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褚现明 李冰 +3 位作者 崔国方 钟志欢 王均志 董果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60-263,266,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400~50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4)行球囊扩张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对照组(n=6)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2、7、14、2...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400~50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4)行球囊扩张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对照组(n=6)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2、7、14、28 d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TUNEL法、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基因Fas;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对照组管壁处于非增殖状态;手术组球囊损伤后7 d形成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跃;14 d内膜明显增厚,但VSMC增殖已减弱;28 d内膜继续缓慢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动脉损伤后Fas表达和TUNEL法测定的凋亡规律一致,两周内凋亡较明显,但细胞凋亡高峰时间(中膜7 d、内膜14 d)迟于增殖高峰(中膜2 d、内膜7 d),两周后凋亡与增殖均明显下降。动脉损伤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在中膜和内膜分别在7 d1、4 d达最低水平,后回升,与凋亡基因Fas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878,P〈0.001)。结论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在管腔狭窄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大鼠 球囊损伤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RP及NO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健 钟志欢 杨泰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 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 ACS 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及阿托伐他汀组(n=3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斯匹林、肝素...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 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 ACS 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及阿托伐他汀组(n=3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 CRP、NO 及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TG、LDL-C、H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 ACS 患者 CRP 升高,NO 降低,TC、TG、LDL-C 升高,经治疗后 CRP 均有下降,NO 均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01),且其 CRP、NO 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无明显相关性;ACS 患者治疗后 TC、TG、LDL-C 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 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 ACS 通过降低 CRP 水平,提高 NO 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