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谁是国企改革的主体?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钟宜彩
-
机构
中共江西新余市委
-
出处
《求实》
1999年第8期12-12,共1页
-
文摘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农民,农民改革的动力源于“穷”。穷则思变。而农村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上面,来自各级官员。有人把农村改革之初这种自下而上要改革、冒着风险搞改革与自上而下压制改革的形势,形容为“拔河比赛”。正因为农村改革缘自农民的自发和自...
-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农村改革
计划经济
主体错位
政府官员
动力机制
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
城市改革
改革主体
-
分类号
F279.24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生猪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索
- 2
-
-
作者
钟宜彩
-
机构
新余市商业
-
出处
《求实》
1987年第1期35-37,共3页
-
文摘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农副产品购销形式进行改革是当前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猪价放开的改革,由于调节不灵,在购销季节的淡旺变化上,几经波折,
-
关键词
流通体制改革
农副产品
购销
商品经济
食品系统
生产者
个体经营者
消费者
市场销售
市场机制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略论城市经济中心与流通中心
- 3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6年第8期9-10,13,共3页
-
文摘
城市经济中心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是随着商品交换而逐步形成的。发挥中心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就在于组织一个合理的经济网络,就是要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同与之相联系的城市、集镇、农村等层次结成一个产销最直接、联系最紧密、再生产周期最短、城市经济效益最大的一个城市经济综合体,从而达到带动这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目的。城市经济中心一般包括流通中心、交通中心、生产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等。多种中心的形成取决于城市本身具备多种的基础经济条件,在城市经济中心内部,诸中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
-
关键词
流通中心
经济中心
城市经济发展
中心城市
商品经济
互为条件
生产中心
经济网络
商品流通
城市经济效益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要注意合理发放商业贷款
- 4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5年第9期24-24,共1页
-
文摘
加强信贷管理,控制信贷规模,是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大决策。但货币流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经济过程,因此,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贷款数额是否合理,必须从该地区、该部门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不能搞“一刀切”。当前,我省一些商业部门,因信贷限额明显不合理。
-
关键词
商业贷款
货币流通量
重大决策
多种因素
商业部
经济体制改革
稳定市场物价
贷款数额
信贷管理
信贷规模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建立贸易中心搞活批发商业
- 5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4年第11期29-30,共2页
-
文摘
贸易中心在流通领域的出现,打破了近年来商业批发体制改革议而不决,徘徊不前的局面,为改变多年来按行政区划层层分配商品的老办法,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流通的新体制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子。因而它一出现。
-
关键词
贸易中心
体制改革
行政区划
新路子
商业批发
商品流通体制
新体制
商品经济
搞活经济
市场调节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家用电器市场的开拓及其经营特点
- 6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商业研究》
1984年第4期18-19,共2页
-
文摘
家用电器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应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减轻家务劳动,减少物料消耗,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一般来说,它的市场特点: (1)家用电器市场是由电能生产所决定的。因此。
-
关键词
家用电器
开拓市场
市场特点
消费者
提供服务
发展
电能生产
经营特点
家务劳动
日常生活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谈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买方市场”
- 7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3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简言之,所谓“卖方市场”指的是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所谓“买方市场”指的是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
关键词
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
商品供求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矛盾运动
供过于求
供应与需求
消费者
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制度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 8
-
-
作者
钟宜彩
-
出处
《企业经济》
1982年第12期40-40,共1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商业是再生产过程的“媒介要素”,它的经济活动和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有紧密联系。它既受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影响,又取决于商业内部的职工思想状况,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提高商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而培养一支有政治觉悟、能管理、懂业务技术的职工、干部队伍,无疑是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商业受封建的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很深。长期以来,习惯于小作坊的生产方法,小商贩的经营作风,因循守旧。
-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商业
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
生产方法
习惯势力
再生产过程
经济活动
经营作风
业务技术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开发建设新型老年公寓──老人村
- 9
-
-
作者
钟宜彩
-
机构
中共江西省新余市委
-
出处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1999年第2期34-36,共3页
-
-
关键词
老龄产业
老年公寓
房屋开发
-
分类号
F293.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