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制度规制走向习惯自觉:分类督导员推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作用与路径分析
1
作者 钟兴菊 唐忠铭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87-97,共11页
“前端减量、分类与回收利用”成为回应“垃圾围城”困局的关键,然而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实践中却凸显“不参与、参与不足、不可持续”等核心难题。文章由此侧重讨论处于分类合作网络中“结构洞”位置的分类督导员所具有的信息和控制优势... “前端减量、分类与回收利用”成为回应“垃圾围城”困局的关键,然而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实践中却凸显“不参与、参与不足、不可持续”等核心难题。文章由此侧重讨论处于分类合作网络中“结构洞”位置的分类督导员所具有的信息和控制优势,以及频繁互动和场景化示范作用,从而成为破局关键。一是以双重角色为桥,搭建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分类合作网络;二是以频繁互动和场景化示范提升分类意愿,激发公众分类动力;三是以双边信息优势实现话语转换,引导公众内化制度规范;四是以软硬兼施的控制优势,监督公众分类行为“习惯化”转向,进而有效突破公众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实践这“最后一公里”困境,并为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多元化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与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洞 分类督导员 公众参与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构建与人才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重庆市13名社会工作者的扎根理论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兴菊 吴雨凤 王李源 《社会工作》 CSSCI 2023年第6期66-81,104-106,共19页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务实践经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编码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价值观呈现为“以家为本”的服务拓展、“认同与责任并重”的双重价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契机、“集体主义成全”的融合性发展等四个面向的特点,多元化本土价值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创新在于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反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价值观内涵的多元化解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本土化 人才可持续 本土化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