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珍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94-95,共2页
从言语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本文尝试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意义,并针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调整相关的课堂话语,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和教学成果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 大学英语改革 言语行为理论 教师课堂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脂氧合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2
作者 钟珍萍 《福建农业科技》 1992年第5期21-22,共2页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亦称脂肪氧合酶或脂肪氧化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健,使之成为脂酸过氧化物,并继续分解生成醛、酮、羧酸或醛、酮的衍生物从而产生难闻的臭味。另外,据Lester(1990)报道,该酶与植株的衰...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亦称脂肪氧合酶或脂肪氧化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健,使之成为脂酸过氧化物,并继续分解生成醛、酮、羧酸或醛、酮的衍生物从而产生难闻的臭味。另外,据Lester(1990)报道,该酶与植株的衰老也有一定关联,因此其作用极为重要。许多动、植物的组织中都具有脂氧合酶(Regdel等,1985;Lojkowska,1989;Lester,1990),大豆就是其中一例。自1947年Theorell等(1947)率先由大豆分离出脂氧合酶-1后,Christoper等(1970;1972)又报道了大豆中脂氧合酶-2、脂氧合酶-3的存在。迄今为止,已公认大豆中至少有三种脂氧合酶同工酶,即脂氧合酶-1(L-1)、脂氧合酶-2(L-2)和脂氧合酶-3(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女性诉求
3
作者 钟珍萍 邱艳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6-27,30,共3页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大师,威廉·福克纳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匠心的故事叙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他创造了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一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从叙事声音和叙事角度的结合和...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的大师,威廉·福克纳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匠心的故事叙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他创造了著名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一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从叙事声音和叙事角度的结合和转换解读福克纳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及人文关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叙事声音 叙事角度 女性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和谐——《屋顶丽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4
作者 钟珍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1-23,83,共4页
冲突与和谐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的一个重要主题。论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视角剖析其短篇小说,探索女性与自然、男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复杂而紧密的关系,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女性解放、解构男性权利、建设... 冲突与和谐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的一个重要主题。论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视角剖析其短篇小说,探索女性与自然、男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复杂而紧密的关系,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女性解放、解构男性权利、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生态女性主义 冲突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起源、进化及其分类的研究方法概述
5
作者 钟珍萍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5期27-29,共3页
探究植物的起源与进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依据,其方法不乏一种。除由形态学角度考虑外,一般还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染色体分析(一)核型分析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而核型实际上就代表了种属的特征。核型分析是在对染... 探究植物的起源与进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依据,其方法不乏一种。除由形态学角度考虑外,一般还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染色体分析(一)核型分析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而核型实际上就代表了种属的特征。核型分析是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配对、排序并加以形态分析的过程,其大致步骤为:良好染色体制片的获得→对照片测量、配对、剪贴→计算、分析→结果展示:①计算、分析结果列表;②核型公式;③模型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分类 起源 进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命与救赎——从《接骨师之女》死亡意象看谭恩美的宗教思想
6
作者 钟珍萍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
死亡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主要意象,对死亡的理解是其小说中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从中国佛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宿命;而从西方基督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救赎。在《接骨师之女》中,借助母女的冲突和和解过程中死亡意象的描述... 死亡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主要意象,对死亡的理解是其小说中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从中国佛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宿命;而从西方基督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救赎。在《接骨师之女》中,借助母女的冲突和和解过程中死亡意象的描述,谭恩美将两种宗教文化思想中的死亡观融合在一起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显示了她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彰显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象 《接骨师之女》 宿命 救赎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