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入时机研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钟张起
史运芳
刘鹏程
彭波
庄永涛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部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46-349,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驱油与埋存潜力评价及战略规划"(2011ZX05016-006)
-
文摘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CO2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衰竭开采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不过采收率变化幅度较小。注水开发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采收率降低幅度较大。注水开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焖井,再进行气水交替驱,焖井时间与采收率关系比较复杂,最佳焖井时间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驱
注入时机
交替驱
数值模拟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2flooding
injecting time
alternate displa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入方式优化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钟张起
吴义平
付艳丽
吴桂晶
刘鹏程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4,139,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驱油与埋存潜力评价及战略规划"(2011ZX05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提高低渗透油气田采收率的气润湿反转理论和方法"(51034004)
-
文摘
根据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交替驱替方式优于注水方式和连续气驱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交替驱过程中,气段塞和水段塞的先后顺序对采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气水交替驱优于水气交替驱,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采收率的差值也逐渐增加。气水交替驱注入CO2能够和原油充分接触,越早注入CO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越有利。该研究不仅为低渗透油田CO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国家下一步进行CO2驱油和埋存潜力评价及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驱
交替驱替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O2 flooding
alternating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二氧化碳驱油藏有利沉积相组合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钟张起
侯读杰
李跃红
刘鹏程
安丽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7,156,共3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2011ZX05006-004-07)
-
文摘
油藏CO2驱时,气体突破时间延长,可提高经济效益。以中原油田某研究区块储层条件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沉积相组合储层CO2驱开发效果。数模结果表明,平均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生产时间逐渐缩短,采收率和气体突破时间逐渐增加,井口产出CO2气体的峰值产量逐渐降低。在水下分流河道侧翼部署注入井和采油井,通过压裂引流,开采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的原油,可有效减缓气窜,延长开发时间,提高原油采收率。
-
关键词
CO2驱
油藏开发
沉积相
复合油藏
数值模拟
中原油田
-
Keywords
CO 2 flooding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sedimentary facies
composit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Zhongyuan Oilfield
-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抽油机井结蜡定量化分析新技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钟张起
侯读杰
王建飞
刘鹏程
孙金辉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2011ZX05006-004-07)
-
文摘
为了对抽油机井的结蜡进行定量化分析,从示功图中提取最大载荷、最小载荷、载荷差及载荷比4个参数,依据这4个参数的变化率来衡量油井的结蜡程度,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和优化。依据最大载荷、最小载荷、载荷差及载荷比的变化率,结合实测示功图的解释结果,得出用载荷比来判断结蜡程度误差井次最少,且结蜡井界限易于分级。根据结蜡分级公式对研究区油井进行结蜡分级,对不同结蜡程度的油井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具体是轻度结蜡井维持现有措施,中度结蜡井加强结蜡监测,重度结蜡井应加大清蜡力度,增大清蜡剂用量。
-
关键词
抽油机井
示功图
结蜡
参数变化率
定量化分析
载荷比
载荷差
-
Keywords
rod pumped well
indicator diagram
paraffinning
parametric change rate
quantitative analy-sis
load ratio
load difference
-
分类号
TE35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注入压降试井在低能井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钟张起
侯读杰
彭波
刘鹏程
王鑫敏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技术发展处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1,共3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编号:2011ZX05006-004-07)
-
文摘
近年来,低品位油藏大量投入开发,成为老区增产和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低能井的比例逐年增加。造成低能井的原因有多种,需要对低能井进行分类,然后再制定诊治措施。低能井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储层因素和流体因素。试井技术是油井诊断的重要手段,低能井的供液能量严重不足,普通的试井技术不能满足需要。注入压降试井技术是向油井注入流体使储层压力增高,克服储层供液能量不足的限制,注入压降试井技术适用于低能井的诊断。对研究区A19-47井实施注入压降试井,利用现代试井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储层表皮系数为5.24,储层伤害较严重。对该井采取酸化措施,措施前平均日产油0.3 t,措施后平均日产油2.2 t,酸化效果显著。
-
关键词
低能井
注入压降试井
油田开发
表皮系数
-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低渗透储层流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6
- 6
-
-
作者
何永宏
杨孝
王秀娟
钟张起
侯读杰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藏评价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01-004)
-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分异差,流体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声波时差3种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通过构建孔隙度曲线指数来指示岩性的纯度;结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构建流体识别指数识别储层的含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进一步识别油水同层和水层。综合流体识别指数和产水率,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通过对研究区的58口井测井综合解释,并与试油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识别油水层的准确率为91.4%,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低渗透储层
储层评价
流体识别
测井曲线特征
-
Keywords
Ordos Basin, Jiyuan area,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reservoir evaluation, fluid identification, lo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8
- 7
-
-
作者
刘振旺
郑锡
钟张起
侯读杰
刘敏昭
-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6,57,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1ZX05001-004)资助
-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形成机理复杂,对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是寻找优质储层、认识油气分布规律的有效途径。利用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和测井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及压汞系数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引入了压汞系数,它综合考虑了孔隙度、最大进汞饱和度、中值半径、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共5个因素。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136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压汞实验,根据压汞系数及压汞曲线特征,将储层划分为优质、好、中等和差共4种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压汞系数越大,相应层段的试油产量越高,说明利用压汞系数评价低渗透储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沉积作用、次生溶蚀作用及异常高压作用;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绿泥石膜胶结带、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和异常高压带,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形成机理
主控因素
压汞系数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
Keyword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trusive mercury coefficient
Jiyuan area
Ordos Basin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