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中心城区夜间活力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钟炜菁 王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6,114,共11页
城市夜间活力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繁荣程度和人口活力的集聚程度的重要反映。对城市夜间活力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城市居民活动需求显得日益重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 城市夜间活力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繁荣程度和人口活力的集聚程度的重要反映。对城市夜间活力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城市居民活动需求显得日益重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展开定量探索,可视化地表达城市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不同类型夜间活力的分布差异,并对不同半径范围内的用地布局混合度与夜间生活活力值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定量测算,探讨用地布局对夜间活力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主要呈现出商务区块状集中、内环内连绵成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城市夜间活力的主要业态为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夜间娱乐休闲场所、批发市场、快递物流等,且不同类型的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设施用地的大范围集聚正效应略强于居住用地,相反工业用地在周边的集聚具有负效应作用。地块自身以及其距离500m以内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布置对地块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可为城市夜间活力提升策略中的用地混合、业态布局等方案拟定提供方法支撑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夜间 活力 用地混合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主体的拆迁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空间生产研究--以镇江新区平昌新城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钟炜菁 王德 张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7-85,共9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镇江新区平昌新城拆迁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居民这些主要参与主体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行动与作用,探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综合动力机制。实证表明,安置...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镇江新区平昌新城拆迁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居民这些主要参与主体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行动与作用,探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综合动力机制。实证表明,安置社区空间的生产是结合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力运作、市场和原村集体组织的资本运作、以及居民对空间使用权益的博弈、平衡的复杂产物。地方政府通过权力和资本的结合加强对空间的控制,居民被规训的同时也进行抵抗,对空间进行重塑,构成了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基本运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社区 空间生产 参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营流程的海宁市淘宝村空间联系研究
3
作者 朱查松 王鑫 +2 位作者 王德 张涛 钟炜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淘宝村作为极富中国特色的产业现象,形成从生产到销售、从核心物品到配套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产生广泛的空间联系。应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获取海宁市淘宝村店铺的一手资料,从店铺运营视角研究淘宝村的空间联系特征。经研究发现,网店运营可... 淘宝村作为极富中国特色的产业现象,形成从生产到销售、从核心物品到配套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产生广泛的空间联系。应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获取海宁市淘宝村店铺的一手资料,从店铺运营视角研究淘宝村的空间联系特征。经研究发现,网店运营可以划分为研发或采样、生产或进货、网络销售、发货配送4个核心环节,自产自销型店铺、本地依赖经销型店铺的主要环节都在海宁市,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关联,能够形成根植于本地的生产体系或产业集群,而外地依赖型店铺的运营流程仅有部分环节在海宁市,本地依赖较小。相应地,淘宝村、海宁市承担了研发或采样、生产或进货、网络销售、发货配送等运营全环节功能,是复合型空间,也是淘宝村空间强联系的主要区域。嘉兴市以外的区域主要为销售市场(杭州市区提供销售平台),与淘宝村的联系以网络联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流程 淘宝村 空间联系 海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建成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被引量:32
4
作者 谢栋灿 王德 +1 位作者 钟炜菁 晏龙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08,120,共13页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 行为研究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城市建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个体的时空行为出发,在用地强度、职住关系、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市的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建立一套利用大数据评价城市建成环境的研究体系。结果表明,居民的活动分布、出行行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用地、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等建成环境的影响。整体上看,建成环境较好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主中心,郊区副中心次之,中心城区边缘和远郊区则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研究表明,手机信令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评价分析上,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其分析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提供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建成环境评价 上海 职住 通勤 消费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