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金丝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龙勇诚 钟泰 肖李 《生态经济》 1996年第1期7-12,共6页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常年生活在海拔38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其主要食物。猴群活动范围可达近百平方公里。其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数量约为1000-1500...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常年生活在海拔3800-4300m的原始冷杉林中,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灵长类。松萝是其主要食物。猴群活动范围可达近百平方公里。其全部现存自然种群只有13个,数量约为1000-1500只,分布在云南金沙江以西至澜沧江以东。所有现在自然种群几乎均处在相互隔离的状态,群间不可能进行基因交流。这充分表明它已到达灭绝边缘。然而其栖息地内的伐木规模的在扩大、周围的人口不断增加、各猴群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偷猎压力。其保护现状确实令人担忧。本文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各猴群的保护现状和拯救这一物件的各自然种群所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及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地理分布 种群数量 生态 保护
全文增补中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8
2
作者 夏万才 黎大勇 +4 位作者 李艳红 和鑫明 钟泰 项雷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不同生境中栖居的鸟类种数不同,其中云南松林69种、常绿阔叶林78种、针阔混交林123种、寒温性针叶林45种、高山灌丛草甸24种。从鸟类多样性的结果分析可知,中低海拔的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62、3.777、3.786;高海拔的高山灌丛草甸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871。同时针阔混交林及以下地区,东洋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古北界和广布种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寒温性针叶林以上地区,古北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而东洋界与广布种鸟类的比例则下降。综上所述,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出单峰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区系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鸡的生活习性与繁殖 被引量:3
3
作者 钟泰 《云南林业》 1992年第5期22-22,共1页
白马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白马鸡的主要产地之一。作者于1988年3月至1989年7月在保护区叶日核心区以及区外的巴美林境内(甲卡山)山地,对白马鸡的生活习性及繁殖情况进行了野外观察,现将观... 白马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白马鸡的主要产地之一。作者于1988年3月至1989年7月在保护区叶日核心区以及区外的巴美林境内(甲卡山)山地,对白马鸡的生活习性及繁殖情况进行了野外观察,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该地的白马鸡多栖息于海拔3200至41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中,主要树种为栎、杜鹃、桦、山柳、花楸等。林缘农作物分布在山坡上,旱地较多,青稞所占比例较大,还有马铃薯、荞类、麻芹、油菜等。这里四季寒冷,年均气温只有4.7℃,年降雨量560毫米,全年霜日达159天。白马鸡,当地藏名称为“夏该”,意思是白鸡。白马鸡是典型的高山雉类,秋末喜于清晨和黄昏时分在森林上部靠近栎林和柏林的草甸中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鸡 生活习性 繁殖 野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