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Arc双丝焊“Γ”形电弧及其促进方法
1
作者 钟蒲 李亮玉 +2 位作者 任国春 王天琪 郭东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I0006,共8页
Tri-Arc双丝三电弧焊通过中间第3弧的M弧重新分配焊接热输入,实现高熔覆率低热输入焊接.M弧与主电弧耦合,在整个动态周期表现为“Γ”形和“μ”形及其镜像形态.该文研究“Γ”形电弧的形成机理和热输入调控机制,结果表明,“Γ”形态由... Tri-Arc双丝三电弧焊通过中间第3弧的M弧重新分配焊接热输入,实现高熔覆率低热输入焊接.M弧与主电弧耦合,在整个动态周期表现为“Γ”形和“μ”形及其镜像形态.该文研究“Γ”形电弧的形成机理和热输入调控机制,结果表明,“Γ”形态由“μ”形态转变而来,熔滴振荡引起焊丝末端间距的变化,从而促进耦合电弧“Γ”形态的形成,此时M弧不作用于母材,比“μ”形电弧焊接热输入更低.为提高Tri-Arc双丝焊接低热输入效果,在维持导电嘴末端到工件距离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焊枪枪体抬升距离从而改变焊丝末端间距.当导电嘴长度由30 mm增加至35 mm时,随着焊枪抬升,“Γ”形电弧作用时间逐渐增加,能更好地促进电弧热分配,降低Tri-Arc双丝焊接热输入,从而降低熔池最高温度,获得更小宽高比和更小熔深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丝三弧焊 电弧耦合 电弧形态 电弧热分配 焊接热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丝三电弧焊中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机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佳 李亮玉 +1 位作者 钟蒲 王天琪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6,I0003,共7页
为了验证双丝三电弧焊接过程中M弧不同的电流、脉冲频率对其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试验搭建了双丝三电弧焊的焊接系统以及高速摄像与波形同步采集系统.结果表明,熔滴过渡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M弧作用下熔滴的受力变化.其次,熔滴过渡行为... 为了验证双丝三电弧焊接过程中M弧不同的电流、脉冲频率对其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试验搭建了双丝三电弧焊的焊接系统以及高速摄像与波形同步采集系统.结果表明,熔滴过渡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M弧作用下熔滴的受力变化.其次,熔滴过渡行为和M弧电流的变化存在着对应关系:随着M弧电流增大,熔滴过渡行为依次为焊缝成形最佳的短路过渡+射流过渡、以及成形依次变差的大滴过渡、射滴过渡、射流过渡.随着M弧脉冲频率增加,熔滴过渡行为依次为一脉多滴、一脉一滴、多脉一滴三个阶段;其中焊接成形最理想的为一脉一滴的熔滴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丝三电弧焊 熔滴过渡 焊缝成形 焊接电流 脉冲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光成像的低碳钢WAAM成形件表面缺陷检测与分类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翔 李亮玉 +1 位作者 王天琪 钟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62,共8页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WAAM)成形件表面及亚表面微小缺陷难以检测和识别的问题,结合图像纹理特征和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磁光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实现低碳钢WAAM成形件表面微小缺陷检测和分类。首先对二次表面精加工后的WAAM成形件进行磁化...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WAAM)成形件表面及亚表面微小缺陷难以检测和识别的问题,结合图像纹理特征和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磁光成像的无损检测方法,实现低碳钢WAAM成形件表面微小缺陷检测和分类。首先对二次表面精加工后的WAAM成形件进行磁化,并使用磁光成像仪获取成形件表面磁光图像作为试验样本,然后对磁光图像进行预处理,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每幅图像的能量、熵、对比度和相关性纹理特征,对比分析无缺陷、熔合不良、凹陷和裂纹4种WAAM成形件表面质量纹理特征,最后通过建立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成形件表面质量进行分类预测。试验预测结果表明,WAAM成形件表面缺陷检出率为97.33%,表面质量分类准确率可达91.33%,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和识别低碳钢WAAM成形件表面微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磁光成像 缺陷检测 缺陷分类 纹理特征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丝三弧焊焊缝成形及多道搭接工艺研究
4
作者 柴俊逸 钟蒲 李亮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32-137,共6页
进行了不同送丝速度、焊接速度、M弧电流下的双丝三弧焊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双丝三弧焊成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用抛物线、余弦曲线、圆弧曲线三种曲线对双丝三弧焊单焊道截面轮廓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抛物线效果最好... 进行了不同送丝速度、焊接速度、M弧电流下的双丝三弧焊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双丝三弧焊成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用抛物线、余弦曲线、圆弧曲线三种曲线对双丝三弧焊单焊道截面轮廓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抛物线效果最好。分析了单层多道焊的传统搭接模型,针对双丝三弧焊的成形特点改进了现有的搭接模型,并推导出理想的搭接间距为0.689倍熔宽。为证明改进搭接模型的优势,采用不同搭接间距进行了焊接试验。通过搭接焊缝截面形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模型更加符合双丝三弧多道搭接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成形 焊缝模型 焊接参数 双丝三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