节点密度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长俊 李鑫 钟鸣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28期112-116,共5页
针对水下网络通信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不同节点密度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每个节点利用邻居节点相对sink节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满足最优条件的中继节点。在节点密度较大时,节点在网络初始化时确定其一跳中继节点;节点密度较少时... 针对水下网络通信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不同节点密度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每个节点利用邻居节点相对sink节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满足最优条件的中继节点。在节点密度较大时,节点在网络初始化时确定其一跳中继节点;节点密度较少时,节点通过相互通信动态确定其中继节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生成的路由具有节点能耗低、成功传递率高,平均时延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网络 接收信号强度 一跳中继节点 多倍中继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nternet的2.5维虚拟环境通信模型
9
作者 鲁东明 钟鸣宇 +1 位作者 袁庆曙 胡益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9,37,共4页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不仅引起了人们工作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教育方式的变革。Internet的发展及普及为数字娱乐、远程教育等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各种2.5维虚拟环境由于其系统开销相对小、真实感较强得到了...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不仅引起了人们工作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教育方式的变革。Internet的发展及普及为数字娱乐、远程教育等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各种2.5维虚拟环境由于其系统开销相对小、真实感较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Internet固有的时延问题影响了虚拟环境的实时性,特别是对于多服务器的通信中,随着客户对服务器选择的改变,时延显得尤为明显。本模型在已有虚拟环境的多服务器通信模型基础上,通过扩展每个服务器的管理范围,使客户对服务器选择过程的通信提前。此模型在2003年浙江省网上旅游交易会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虚拟环境 通信模型 面向 多服务器 计算机支持 2003年 工作方式 生活方式 娱乐方式 教育方式 数字娱乐 网络条件 远程教育 时延问题 管理范围 网上旅游 应用 真实感 实时性 交易会 浙江省 客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5的分离、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0
作者 王芳 钟鸣宇 +2 位作者 宋任涛 许政暟 王桂凤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3-630,共8页
以玉米籽粒发育特异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为基础,成功克隆了1条全长碱性螺旋.环一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ZmbHLH5,并对其DNA结构、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构... 以玉米籽粒发育特异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为基础,成功克隆了1条全长碱性螺旋.环一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ZmbHLH5,并对其DNA结构、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构分析表明,ZmbHLH5的cDNA全长1398bp,具有编码21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区、329bp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regions,UTR)及433bp的51非翻译区.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mbHLH5包含典型的60个氨基酸的bHLH结构域,与其他植物的bHLH转录因子具有很高的同源性(68%-87%).表达分析结果表明,ZmbHLH5在雌穗和发育早期的籽粒中高丰度表达,并且在籽粒中通过选择性剪接编码至少3种完整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诱导表达了融合蛋白GST—ZmbHLH5,其分子量大小为58kD,与预测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录因子ZmbHLH5 选择性剪接 蛋白表达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齐爱 钟鸣宇 +1 位作者 黄天水 曹文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1,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高阶偏振模补偿的方法及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波形影响下的皮秒色散管理孤子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东风 陈文建 钟鸣宇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简要分析了色散管理孤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通过数值计算对色散管理孤子传输过程中的孤子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发现在色散管理光纤链路中,如果平均色散与本地色散差异较小,色散管理孤子最好取双曲正割形,孤子互作用表现为非线性互作用;... 简要分析了色散管理孤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通过数值计算对色散管理孤子传输过程中的孤子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发现在色散管理光纤链路中,如果平均色散与本地色散差异较小,色散管理孤子最好取双曲正割形,孤子互作用表现为非线性互作用;如果本地色散和平均色散差异逐渐变大,色散管理孤子波形向高斯形变化,色散逐渐成为影响孤子互作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孤子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本地色散 平均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DOAS重建NO_(2)竖直平面分布的方法研究
13
作者 常振 钟鸣宇 +5 位作者 苏静明 司福祺 王煜 周海金 窦科 张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13-2418,共6页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结合计算机断层重建算法可获取目标痕量气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研究在具有背景浓度的条件下,如城市背景下某个竖直截面上重建NO_(2)空间分布的可行性,设计了气体浓度可控条件下的验证性实验;证明了利用MAX-...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结合计算机断层重建算法可获取目标痕量气体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研究在具有背景浓度的条件下,如城市背景下某个竖直截面上重建NO_(2)空间分布的可行性,设计了气体浓度可控条件下的验证性实验;证明了利用MAX-DOAS在竖直平面重建NO_(2)气体分布的可行性。将充入标准气体的JGS1石英玻璃样品池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两台MAX-DOAS采集光谱数据。将气体浓度的梯度作为先验信息,利用经典的ABOCS算法和Barzilai-Borwein算法重建了竖直平面内的NO_(2)气体分布,验证了利用MAX-DOAS在竖直平面内重建NO_(2)气体空间分布的可行性,同时确定了背景浓度对重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天空为背景的光谱作为参考谱和以空样品池为背景作为参考谱,反演得到的NO_(2)浓度非常接近,因此研究对象中的样品池容器在NO_(2)竖直平面分布重建方法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中以市区为背景的MAX-DOAS具有较高的背景浓度,特别是在仰角较低的情况下NO_(2)背景浓度几乎达到6×10^(16)molec·cm^(-2),以城市郊区没有明显的污染源为背景的MAX-DOAS,背景浓度较低可以忽略。重建结果显示,当仰角为28°时,气体沿光路的平均分子数密度为3.9327×10^(15)molec·cm^(-2),且在样品池内下部密度大,上部密度小;重建得到的SCD和测量得到的SCD符合比较好,计算结果显示重建得到的气体分子数密度的峰值为5.77×10^(15)molec·cm^(-2),与以城市郊区为背景的MAX-DOAS反演结果较为接近,而以市区为背景时,特别是仰角较小时,NO_(2)背景浓度特别明显,重建结果比测量结果的值小很多。结果表明,背景浓度在重建图像中表现为伪影,影响对气体分布的观察,而如果在重建算法时加入利用样品池内外气体存在浓度突变这一先验信息,能够减轻背景浓度对重建结果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 浓度重建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 迭代算法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DVR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鸣宇 马秋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29,共7页
为对化工企业风险进行评价,根据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从危险源破坏性、目标脆弱性和应急处置可恢复性3个方面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在危险源破坏性上,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危险性2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得出可能性和危险性系数。在目标脆... 为对化工企业风险进行评价,根据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从危险源破坏性、目标脆弱性和应急处置可恢复性3个方面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在危险源破坏性上,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危险性2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得出可能性和危险性系数。在目标脆弱性上,建立人和物的脆弱性计算模型得出目标脆弱性的系数。设立应急管理指标,结合专家评分得出应急处置可恢复性系数。将各系数归一化相乘得到化工安全风险分析整合系数,建立基于危险源破坏性(Destructiveness)、目标脆弱性(Vulnerability)、应急处置可恢复性(Recoverability)的DVR风险分析模型,并进行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化工企业的风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 脆弱性 可恢复性 三角形模型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理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秋菊 万孟赛 +2 位作者 邵俊程 钟鸣宇 郭宇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准确掌握和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开展2种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第1种模型针对“多种可燃气体+多种惰性气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混合,基于求解可燃气体绝热火焰温度的总比热特性方法以及化学平衡反应中的贫燃... 为准确掌握和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开展2种多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第1种模型针对“多种可燃气体+多种惰性气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混合,基于求解可燃气体绝热火焰温度的总比热特性方法以及化学平衡反应中的贫燃料(富氧)反应,提出该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预测模型;第2种模型针对“可燃气体+惰性气体+氧气”混合,基于热平衡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各组分浓度、淬灭电势及燃烧潜热,提出该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预测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时,第1种模型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性,且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第2种模型具有使用简单的特点,且扩展了LCR(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极限 多元可燃气体 绝热火焰温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