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裸星虫Hsp90基因的全长克隆及其在全组织和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丹 苏泳霖 +4 位作者 钟如卓 郭志诚 邬婧 郑哲 王庆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热休克蛋白Hsp90在蛋白质正确折叠、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增殖调控、配子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光裸星虫热休克蛋白Hsp90(SnHsp90)cDNA全长序列。SnHsp90全长3110 bp,其中,3´UTR为582 bp,5´... 热休克蛋白Hsp90在蛋白质正确折叠、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增殖调控、配子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光裸星虫热休克蛋白Hsp90(SnHsp90)cDNA全长序列。SnHsp90全长3110 bp,其中,3´UTR为582 bp,5´UTR为72 bp,开放阅读框为2456 bp,编码81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nHsp90蛋白具有1个信号肽,存在B型Hsp90的3个标签序列FLREL、IGQFGVGFYS、LPLNVSRE以及保守模块GxxGxG,表明SnHsp90属于Hsp90B亚族。与其他物种的Hsp90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nHsp90与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e)Hsp90相似度最高,为77.72%。三维结构建模发现,Hsp90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空间构象具有较高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nHsp90先与小头虫(Capitella teleta)、水蛭(Helobdella robusta)等环节动物的Hsp90聚为一支,再与鸭嘴海豆芽等其他无脊椎动物聚为一大支,而脊椎动物聚为另一大支,表明SnHsp90与小头虫Hsp90亲缘关系最近。RT-PCR结果显示,SnHsp90在光裸星虫的体壁、收吻肌、肾管等组织中均有表达。SnHsp90也可在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其中,在卵黄旺盛合成前期(Egg2)和外排卵母细胞期(Egg6)显著高表达(P<0.05),暗示,SnHsp90可能参与到光裸星虫卵母细胞的蛋白质正确折叠、卵黄合成与环境抗逆等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光裸星虫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热休克蛋白Hsp9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结构、SNP筛选及耐低温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刘雅 李松谕 +3 位作者 赖卓欣 钟如卓 王庆恒 邓岳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6-413,共8页
为了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α-Tubulin基因在低温适应性中的作用,通过RACE克隆技术获得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分析了α-Tubulin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趋势,并筛选和比较了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F3和北部... 为了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α-Tubulin基因在低温适应性中的作用,通过RACE克隆技术获得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分析了α-Tubulin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趋势,并筛选和比较了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F3和北部湾野生群体(W)的α-Tubulin编码区SNP位点。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α-Tubulin基因总长为2107 bp,可编码45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Tubulin和Tubulin-C结构域;全组织定量显示,α-Tubulin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足部中表达量最高(P<0.05);低温胁迫时,鳃组织中α-Tubulin基因在低温组(12、17℃)的表达量均在72 h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22℃)(P<0.05);α-Tubulin外显子区域共有34个SNP,其中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R和W群体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群体单倍型CCTCAGCGCC的频率明显高于W群体。研究表明,α-Tubulin为参与调节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候选基因,筛选出的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SNP位点g.111071125及优异单倍型CCTCAGCGCC,可作为选择育种的候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α-Tubulin基因 SNP 低温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裸星虫SERCA基因克隆及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苏泳霖 钟如卓 +1 位作者 郭志诚 王庆恒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是介导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因素。肌质网/内质网Ca^(2+)-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SERCA)属P型ATP酶家族成员,是细胞内Ca^(2+)转运的重要调控蛋白。前期转... 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是介导卵母细胞成熟的重要因素。肌质网/内质网Ca^(2+)-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SERCA)属P型ATP酶家族成员,是细胞内Ca^(2+)转运的重要调控蛋白。前期转录组分析显示,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SERCA(Sn-SERCA)的表达量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SERCA在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得到Sn-SERCA cDNA全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n-SERCA在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n-SERCA全长为3840 bp,5'非编码区(UTR)为196 bp,3'UTR为581 bp,开放阅读框3060 bp,编码1020个氨基酸,Sn-SERCA具有P型ATP酶家族进行催化反应所需的两个保守基序“TGES”和“DKTGT”。多序列比对、Motif分析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ERCA同源蛋白具有较高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n-SERCA与粉正蚓(Lumbricus rubellus)、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e)等无脊椎动物同源蛋白序列聚为一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卵母细胞在体腔液中发育时,Sn-SERCA在卵黄旺盛合成后期高表达;当卵母细胞进入肾管后,Sn-SERCA的表达量大幅上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结合前期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Sn-SERCA在光裸星虫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和生发泡破裂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SERCA基因 卵母细胞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