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断端位移测试 被引量:7
1
作者 钟红刚 赵宏普 +2 位作者 宋跃 赵勇 孟和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0期604-605,共2页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微动。方法 采用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治疗动物模型 ,手术截骨造成横断骨折 ,骨折线位于胫骨中部 ,采用自制滑动固定器 4针固定 ,针径 1 5mm ;采用霍尔元件磁场传感器测量位移。结果 术后 1天...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微动。方法 采用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治疗动物模型 ,手术截骨造成横断骨折 ,骨折线位于胫骨中部 ,采用自制滑动固定器 4针固定 ,针径 1 5mm ;采用霍尔元件磁场传感器测量位移。结果 术后 1天断端最大位移 2 78± 12 2微米 ,2周时为 190± 91微米 ,3周时为 70± 3 5微米 ,4周时为 5 4± 2 5微米。结论 所采用的骨折治疗模型具有对骨折断端生物力学环境的测控能力 ,骨折断端微动的大小能反映骨折愈合的早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自然行走负重步态遥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钟红刚 徐社教 +4 位作者 王萱 王德龙 王永志 张万强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z1期40-41,共2页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人群自然行走过程脊柱及四肢运动的平衡和协调性质,建立脊柱与四肢损伤诊疗的新方法和提供正常步态基础数据.方法:13例受试者,男7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37.5±12.3)岁;均为健康人.采用刚性测力板挠性连接的...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人群自然行走过程脊柱及四肢运动的平衡和协调性质,建立脊柱与四肢损伤诊疗的新方法和提供正常步态基础数据.方法:13例受试者,男7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37.5±12.3)岁;均为健康人.采用刚性测力板挠性连接的步态鞋(专利号:ZL 200520142238.4),通过2.4GHz频段跳频通讯多路遥测,获得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左右两足负重力-时间关系曲线,并分析前足和后足负重力-时间积分百分率等参数.结果:得到13例正常负重步态测试结果.将各部位负重力-时间关系曲线对时间积分,得到负重时间积分值.左后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3.78%±2.38%,左前足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6.88%±2.93%;右后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2.04%±3.54%,右前足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27.09%±2.79%;左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50.70%±2.33%,右足负重时间积分占总负重时间积分百分率49.20%±2.33%.结论:正常人负重步态左右侧平衡及前脚掌和后跟负重协调.所述各项参数对不同正常个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所述负重步态遥测分析设备和方法简便实用,在运动系统科研和临床诊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四肢 步态 遥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胫骨的三点弯测试 被引量:3
3
作者 钟红刚 刘卫华 +1 位作者 卜海滨 钱民全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工程材料力学中抗弯梁的力学模型,通过兔胫骨三点弯测试,获得整骨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实用的力学参数。方法:采用10只正常成年大耳白兔下肢骨标本,共10对胫骨,行三点弯力学测试。作为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后,虚拟加载的一种... 目的:探讨采用工程材料力学中抗弯梁的力学模型,通过兔胫骨三点弯测试,获得整骨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实用的力学参数。方法:采用10只正常成年大耳白兔下肢骨标本,共10对胫骨,行三点弯力学测试。作为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后,虚拟加载的一种实验对比模式。支承跨距为80mm。结果:得到10对正常大耳白兔胫骨抗弯力学参数。胫骨最大载荷所对应的加载点挠度平均值右侧(2.737±0.262)mm,左侧(2.739±0.233)mm;胫骨的最大载荷(代表抗弯强度)的平均值右侧(17.803±2.675)kg,左侧(18.366±2.653)kg;胫骨最大载荷前载荷-挠度曲线下面积平均值右侧(23.829±4.413)kg·mm,左侧(24.725±4.101)kg·mm;胫骨载荷 ̄挠度曲线线性部分斜率(代表抗弯刚性)平均值右侧(7.545±1.310)kg/mm,左侧(7.631±1.174)kg/mm。结论:正常家兔胫骨个体间差异较大,建议三点弯测试实验中采用双侧配对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三点弯测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夹板固定系统的骨干轴向牵引作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钟红刚 刘卫华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测量小夹板固定骨干骨折时骨干轴向牵引力。方法:通过有机玻璃材料加工成类似哑铃形状模拟长骨两端膨大的特征,在模拟骨干骨折截断处串联安装力传感器;同时,采用布袋液压囊模拟肌肉等软组织,测量夹板固定时断端骨干轴向牵引力。结... 目的:测量小夹板固定骨干骨折时骨干轴向牵引力。方法:通过有机玻璃材料加工成类似哑铃形状模拟长骨两端膨大的特征,在模拟骨干骨折截断处串联安装力传感器;同时,采用布袋液压囊模拟肌肉等软组织,测量夹板固定时断端骨干轴向牵引力。结果:轴向牵引力与横向夹板压力有正相关,产生的骨干轴向牵引力约为夹板横向加压力大小的1/10。结论:筋膜包裹的肌肉与布袋液压囊力学作用类似,夹板在肢体侧面横向加压时,在骨折端可以产生骨干轴向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夹板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灰度与骨质厚度相关关系测试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红刚 卜海滨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在仅采用X线平片条件下实现对骨的局部区域进行三维测量。方法:采用低速骨锯制作多层薄骨片,叠摞成螺旋阶梯,作为与临床实际拍摄对象最接近的标定块,测试了其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得到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可用三次... 目的:在仅采用X线平片条件下实现对骨的局部区域进行三维测量。方法:采用低速骨锯制作多层薄骨片,叠摞成螺旋阶梯,作为与临床实际拍摄对象最接近的标定块,测试了其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得到厚度与X线灰度的相关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拟合,并且在骨质厚度小于3.8mm时,可以简化为线性拟合。结论:借助本文骨性螺旋阶梯标定块,能实现通过X线平片灰度较精确地计算X线穿过的骨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胶片 放射测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永志 董福慧 +2 位作者 钟红刚 王德龙 王萱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刀治疗组34例和电针对照组35例,分别进行针刀、电针治疗,各治疗3周。治疗组男12例,女22例;平均年龄(...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3-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刀治疗组34例和电针对照组35例,分别进行针刀、电针治疗,各治疗3周。治疗组男12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33±7.86)岁。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73±10.34)岁。治疗前、后分别对下肢生物力学、局部张力及压痛指数进行观察,按"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完成试验者共60例,治疗组经针刀治疗,其软组织局部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4),治疗组患者步态稳定性明显强于对照组,压痛指数治疗组改善较大。在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治疗结果为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0例。结论:针刀松解法可明显起到减张、镇痛作用,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优于电针对照组,且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针刀 疼痛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手法治疗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蒋位庄 周卫 +6 位作者 李星 章永东 钟红刚 孙运悫 马庆智 马达 黄志勇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3期5-8,共4页
用微型传感器埋入法,测定腰椎后关节在不同姿势下的位移和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其位移程度和方向受关节突形态的影响,脊柱活动时关节内压力集中在小关节的上端和下端,当某段关节失稳时,较邻近的小关节内压力增大8倍左右。对模拟旋... 用微型传感器埋入法,测定腰椎后关节在不同姿势下的位移和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其位移程度和方向受关节突形态的影响,脊柱活动时关节内压力集中在小关节的上端和下端,当某段关节失稳时,较邻近的小关节内压力增大8倍左右。对模拟旋转手法测定表明:后关节内压力呈波浪状变化,其下关节突出现向上→前→下→后的全方位移动。作者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腰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 紊乱症 位移 正骨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足与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与跖骨头下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温建民 桑志成 +3 位作者 钟红刚 徐颖鹏 胡海威 成永忠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外翻足承重比例及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测试对象分为正常组(160足)、轻中度(足母)外翻组(100足)、重度(足母)外翻组(56足)三组,运用我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足...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外翻足承重比例及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测试对象分为正常组(160足)、轻中度(足母)外翻组(100足)、重度(足母)外翻组(56足)三组,运用我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中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较正常足增加,重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介于正常足与轻中度(足母)外翻足之间。(足母)外翻足存在着前足压力外移的趋势,这种改变和畸形的程度相关。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足母)外翻前足承重比例及各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随(足母)外翻畸形程度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前足 横弓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金荣 王永志 +3 位作者 董福慧 钟红刚 王德龙 王萱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递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的合成、脊髓中枢端末梢的释放机制,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模型。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递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的合成、脊髓中枢端末梢的释放机制,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模型。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压迫组、针刀组。除空白组6只外,其余18只大鼠左侧设为压迫组,右侧设为针刀组,组内分1、2、3d不同组,每组6只。两组同时进行70kPa压强压迫,每天压迫1次,每次2h。同时于造模后对针刀组股薄肌进行小针刀针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股薄肌受压后及针刺后背根神经节和相应脊髓节段内P物质的表达变化。结果:在DRG中,空白组针刀侧阳性反应明显强于对侧,P<0.01;针刀1、2d组SP表达整合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较压迫组低,P<0.05。在脊髓中,与压迫组比较,针刀1、3d组SP阳性表达area和IOD数值较高,P<0.01;2d组两指标则低于对侧。结论:小针刀针刺可明显减低骨骼肌受压后DRG内疼痛物质SP的合成,SP在中枢末梢的释放在短期内(3d)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神经节 脊髓 疼痛 小针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张力测试对颈痛的诊断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曹 周卫 +1 位作者 钟红刚 章永东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诊断颈痛痛点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及量化指标 ,即生物力学张力测试法(BMT)。方法 :采用自制的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对颈痛患者局部痛点及正常人群无压痛点进行定量检测 ,用BMT作出诊断 ;并用目前颈痛痛点诊断方法 (C...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诊断颈痛痛点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及量化指标 ,即生物力学张力测试法(BMT)。方法 :采用自制的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对颈痛患者局部痛点及正常人群无压痛点进行定量检测 ,用BMT作出诊断 ;并用目前颈痛痛点诊断方法 (CDM )作为对照 ,进行临床诊断学试验。结果 :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痛点的灵敏度为 70 0 % ,特异度为 86 7% ,Youden指数为 5 6 7% ,符合率为81 1% ;阳性预测值为 72 4 % ,阴性预测值为 85 3% ,阳性似然比为 5 4 3,阴性似然比为 0 32。结论 :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 ,能准确鉴别颈痛痛点与正常测试点 ,达到客观化诊断颈痛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张力测试 颈痛 生物力学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补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勇 何冀川 +2 位作者 张万强 王德龙 钟红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研究活血补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活血补肾方防治12周后进行取材和实验指标检测:用双能X... 目的研究活血补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活血补肾方防治12周后进行取材和实验指标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用力学试验机检测股骨力学性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腰椎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补肾方可以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腰椎骨密度及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补肾方 骨密度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减张法对大鼠股薄肌受压迫后肌张力和神经末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永志 董福慧 +2 位作者 钟红刚 王德龙 王萱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2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肌张力的变化及肌组织内神经末梢形态学改变,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2h模型,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压迫组和针刀组。除空白组6只外,其余54只大鼠左侧设为压迫组,右侧设为针刀组,分别... 目的:探讨骨骼肌受压后肌张力的变化及肌组织内神经末梢形态学改变,观察小针刀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股薄肌70kPa受压2h模型,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压迫组和针刀组。除空白组6只外,其余54只大鼠左侧设为压迫组,右侧设为针刀组,分别给予单独压迫,压迫后小针刀针刺处理。于处理后第1、2、3天每组随机处死9只。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在不同拉伸比率下观察股薄肌张力曲线变化情况,同时,对肌组织病理及神经末梢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肌组织的张力在长时间临界压强下逐渐增加,压迫组股薄肌能量消耗比率与针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组织形态学发生相应病理改变,神经末梢形态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针刀减张法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肌组织的张力增高,对整个肌组织材料持续集中的力学负荷起到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肌张力 神经末梢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瑞波 白音 +4 位作者 孔令英 顾敏琪 李可心 钟红刚 刘春生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进的穿针方法力臂式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1)12个人工股骨模型按不同骨折类型分为4组,分别采用交叉、桁架、交手架、平行穿针法外固定,对其进行力学测试,数据用统计学处理。(2... 目的观察改进的穿针方法力臂式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1)12个人工股骨模型按不同骨折类型分为4组,分别采用交叉、桁架、交手架、平行穿针法外固定,对其进行力学测试,数据用统计学处理。(2)1986年2月~1996年5月治疗病人159例,平均固定10周。结果(1)12个模型在纵向载荷时断端较稳定;桁架穿针固定在纵向、侧向刚度都有所增强(P<005);交手架穿针固定反粗隆间骨折在侧向载荷时不稳定(P<0001)。(2)159例病人除9例死于内科疾病外,全部骨折愈合。结论改进的穿针法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承载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正消痛贴膏对兔耳软组织损伤影响的活体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永志 董福慧 +1 位作者 钟红刚 张万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对活体兔耳软组织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作兔耳软组织损伤模型,在第1、2、3周分为3组,每组10只兔耳,空白给药组和实验组兔耳外敷奇正消痛贴膏提取液,模型组外用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对活体兔耳软组织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作兔耳软组织损伤模型,在第1、2、3周分为3组,每组10只兔耳,空白给药组和实验组兔耳外敷奇正消痛贴膏提取液,模型组外用生理盐水。采用显微放大、数字采集系统,红外测温仪及测厚仪等对用药后0、0.5、3、5h的兔耳软组织局部微循环血流速度、温度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观察第1~5天的兔耳局部肿胀程度。结果:空白给药组3h的血流速度加快,5h恢复正常。模型组3、5h的速度持续加快。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5h血流速度明显慢,兔耳损伤部位肿胀程度于3、4、5h明显缩小。结论:奇正消痛贴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损伤急性期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加快,防止进一步水肿及出血。在慢性期,能够有效地减小兔耳损伤部位肿胀程度,与急性期比较,明显发挥消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正消痛贴 软组织损伤 外治法 微循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活动方式对骨痂骨密度及X线片灰度值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柯慧 陈训华 +2 位作者 程爱华 钟红刚 邢美荣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肌肉活动方式。方法 应用兔实验性骨折复位固定器对18只兔一侧小腿胫腓骨中段骨折进行复位固定 ,以不同强度的电信号 ,刺激坐骨神经获得不同肌力的肌肉收缩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为应力方式 ,初始加载时间 ,日... 目的 探讨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肌肉活动方式。方法 应用兔实验性骨折复位固定器对18只兔一侧小腿胫腓骨中段骨折进行复位固定 ,以不同强度的电信号 ,刺激坐骨神经获得不同肌力的肌肉收缩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为应力方式 ,初始加载时间 ,日活动量 ,加载持续时间 ,做四因素三水平L9(43 )正交试验设计 ,骨折后 2、4、6周时取材进行骨痂骨密度和X 线片灰度值测定。结果  18例动物L9(43 )正交试验设计 (K =2 )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骨折复位固定后肌肉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为骨折复位固定 5天后开始给予被动肌肉活动 ,日活动量为 1天 1次或 1天 2次为佳 ,肌力为 1/ 2最大非负重状态下肌力或逐渐加大肌力方式 ,加载持续时间为 6周或 4周。结论 提示骨折复位固定后实施肌肉活动的初始时间不宜过早 ,应在肢体局部充血肿胀消退以后 ,且活动量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活动方式 骨折愈合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软组织力-位移测试系统诊断颈痛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衍钧 杜春娟 +4 位作者 黄曹 钟红刚 周卫 张连仁 王德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通过局部软组织力-位移测试系统,对正常对照组、颈痛组的局部软组织力和位移定量检测;同时用目前诊断颈痛的方法作为对照,对局部软组织生物力学测试诊断颈痛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临床作出评价,试图为颈部疼痛的诊断提供生物力学定性、定... 通过局部软组织力-位移测试系统,对正常对照组、颈痛组的局部软组织力和位移定量检测;同时用目前诊断颈痛的方法作为对照,对局部软组织生物力学测试诊断颈痛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临床作出评价,试图为颈部疼痛的诊断提供生物力学定性、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疼痛评价 软组织 力-位移关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功能活动时兔胫骨断端应力状态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勇 尚天裕 钟红刚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3期16-18,共3页
设计了生物适应性很强的力学控制装置──滑动机械加载控制器,对骨折断端没有应力遮挡,把肌肉动力与肢体负重力作为执行力学加载的源动力,通过压力传感器、多导传感放大器动态记录生理活动状态下断端受力情况及愈合过程中断端的应力... 设计了生物适应性很强的力学控制装置──滑动机械加载控制器,对骨折断端没有应力遮挡,把肌肉动力与肢体负重力作为执行力学加载的源动力,通过压力传感器、多导传感放大器动态记录生理活动状态下断端受力情况及愈合过程中断端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内骨折断端压力随肌肉收缩及步态发生变化,不同愈合时间断端压力均值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滑动机械加载控制器上承载由术后当日平均2.4kg逐渐变小至术后五周平均0.78kg。同时,通过解剖显微镜进行断端骨痂显微观察,显示断端完全由外骨痂包绕,从而认为骨折断端压力变化是肢体功能恢复,断端骨痂承受载荷的表现,提示临床骨折固定后应适时地进行功能锻炼,肌肉收缩、患肢负重可为断端提供最好的力学环境──生理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愈合 生物力学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动力与断端显微位移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关继超 钟红刚 +2 位作者 董福慧 尚天裕 丛铁民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肌力和位移的变化,探讨肌肉动力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肌力和位移传感器,测试夹板固定下兔胫骨干闭合骨折后的肌力与位移变化,计算机同步数据采集。结果:正常肌力5.04kg,伤后第一天肌力...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肌力和位移的变化,探讨肌肉动力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肌力和位移传感器,测试夹板固定下兔胫骨干闭合骨折后的肌力与位移变化,计算机同步数据采集。结果:正常肌力5.04kg,伤后第一天肌力1.87kg,位移0.87mm;7天对肌力3.35kg,位移最大为1.02mm;14天对肌力接近正常5.01kg(P>0.05);21天对肌力恢复正常,位移下降至0.28mm;35天时位移仅为0.035mm,骨折愈合。结论:肌肉动力为骨折端提供间歇性生理应力为骨折愈合所必需,骨折愈合的最佳应力是该部生理状态下所承受的肌力。在功能活动时允许断端一定范围的纵向活动,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动力 断端位移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胳肌肌力与电刺激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柯慧 钟红刚 +1 位作者 李文荣 程爱华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为得到电刺激强度与骨胳肌肌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扣带式肌力传感器及电生理仪对12只兔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在3~10mA的电流强度范围内,肌力随刺激方波波宽的增加而加大,10mA,2ms时为最大(1.75... 目的为得到电刺激强度与骨胳肌肌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扣带式肌力传感器及电生理仪对12只兔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在3~10mA的电流强度范围内,肌力随刺激方波波宽的增加而加大,10mA,2ms时为最大(1.757±2.165kg);刺激量为3~50V电压范围内,肌力大小同样依赖于波宽宽度,波宽2ms时达最大(1.750±0.808kg)。结论为得到某肌张力应在有效的范围内选择电刺激参数。非负重状态免三头肌最大肌张力近似于其本身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肌张力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的电生理研究
20
作者 王柯慧 李文荣 钟红刚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2期11-12,共2页
本文对兔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的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1.神经损伤后第10天肌电图(EMG)表现有插入电位延长,延长时间随神经再生而逐渐缩短。2.损伤后第20天可记录到再生小电位。3.诱发肌肉收缩电位于神经损伤后30天可记录... 本文对兔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的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1.神经损伤后第10天肌电图(EMG)表现有插入电位延长,延长时间随神经再生而逐渐缩短。2.损伤后第20天可记录到再生小电位。3.诱发肌肉收缩电位于神经损伤后30天可记录到,4.推算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2.83mm/日,最快可达4mm/日。本研究旨在对神经再生的临床判断及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肌电图 损伤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