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弧刀:一种新型放射外科系统
1
作者 唐志全 黄绍进 钟仁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434-439,共6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射外科装置的设计,该装置基于复合双重旋转机架结构。该文从创新装置的整体构成特征、加速器辐射头绕人体纵轴旋转的安全净空间、准4π投照射束入射角方向的非共面球面覆盖度、复合双重旋转机... 该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射外科装置的设计,该装置基于复合双重旋转机架结构。该文从创新装置的整体构成特征、加速器辐射头绕人体纵轴旋转的安全净空间、准4π投照射束入射角方向的非共面球面覆盖度、复合双重旋转机架的构造特点以及治疗计划过程与治疗实施过程等5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该创新装置的制造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精确性和高效性。该创新装置设计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复合双重旋转机架 图像引导放射外科 准4π投照 放射消融治疗 治疗比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仁明 林承光 +4 位作者 周继丹 宋莹 傅玉川 柏森 李光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欧美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医学院校对肿瘤放射治疗师的专业培训历史已达数十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共有111所医学院校开展放射治疗师专业培养。我国国内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培养则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展其专业本科... 在欧美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医学院校对肿瘤放射治疗师的专业培训历史已达数十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共有111所医学院校开展放射治疗师专业培养。我国国内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培养则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展其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及大纲设置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方向及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放射治疗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并根据美国放射师注册管理处的注册要求,对国内的放射治疗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为国内的放射治疗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治疗 本科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预测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传松 陈自光 +2 位作者 钟仁明 王钊 喻茂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梁平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1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并发肺炎患者5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梁平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1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并发肺炎患者5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卒中程度、卒中前神经功能、既往病史、吸烟史),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男性、卒中程度(NIHSS评分)、卒中前神经功能(mRS评分)、房颤和卒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卒中程度和卒中前神经功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SAN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7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SAN评分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 ISAN评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垫固定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趋势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叶程伟 周继丹 +3 位作者 李帅 李晓玉 钟仁明 柏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分析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患者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的摆位误差及其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2月CB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6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9岁... 目的分析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患者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的摆位误差及其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2月CB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6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9岁。均使用真空垫加楔形板固定,CT增强扫描定位;CBCT引导下执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分析比较5周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以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平移误差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3.05 mm和2.72 mm、3.14 mm和4.01 mm、3.84 mm和3.62 mm。旋转误差在Xr轴(左右)、Yr轴(头脚)、Zr轴(前后)三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1.20°和0.95°、1.12°和1.15°、0.98°和0.87°。系统误差Z轴方向最大,随机误差Y轴方向最大。平移误差所有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在4.01 mm以内。旋转误差所有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在1.20°以内。在头脚方向,第5周平移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达到4 mm,且均大于第1周(P<0.05)。整个放射治疗周次中,平移误差3 mm以内发生率为40.1%~68.9%,5 mm以上发生率为17.4%~35.0%。结论使用真空垫固定的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应加强Y、Z轴的固定。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放射治疗后期,Y轴存在较大误差,推荐每周图像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垫固定 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误差趋势 图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成像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程伟 苏鲁 +4 位作者 商强 杜斌 吴艳龙 柏森 钟仁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纠正摆位误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11例(113例次放射治疗),其中男性8例(89例次有效照射),女性3例(24例次有效照射);年龄46~77岁...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纠正摆位误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11例(113例次放射治疗),其中男性8例(89例次有效照射),女性3例(24例次有效照射);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岁。原发性肺癌6例,转移性肺癌3例,食管癌2例。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双手抱肘交叉放于前额。病人首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纠正摆位误差后,用OSI系统获取体表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第二次治疗开始以参考图像为准用OSI系统进行预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验证。记录两个系统每次扫描配准得出的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CBCT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3±3.15)mm、(-1.40±3.89)mm、(0.71±2.08)mm和(0.29±0.76)°、(0.36±0.81)°、(0.10±1.00)°;OSI系统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34)mm、(-0.12±1.26)mm、(-0.26±1.19)mm和(-0.14±0.57)°、(0.10±0.60)°、(-0.25±0.69)°。两系统相减得出的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5±3.42)mm、(-1.29±3.80)mm、(0.98±2.38)mm和(0.42±0.98)°、(0.26±1.16)°、(0.36±1.24)°(P<0.05)。x、y、z三个方向上的平移误差相减后的标准差分别为3.42 mm、3.80 mm、2.38 mm。两套系统在旋转上的差异很小,标准差近1°。Catalyst^(TM)系统c-motion检测到的分次内误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平移方向x、y、z方向分别为(-0.17±1.25)mm、(0.47±1.42)mm、(-0.17±1.96)mm,旋转方向rx、ry、rz分别为(-0.04±0.51)°、(0.13±0.42)°、(-0.19±0.76)°,各个方向最大偏离值(DEV)为(2.54±1.10)mm。结论 OSI系统与CBCT系统在探测与纠正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OSI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分次内误差,由于胸部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OSI系统与CBCT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使用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 锥形束CT(CBCT)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单能量图像在放疗计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京 肖青 +3 位作者 张祥斌 戴谷宇 柏森 钟仁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5期568-572,共5页
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后重建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es,VMI)在放疗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临床剂量验证。该研究使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仪对仿真头模和体模进行常规成像和双能的宝石能谱成像(... 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后重建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es,VMI)在放疗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临床剂量验证。该研究使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仪对仿真头模和体模进行常规成像和双能的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将常规图像和多组VMI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通过移植相同的放疗计划对比CT值和剂量分布。结果表明,VMI均可导入TPS中进行CT值-相对电子密度转换和剂量计算,且70~140 keV的单能量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6 MV光子计划剂量分布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虚拟单能量成像 放疗 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建模功能的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系统
7
作者 赖佳路 钟仁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设计需要附加铅块以适应不同靶区形状,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但Pinnacle计划系统不能直接将挡铅适形为医生所给的射野大小,每次需要物理师手动拖动铅块形成所需要的射野。当遇到与之前相同射野参数的二维电子线计划... 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设计需要附加铅块以适应不同靶区形状,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但Pinnacle计划系统不能直接将挡铅适形为医生所给的射野大小,每次需要物理师手动拖动铅块形成所需要的射野。当遇到与之前相同射野参数的二维电子线计划时,物理师需要重新布野进行剂量计算,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二维电子线计划设计效率。该研究以Qt Creator为开发平台自主研发了一款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系统。该系统能快速设计出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减少物理师重复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线 计划设计 射野大小 Qt Cre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肤色上的参数设置
8
作者 高芳照 张俞 +1 位作者 周楫 钟仁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验证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皮肤颜色上参数的设置。方法选用从等级Ⅰ到Ⅳ的4种颜色(非常浅、浅、中间色、褐色)。通过调节增益(Gain)和整合时间(IT),以获得清晰的表面图像。所获得的图像可分为3种类型,没有图像a类(不能显示出... 目的验证三维表面光学系统在亚洲人种皮肤颜色上参数的设置。方法选用从等级Ⅰ到Ⅳ的4种颜色(非常浅、浅、中间色、褐色)。通过调节增益(Gain)和整合时间(IT),以获得清晰的表面图像。所获得的图像可分为3种类型,没有图像a类(不能显示出表面图像)、模糊图像b类(能够部分显示表面图像,但图像存在缺损,轮廓不全)、清晰图像c类(显示清晰的表面轮廓)。记录每种颜色不同类型时的Gain与IT的数值。结果膜体Ⅰ级肤色,很低的Gain和IT(Gain超过100%,IT超过2 800μs)就能获得c类图像,随着Gain的增高,获得c类图像的IT所需的值慢慢降低。过高的IT就会出现b类图像。膜体Ⅱ级肤色和膜体Ⅰ级肤色相差不多,只是c类图像出现和消失的阈值有所变化。膜体Ⅲ级肤色,Gain为100%、IT大于5 600μs时才能获得c类图像;Gain为400%,IT也要大于3 200μs才会获得c类图像;当Gain为400%时和IT大于6 600μs、Gain为500%时和IT大于6 200μs、Gain为600%时和IT大于5 800μs时,都会出现b类图像。膜体Ⅳ级肤色,只有在很高的Gain和IT时,才能看到c类图像,且范围很小。结论三维表面光学图像引导系统能够降低患者的额外剂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摆位误差。对于亚洲人中肤色可以选择IT在5 000μs及Gain范围为300%左右可以在相对广谱的扫描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 亚洲人肤色 三维表面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