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毒性及其积累 被引量:14
1
作者 钟硕良 郑惠东 +3 位作者 陈宇锋 许贻斌 姜双城 吴立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7,共9页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毒性 积累 海水养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类别划分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钟硕良 阮金山 +5 位作者 吴立峰 董黎明 陈月忠 张农 杨妙峰 蔡建堤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6,共12页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同步进行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Cu、Pb、Zn、Cd、Hg、As、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Ssj)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7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5级和4级。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范围为2~7级,平均值为4级。总体上,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表层沉积物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石油类。厦门贝类养殖区1类区两个,属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8%。2类区共18个,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72%。其中2a类区9个,属较清洁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36%,2b类区6个,属轻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4%;2c类区3个,属中度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12%。3类区5个,属重度的污染区,占贝类养殖区总数的20%。厦门贝类产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类别划分的结果与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污染现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表层沉积物 养殖贝类 环境评价和类别划分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的分布和积累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钟硕良 蔡玉婷 +1 位作者 董黎明 吴立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9,共8页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湿重和(5.06~45.7)μg/kg,湿重,总平均值分别为12.3mg/kg,湿重和15.5μg/kg,湿重。总体上,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的区域分布,潮间带养殖贝类〉浅海养殖贝类〉虾池养殖贝类,呈西海域和同安湾内较高,大嶝海域较低的格局。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季节变化呈春季(4月)高于秋季(10月)之势。养殖贝类体内组织对TPH和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的高低为胃(包括胃含物)〉肌肉组织〉外套腔液。缢蛏体对TPH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泥蚶对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这与其自身对TPH和PCBs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厦门海域养殖贝类受到PCBs轻度污染,一些养殖区的缢蛏、泥蚶和僧帽牡蛎受到TPH的不同程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H和PCBs 养殖贝类 分布和积累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东山湾生态环境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余颖 姜琳琳 钟硕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对福建省东山湾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中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残留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并对其在水域环境及贝类中的残留水平、生态风险及食用安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海水中PCBs质量浓度底层高于表层... 对福建省东山湾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中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残留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并对其在水域环境及贝类中的残留水平、生态风险及食用安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海水中PCBs质量浓度底层高于表层;夏季(8月)高于春季(5月)。总体上,东山湾海水中PCBs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从湾内到湾外呈递减趋势。底层海水中PCBs与悬浮物质量浓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2)表层沉积物中PCBs残留的平面分布呈近岸高、湾中部和湾外低的格局;PCBs与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CBs残留量产生的生物有害效应的风险低。3)养殖贝类体中PCBs的残留量种间差异明显,对PCBs富集能力的大小,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最高,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次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最低。养殖贝类致癌风险指数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贝类体中的PCBs残留水平居福建省沿海养殖贝类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东山湾 水质 沉积物 养殖贝类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对真鲷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郑盛华 杨妙峰 +6 位作者 郑惠东 席英玉 许贻斌 陈宇锋 姜双城 钟硕良 罗冬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对真鲷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式换水补药方法,研究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对真鲷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水温(20.4±0.3)℃下,联苯菊酯对真鲷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 [目的]研究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对真鲷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式换水补药方法,研究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对真鲷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水温(20.4±0.3)℃下,联苯菊酯对真鲷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2.50、1.36、0.96、0.84μg/L,安全浓度为0.12μg/L;醚菊酯对真鲷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17.80、2.81、1.04、0.54 mg/L,安全浓度为0.02 mg/L。联苯菊酯对真鲷为剧毒物质,醚菊酯为高毒物质。联苯菊酯对真鲷的毒性大于醚菊酯。[结论]作为鱼药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联苯菊酯的用药浓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菊酯 醚菊酯 真鲷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