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钟开珍 梁江 +4 位作者 韦清源 陈文杰 曾维英 汤复跃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3-706,共4页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倒伏性 遗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汤复跃 陈渊 +5 位作者 梁江 曾维英 韦清渊 陈文杰 钟开珍 年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5-398,共4页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5日播种时,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大豆和木薯在3月25日之前播种的大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综合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木薯 间作 播期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汤复跃 陈渊 +4 位作者 韦清源 曾维英 陈文杰 钟开珍 梁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 【目的】筛选在广西不同地区适宜与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品种,提高夏大豆与春玉米套种的单产和良种普及率。【方法】2010年选用4个广西审定和2个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广西4个有代表性的春玉米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除华夏1号在隆安县较对照减产26.64%外,其他品种在各示范县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23.72%~99.89%,增产极显著。【结论】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马山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隆安县与春玉米套种;桂夏1号、桂夏3号、桂夏4号适合在都安县与春玉米套种,重点推广桂夏3号;桂夏1号、桂夏2号、桂夏3号、桂夏4号和华夏3号适合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与春玉米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种 品种筛选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与甘蔗间套种春大豆品种筛选初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4 位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曾维英 钟开珍 陈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0.0142)和0.69(P=0.038)。华春2号在1.2和1.0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kg/ha。在甘蔗行距为1.2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m栽培模式下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春大豆 间套种 行距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汤复跃 陈渊 +6 位作者 韦清源 曾维英 陈文杰 钟开珍 梁江 黄品宁 张增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夏大豆 套种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花叶病毒材料初步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4 位作者 钟开珍 韦清源 汤复跃 曾维英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0,共4页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来自南方8个省的340份大豆地方品种及育成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抗性初步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在340份大豆资源中,免疫材料21份,抗病材料159份,中间型材料100份,感病材料44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来自南方8个省的340份大豆地方品种及育成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抗性初步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在340份大豆资源中,免疫材料21份,抗病材料159份,中间型材料100份,感病材料44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6.18%、46.76%、29.41%、12.94%和4.71%。免疫型材料主要来自湖南、江西和广东。选出小区产量高且对SMV免疫的育成品种(系)1份:粤夏124,地方品种4份:ZDD06803、ZDD14319、ZDD06529、ZDD14389,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广西SMV抗性育种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病 抗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大豆资源及其在华南地区衍生品种的磷效率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钟彩霞 钟开珍 +4 位作者 赵云云 陈林 年海 马启彬 杨存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南方酸性红壤中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大豆生产的不利因素之一,选育磷高效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利用冠干重、根干重、冠磷含量、根磷含量、植株磷吸收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磷利用效率和磷吸收效率等10个... 南方酸性红壤中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大豆生产的不利因素之一,选育磷高效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利用冠干重、根干重、冠磷含量、根磷含量、植株磷吸收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磷利用效率和磷吸收效率等10个性状对5个巴西大豆和11个由其与桂早1号育成品种的磷效率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对19个大豆品种的磷效率做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除巴西13号和巴西9号外,其他巴西大豆资源磷效率性状均优于桂早1号。由巴西大豆与桂早1号衍生育成的品种华夏5号、桂夏豆2号也优于其双亲,表现正向超亲遗传;衍生育成的品种华夏1号和华夏3号介于其双亲间;其余衍生育成的品种低于双亲,表现负向超亲遗传。结果表明大部分巴西大豆资源在磷效率性状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可在改良华南地区大豆品种的磷效率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巴西资源 品种 磷效率性状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磷效率相关QTL的整合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兰兰 钟开珍 +2 位作者 马启彬 年海 杨存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在搜集已经报道大豆磷效率相关的96个QTL基础上,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和公共标记将这些QTL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图谱soymap2上,并利用Meta分析在16个连锁群上提取29个"真实"QTL区间,其中16个位点由控制1个性状的QTL组成,... 在搜集已经报道大豆磷效率相关的96个QTL基础上,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和公共标记将这些QTL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图谱soymap2上,并利用Meta分析在16个连锁群上提取29个"真实"QTL区间,其中16个位点由控制1个性状的QTL组成,另13个位点由控制多个性状的QTL组成。经Meta分析后QTL置信区间缩小,平均置信区间由原来的9.95cM降到7.62cM,其中有4个"真实"QTL的置信区间小于1cM,另有8个"真实"QTL的置信区间在1~5 cM之间。这些"真实"QTL区间中,D1b-2和G-2与大豆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和多个干重性状相关,D2-1与大豆磷含量和多个干重性状相关。这些QTL两侧标记可用于大豆磷效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效率 元分析 “真实”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5 位作者 曾维英 韦清源 陈文杰 钟开珍 陈渊 李桂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产量 根瘤数 总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的质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维英 梁江 +4 位作者 陈渊 韦清源 汤复跃 钟开珍 陈文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质量性状 Shannon-weaver指数 Simpson指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春8号间作和夏繁播期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复跃 陈渊 +7 位作者 韦清源 曾维英 陈文杰 钟开珍 梁江 黄品宁 马汉宝 韦兰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研究桂春8号在不同地区间作条件下适宜的间作播期和夏繁时间,为广西大豆生产及大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以桂春8号为试材,在广西武宣县、武鸣县和都安县进行播期试验。【结果】在不影响间作主体作物的条件下,武宣... 【目的】研究桂春8号在不同地区间作条件下适宜的间作播期和夏繁时间,为广西大豆生产及大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以桂春8号为试材,在广西武宣县、武鸣县和都安县进行播期试验。【结果】在不影响间作主体作物的条件下,武宣县3月中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1459.5~1597.5kg/ha;武鸣县2中旬~3月下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476.5~2877.5kg/ha;都安县2月初一3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262.0~2499.0kg/ha,6月上旬~7月上旬为2122.5~2409.0kg/ha。【结论】在间作条件下,桂春8号在武宣县适宜的播期为3月中上旬;在武鸣县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下旬;在都安县适宜的播期为2月初~3月上旬,夏繁适宜的播期为6月上甸-7月上旬,且在适宜的播期内可适时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春8号 间作 夏繁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大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维英 梁江 +4 位作者 陈渊 韦清源 汤复跃 钟开珍 陈文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1980—1981年收集的68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57条多态性带,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4~11条,平均为6.83条;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39~0.835,平均为0.703;Shannon指数分...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1980—1981年收集的68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57条多态性带,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4~11条,平均为6.83条;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39~0.835,平均为0.703;Shannon指数分布范围为0.624~0.941,平均为0.714。聚类结果把68份材料分为两大类,各地区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有些同一地区内的材料也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维英 梁江 +4 位作者 陈渊 韦清源 汤复跃 钟开珍 陈文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新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37个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3~11个,平均为5.96个;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03~0.834,平均为0.689;Shannon-weaver...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新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37个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3~11个,平均为5.96个;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03~0.834,平均为0.689;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407~1.444,平均为0.683;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范围为0.266~0.969,平均为0.720,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0份材料分为三大类,各地区材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有些同一地区内的材料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