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孟长青 董子娇 +3 位作者 刘柯莹 王远坤 张验科 钟德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58,共9页
为探究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可识别特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标准化蒸发胁迫比研究了1980—2020年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密度聚类算法提取骤发干旱斑块分析了斑块质心的轨迹变化,并探讨了骤发干旱暴发初期气象要素的异常... 为探究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可识别特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标准化蒸发胁迫比研究了1980—2020年嘉陵江流域骤发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密度聚类算法提取骤发干旱斑块分析了斑块质心的轨迹变化,并探讨了骤发干旱暴发初期气象要素的异常情况。结果表明:流域西北部骤发干旱强度更高且发展速度更快,流域南部骤发干旱持续时间更长;流域骤发干旱事件主要发生在4—11月,且骤发干旱事件的质心主要沿东北和西北方向迁移;嘉陵江流域的骤发干旱主要由高温和降水共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密度聚类算法 质心迁移 时空演变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冲泻质挟沙力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40,共7页
本文根据多沙河流冲泻质常与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事实及试验研究成果,发现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冲泻质同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临界判别标准不仅是分界粒径,同时还存在水流挟带冲泻质能力的问题,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文中提出了(严格意义... 本文根据多沙河流冲泻质常与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事实及试验研究成果,发现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冲泻质同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临界判别标准不仅是分界粒径,同时还存在水流挟带冲泻质能力的问题,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文中提出了(严格意义的)冲泻质与广义冲泻质的定义。作者通过水槽试验及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冲泻质挟沙力关系式。挟沙浓度与沙粒摩阻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而与粒径的3/2次方成反比。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当一定粒径的来流冲泻质浓度超过相应挟沙力时,冲泻质泥沙就会淤积转化为床沙质。通过国内外大量河流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得到的挟沙力关系与实际河流资料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力 床沙 实测资料 多沙河流 摩阻流速 水流条件 淤积 预报 沙粒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冲泻质挟沙机理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探讨了水流对冲泻质的挟沙机理。文中分析了床面附近区域内水流对泥沙颗粒的各种升力作用,发现湍流猝发喷射和清扫带动细颗粒脉动时,对颗粒可产生一个平均向上的升力效应,此升力可能大于细颗粒水下重量从而在近壁区形成沿垂线上... 本文探讨了水流对冲泻质的挟沙机理。文中分析了床面附近区域内水流对泥沙颗粒的各种升力作用,发现湍流猝发喷射和清扫带动细颗粒脉动时,对颗粒可产生一个平均向上的升力效应,此升力可能大于细颗粒水下重量从而在近壁区形成沿垂线上浓下稀、具有正的梯度的浓度分布,这是床面上基本没有冲泻质泥沙时水流却能挟带一定数量某粒径细颗粒泥沙的根本原因,是与水流对床沙质挟沙机理的主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泥沙颗粒 床沙 细颗粒泥沙 床面 垂线 对冲 近壁区 升力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运动力学研究进展和前沿 被引量:5
4
作者 钟德钰 张磊 王光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8,共7页
介绍了泥沙运动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泥沙运动力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进行归纳与评述。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泥沙运动的动理学理论体系,包括基本理论方程以及其在颗粒与床面间的相互作用、床面泥沙的冲刷率、推移质输沙率以及悬移质... 介绍了泥沙运动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泥沙运动力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进行归纳与评述。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泥沙运动的动理学理论体系,包括基本理论方程以及其在颗粒与床面间的相互作用、床面泥沙的冲刷率、推移质输沙率以及悬移质输沙的运动特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动理学理论能够准确描述泥沙颗粒的基本动力学特性。运用文献计量法了解泥沙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以"bedload or suspended load"为关键词的文章数量持续增长,说明目前泥沙研究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通过对期刊和学科分类的统计分析发现,泥沙运动与地貌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动 动理学理论 动力学特性 二相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岸横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德钰 杨明 丁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109,117,共4页
通过在水流运动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源项,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引入横向环流输沙对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对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黄河的特点建立了模拟河岸侵蚀、崩塌的计算方法,应用所扩... 通过在水流运动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源项,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引入横向环流输沙对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对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黄河的特点建立了模拟河岸侵蚀、崩塌的计算方法,应用所扩展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横向变形及河势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横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环流 横向变形 河道演变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钟德钰 禹雪中 丁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现象。在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中引入了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守恒关系得到的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输移转化方程,用以反映泥沙运动、河床冲淤与污染物输移转化的强耦合过程。文中对水槽...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现象。在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中引入了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守恒关系得到的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输移转化方程,用以反映泥沙运动、河床冲淤与污染物输移转化的强耦合过程。文中对水槽及天然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泥沙运动、河床冲淤对污染输移的影响,可用于挟沙水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输移转化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水流 石油类污染物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颗粒形成浆体屈服应力的计算模型
7
作者 钟德钰 王光谦 王士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以胶体电化学理论为基础,从连续介质角度出发,建立了非均匀颗粒形成非牛顿体屈服应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并用天然沙流变实验资料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实际。
关键词 非均匀 屈服应力 连续介质 牛顿 颗粒 理论计算 电化学 粒形 胶体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izard^(TM)试剂盒提取牙周可疑致病菌DNA的研究
8
作者 钟德钰 李宁毅 +1 位作者 兰慧英 张岱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7期1-2,共2页
采用普洛麦格公司 Wizard TM染色体 DNA纯化试剂盒提取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型普氏菌、产黑色素普氏菌、躯体普氏菌五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 DNA,获得浓度为 687~ 14 5 6μg/ml的细菌染色体 DNA,OD2 6 0 /OD2 80 值介于 1.75... 采用普洛麦格公司 Wizard TM染色体 DNA纯化试剂盒提取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型普氏菌、产黑色素普氏菌、躯体普氏菌五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 DNA,获得浓度为 687~ 14 5 6μg/ml的细菌染色体 DNA,OD2 6 0 /OD2 80 值介于 1.75~ 1.85之间。电泳结果显示 ,DNA分子量均大于 2 30 0 0个碱基对 ( 2 3kb)。表明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纯度及比较完整的牙周细菌染色体 DNA,与传统的酚 /氯仿抽提方法相比 ,是一种高效而实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致病菌DNA 牙周病 Wizard^TM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黄河治理对策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红武 方红卫 +7 位作者 钟德钰 王新军 李振山 黄河清 张俊华 安催花 刘青泉 李颖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共25页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和维持河道中水河槽、保障防洪(凌)安全的宁蒙黄河治理目标,从产沙、输沙、调控机理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因素对宁蒙黄河河床演变特征的影响。就产沙而言,通过产沙地貌分区、遥感影像分析和流域水系分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黄河上游不同沙源区的分布。基于提出的风蚀输沙通量计算方法及风沙入河估算方法,并结合区域风速与植被覆盖率实测数据,发现近30 a风速下降、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是风沙侵蚀量与入黄风沙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宁蒙河段日均风速、日降雨量和已有侵蚀观测资料,发现宁蒙地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主要体现为风蚀与水蚀交错存在及其交互促进,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3—5月,水力侵蚀则集中在7—9月。现场观测与黄土降雨侵蚀模型试验则表明,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的整个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遭到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也是激发和加剧重力侵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总体来看,宁蒙黄河的流域产沙具有典型的风-水-重力多营力交互特点,在比尺模型与野外观测揭示的流域径流汇集过程、沟道水流与河床自适应以及非平衡输沙机理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地貌形态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植被特征和分布状况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并得出了植被的减水减沙效果与延滞径流洪峰的作用同郁闭度呈正相关关系,陡坡区域植被对径流洪峰的延滞作用大于缓坡区域的结论。就输沙而言,以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与河床均衡调整等基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与冲积河流全沙运动模型相似条件。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表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改变径流分配是导致宁蒙河道淤积萎缩的主因,协调水沙关系是修复黄河行洪排沙功能的有效途径。并分析确定了宁蒙黄河河道水沙调控阈值和多沙支流入汇口干流防淤堵的流量阈值,即宁蒙黄河临界调控流量为2000~2500 m^3/s,临界含沙量5.4~10.5 kg/m^3,调控时间为15~20 d,证实了通过协调水沙关系可修复和维持宁蒙黄河行洪排沙功能;防止多沙支流入汇堵河的黄河流量阈值为2500 m^3/s,治理淤堵沙坝配合"挖引疏浚"有效冲刷的干流阈值流量为3000 m^3/s。从各河段模型试验给出的来沙系数阈值沿程减小的变化趋势看,在内蒙古河段现状河床边界条件下,全线冲刷要求的流量至少为2600 m^3/s,表明黑山峡工程必须预留充足的水沙调控库容。就宏观调控而言,针对流域下垫面条件多样、入黄泥沙沙源众多、河道输沙受水库调度影响显著等特点,以干流水库群为调节器,以径流泥沙为调节对象,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集成了风-水-重力侵蚀模型、河道输沙模型、冰情预报模型于水库联调模型上,构建了可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水沙过程模拟预报的宁蒙黄河区域数字流域模型平台,并成功在下河沿—石嘴山河段进行了调试和应用。此外,针对宁蒙黄河河型复杂、凌汛期易卡冰结坝、夏季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易堵干流形成"沙坝"等河情状况,提出了"水沙调控、支流拦沙、堤外放淤"的处治模式。在稳定性分汊河段、大型支流入汇段、受沙卵石河床组成限制的河段,则指出不宜强行套用微弯型治理方案,而可采用"工程导送(简称为‘导’)、塞支强干(简称为‘塞’)、挖引疏浚(简称为‘挖’)"方针,亦即"导、塞、挖并举"的对策。建设黑山峡水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是宁蒙河段长远治理的根本对策,通过增加河道内汛期水量和调水调沙,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提供防凌库容,才能彻底解决宁蒙河段凌洪灾害,并得出建立黄河上游沙源固定、支流泥沙阻截、干流泥沙输导与堤外淤沙处置的"固-阻-输-置"综合防治体系,是目前可行的治理对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水沙调控 治理对策 多沙支流 侵蚀产沙 河道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泥沙作用研究进展及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禹雪中 钟德钰 +1 位作者 李锦秀 廖文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80,F003,共7页
首先分析了泥沙在微观和宏观方面 ,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泥沙通过吸附、解吸作用 ,同时通过泥沙运动 ,共同影响着污染物的赋存状态 ,从而影响着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在泥沙吸附解吸污染物机理、影响因素、数学... 首先分析了泥沙在微观和宏观方面 ,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影响。泥沙通过吸附、解吸作用 ,同时通过泥沙运动 ,共同影响着污染物的赋存状态 ,从而影响着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在泥沙吸附解吸污染物机理、影响因素、数学模型等方面 ,已经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并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物 泥沙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日调节非恒定流对下游航运条件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母德伟 王永强 +1 位作者 李学明 钟德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7,共7页
水电站日调节产生的非恒定流常恶化下游河道的适航条件,需提出适合下游航道安全通航的水流控制参数。结合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日调节工况的水动力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枯水期向家坝水电站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非恒定流传播特性及其对水... 水电站日调节产生的非恒定流常恶化下游河道的适航条件,需提出适合下游航道安全通航的水流控制参数。结合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日调节工况的水动力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枯水期向家坝水电站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非恒定流传播特性及其对水位变幅、流速、比降等航运水力要素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自航船模试验进一步给出代表船型在重点航段通航上行的条件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日内的调峰幅度和调峰变率不宜过大,建议日调节运行方式按枢纽下游水位最大小时变幅不超过1.5 m/h、最大日变幅不超过4.5 m/d进行控制,对向家坝下游航运影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调节 非恒定流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水力要素 航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红武 张俊华 +2 位作者 卜海磊 钟德钰 王艳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0-145,共6页
推移质输沙规律研究是泥沙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对前人主要研究成果开展述评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能量平衡观点及能耗图形出发,全面考虑影响河流推移质运动的因素,合理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摩阻参数A65与水下休止角,建立了物... 推移质输沙规律研究是泥沙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对前人主要研究成果开展述评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能量平衡观点及能耗图形出发,全面考虑影响河流推移质运动的因素,合理确定不同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摩阻参数A65与水下休止角,建立了物理图形清晰、结构合理、便于使用且适用性更强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采用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资料以及试验室实测资料对公式的检验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公式(19)在不同条件下均能同实测点据接近,有效提高了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计算精度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运动 输沙率 公式 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溃坝模型设计及试验方法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红武 刘磊 +1 位作者 卜海磊 钟德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共5页
在简要回顾前人有关模拟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尾矿库溃坝及其模型试验的特点,理清了设计思路,提出了模型相似条件,然后以预备试验为依托,通过模型尾沙选择与要求、模型制作、测验手段等环节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尾矿库溃坝模型的... 在简要回顾前人有关模拟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尾矿库溃坝及其模型试验的特点,理清了设计思路,提出了模型相似条件,然后以预备试验为依托,通过模型尾沙选择与要求、模型制作、测验手段等环节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尾矿库溃坝模型的设计方法与试验方法。尾矿库溃坝模型设计应遵循水流重力相似、水流阻力相似、水流挟沙相似、尾沙悬移相似、河床变形相似及尾沙起动相似等条件;模型沙可选择容重适中、化学性质稳定的拟焦沙;模型试验的工作步骤:给出尾矿库最可能的溃坝方式及对下游影响最大的典型情况,确定尾矿库最终高程,选配合适的模型沙,设计溃坝模型,测出尾矿库溃坝坝址流量、水位过程线和冲沙率以及向下游的洪水演进情况,提出可行的下游保护方案、工程措施及综合防治对策,确定尾矿库最终堆积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方法 模型试验 溃坝 尾矿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源区与上中游空中水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光谦 李铁键 +2 位作者 李家叶 魏加华 钟德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9-82,共4页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核心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随着气象科学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空中水资源应逐步纳入我国的水资源体系,进行空地统一的水资源分析与管理。黄河流域处于我国北方半干旱...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核心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随着气象科学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空中水资源应逐步纳入我国的水资源体系,进行空地统一的水资源分析与管理。黄河流域处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年均370亿m^3的可用水量支撑沿黄9省(区)超过1亿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进行空地水资源统一分析与管理的需求最为迫切。本文以黄河源头和上中游地区为例,对比分析了源区(12.7万km2)与上中游地区(66.7万km2,不含源区)的空中水资源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每年空中水汽输入量约为8 700亿m^3,其中约3 700亿m^3为空中水资源,区域降水量约为680亿m^3,考虑区域内蒸发对空中水资源的补给,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约为16.3%;黄河上中游每年空中水汽输入量约为36 000亿m^3,其中约10 000亿m^3为空中水资源,降水量约为2 920亿m^3,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约为22.3%。因此,黄河源区空中水资源的丰度较上中游地区高,降水转化率偏低,但产流系数较大。黄河源区更适合进行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适度地利用空中水资源对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水资源 水汽输送 降水转化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中悬移质的弥散-对流方程及悬浮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磊 钟德钰 +1 位作者 吴保生 刘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3,共11页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向分布规律,并与Einstein和Chien的泥沙浓度实验资料及经典扩散理论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对泥沙悬浮的影响在垂向上的变化,以及浓度、粒径等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颗粒在明渠紊流中的扩散是浑水的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3部分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泥沙颗粒的悬浮简单归因于水流的紊动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悬浮 弥散 扩散 紊流 双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方案下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睿 韩铠御 +3 位作者 钟德钰 张红武 王彦君 贾宝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46,共10页
为定量比较黄河下游河道现状治理方案(简称为宽河方案)及"两道防线"模式中的防护堤窄河方案(属于常态下的窄河方案)下的河床冲淤变化,通过适用于长历时与长河段的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引入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作为河相关系均衡... 为定量比较黄河下游河道现状治理方案(简称为宽河方案)及"两道防线"模式中的防护堤窄河方案(属于常态下的窄河方案)下的河床冲淤变化,通过适用于长历时与长河段的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引入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作为河相关系均衡调整准则,针对未来黄河年均来沙分别为3亿、6亿、8亿t这3种50 a水沙系列条件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来沙量客观上明显减少的趋势下,窄河治理方案不仅有利于滩区的防洪减灾,而且比现状治理方案更有利于河床减淤;若采取年均6亿、8亿t的多沙系列条件开展计算,则窄河方案比宽河方案在小浪底—花园口河段和花园口—高村河段的减淤效果都明显,而高村—艾山河段略有增淤,艾山—利津河段淤积量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数学模型 输沙能力 河道冲淤 治理方案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流底泥中污染物的输移转化方程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赟 钟德钰 +1 位作者 张红武 禹雪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80,F0003,共7页
本文推导了底泥中污染物输移转化方程。该方程定量地反映了水流强度、床沙级配与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关系,描述了河床冲淤过程中底泥污染物时空变化的动力学特性。文中以石油类污染物为例,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底泥污染及冲刷释放现象,... 本文推导了底泥中污染物输移转化方程。该方程定量地反映了水流强度、床沙级配与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关系,描述了河床冲淤过程中底泥污染物时空变化的动力学特性。文中以石油类污染物为例,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底泥污染及冲刷释放现象,并与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计算与实验符合良好,说明本文结果可作为冲积河流底泥污染物输移转化规律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活动交换层 冲积河流 石油类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沟蚀发生机理的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科利 钟德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通过试验观测及理论分析,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坡面侵蚀过程中,侵蚀方式发生演化的水动力学机理。计算及测试结果都证明了坡面侵蚀由面状侵蚀向沟状侵蚀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由于坡面径流在顺坡流动过程中,径流受边界干扰所形成的急流... 本文通过试验观测及理论分析,首次从理论上探讨了坡面侵蚀过程中,侵蚀方式发生演化的水动力学机理。计算及测试结果都证明了坡面侵蚀由面状侵蚀向沟状侵蚀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由于坡面径流在顺坡流动过程中,径流受边界干扰所形成的急流冲击波影响的结果。由于急流冲击波的作用,在水流方向上的冲击波交汇点,不仅水深出现局部增加,而且也会导致径流流速增大以及水流紊动增强。最终在水流纵向上出现径流侵蚀切应力的激增点。在这些切应力激增点处,水流急剧地侵蚀搬运表土,形成导致侵蚀沟发育的沟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沟蚀 径流侵蚀 坡面径流 坡面侵蚀过程 侵蚀沟 发生机理 水流 水动力学 紊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未来变化趋势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光谦 钟德钰 吴保生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期9-12,32,共5页
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水沙变化显著。与1960年以前相比,潼关站近期的水量减少44%、沙量减少85%。未来水沙如何变化,是黄河治理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黄河未来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内,潼关站年均径... 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水沙变化显著。与1960年以前相比,潼关站近期的水量减少44%、沙量减少85%。未来水沙如何变化,是黄河治理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黄河未来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内,潼关站年均径流量在247亿m3左右,年均输沙量在3亿t左右,且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输沙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游荡型河段河势变化数学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红武 钟德钰 +1 位作者 张俊华 卜海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解决水流横向输沙模拟、滩岸在水力冲刷与重力坍塌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及其数值计算的适应性等关键性难题,首次开发出了可模拟黄河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的数学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游荡型河流河床...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解决水流横向输沙模拟、滩岸在水力冲刷与重力坍塌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及其数值计算的适应性等关键性难题,首次开发出了可模拟黄河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的数学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游荡型河流河床的演变特征,可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岸变形 横向输沙 数学模型 河势变化 游荡型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