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生态—经济合作机制与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钟茂初 潘丽青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环京津贫困带”为案例,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因,提出生态-经济合作机制的缺失是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基于生态联系的经济合作的对策:基于正外部性的科斯交易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基于博弈原理建... 以“环京津贫困带”为案例,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因,提出生态-经济合作机制的缺失是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基于生态联系的经济合作的对策:基于正外部性的科斯交易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基于博弈原理建立生态维护与贫困治理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基于生态-经济联系,整合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京津贫困带 生态—经济合作机制 生态补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生产要素:决定社会发展的要因 被引量:3
2
作者 钟茂初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3,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文在坚持这一理论观点的前提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作为总体的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发展,还是构成生产力的某一因素起着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文在坚持这一理论观点的前提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作为总体的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发展,还是构成生产力的某一因素起着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分别有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各自的社会基本特征。作者称这些特殊的生产要素为“第一生产要素”,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力、奴隶社会的劳动力(奴隶)、封建社会的土地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第一生产要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上述论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生产要素 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 社会需求 生产力水平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能力 劳动力 原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技术发展如何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的影响
3
作者 钟茂初 马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本文分析了WTO后过渡期WTO相关条款将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对产业技术发展的对策: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作为重要目标、强化自主创新作为... 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本文分析了WTO后过渡期WTO相关条款将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对产业技术发展的对策: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作为重要目标、强化自主创新作为根本手段、调整利用外资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策略、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后过渡期 产业技术发展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执政更替对经济景气的影响——美国大选的经济影响分析
4
作者 钟茂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执政期间不同的政策目标和不同的政策手段以及各自不同的执政经济实绩,对美国执政更替及美国大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美国 政治因素 经济 执政更替 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海平 钟茂初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借助熵值法测算2008-2014年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县层面检验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海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城镇化的各方... 借助熵值法测算2008-2014年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县层面检验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海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城镇化的各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更优的指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未来能源效率提升有持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6
作者 钟茂初 《经济研究参考》 1999年第25期46-47,共2页
采用“第一生产要素”理论分析现代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式,毫无疑问可以得出:现代工业社会是以“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资本经济”。“资本经济”的核心特征是:(1)资本是支撑经济的主体力量,资本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
关键词 资本经济 知识经济 资本增加 第一生产要素 演进 社会发展 资本要素 核心特征 经济增长 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须有效协调“国富”与“民富”
7
作者 钟茂初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18,共1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增长”的提法,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从以往注重“国富”转向更加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增长”的提法,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从以往注重“国富”转向更加注重追求“民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国富 协调 居民收入增长 劳动生产率 五年规划 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林区的利益博弈 被引量:6
8
作者 钟茂初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8M期33-36,共4页
采用“博弈”等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生态林保护中的多种利益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得出以下结论: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富裕者责无旁贷地应当通过转移支付去实现最佳的生态保护规模,主动地承担起生态林区的生态恢复责任,长期地帮助生态林区... 采用“博弈”等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生态林保护中的多种利益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得出以下结论: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富裕者责无旁贷地应当通过转移支付去实现最佳的生态保护规模,主动地承担起生态林区的生态恢复责任,长期地帮助生态林区当地发展以阻止他们对生态功能更严重的破坏,进而保障自身的生态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区 生态利益 经济利益 博弈 生态保护区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生态维护与贫困治理——论“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钟茂初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M期36-38,共3页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破坏”与“贫困”是同源性的问题,所以要根本性地消除“贫困”,必须与“生态维护”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通过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休耕制度”、“世行西部扶贫项目”等实例,对“生态维护”与“贫困治...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破坏”与“贫困”是同源性的问题,所以要根本性地消除“贫困”,必须与“生态维护”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通过分析“退耕还林”政策、“休耕制度”、“世行西部扶贫项目”等实例,对“生态维护”与“贫困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贫困治理 休耕制度 生态环境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