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酶法提取荷叶中的荷叶碱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世安 乔蓉 +2 位作者 李维 袁周率 邓潇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5-1139,共5页
以晒干粉碎的荷叶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预处理,稀盐酸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氯仿萃取方法提取荷叶碱。考察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酸度、液料比、稀盐酸浸提时间、浸提液中盐酸浓度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经紫外分光光度... 以晒干粉碎的荷叶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预处理,稀盐酸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氯仿萃取方法提取荷叶碱。考察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酸度、液料比、稀盐酸浸提时间、浸提液中盐酸浓度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得荷叶碱浓度,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酶的用量为2.667×10-6mol/(s.g),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h,酶解酸度pH=5.0,液料比为30:1,浸提时间为16h,盐酸浓度为0.5%,荷叶碱的提取率达到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荷叶碱 荷叶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籽饼中茶皂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世安 贺国文 +2 位作者 张春静 华怀杰 闫庆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69-1171,1175,共4页
研究了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茶籽饼中茶皂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以RP-ODS C18(150mm×4.6mm,5μm)作分析柱,以甲醇作流动相,流速控制在0.5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工作... 研究了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茶籽饼中茶皂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以RP-ODS C18(150mm×4.6mm,5μm)作分析柱,以甲醇作流动相,流速控制在0.5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工作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3.54×106X+1.15×105,相关系数为0.9997。测得回收率在97.2%~10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小于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索氏提取器 茶皂素 茶籽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钟世安 袁周率 +2 位作者 李维 乔蓉 汤朝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9-991,共3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带支撑膜的铜离子印迹聚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的表面形态。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阳离子(如锌离子、钙离子等)的比较,此印迹膜对铜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渗透性。分别考察了不同...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带支撑膜的铜离子印迹聚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的表面形态。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阳离子(如锌离子、钙离子等)的比较,此印迹膜对铜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渗透性。分别考察了不同支撑膜、致孔剂和功能单体对膜结构及其渗透性能的影响,考察了pH值、阴离子及阳离子对膜渗透性能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VDF膜为支撑膜,乙酸铜为印迹离子合成的铜离子印迹膜,在pH值为1左右,阴离子为乙酸根离子时,对铜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印迹膜 膜渗透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六种儿茶素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钟世安 周春山 李宇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2-543,549,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L (+) 表儿茶素(L EC),L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CG),L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GCG),L (-) 表没食子儿茶素(L EGC),(+)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DL 儿茶素(DL C)六种儿茶素组分...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L (+) 表儿茶素(L EC),L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CG),L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EGCG),L (-) 表没食子儿茶素(L EGC),(+)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DL 儿茶素(DL C)六种儿茶素组分,以乙醇∶乙酸∶水=14.5∶1.0∶84.5(体积比)为流动相(1.0ml·min-1),C18柱,UV检测器(278nm)。六种儿茶素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7%,0.45%,0.24%,0.56%,3.11%,4 41%,回收率分别为95.2%,98.2%,101.3%,97.0%,98.3%,97.5%。该法采用乙醇、乙酸等无毒溶剂作流动相,回收率高,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同时测定 茶叶 儿茶素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酯型儿茶素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钟世安 周春山 杨娟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7-239,245,249,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分离制备粗儿茶素粉末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CG)三种酯型儿茶素馏分。制备色谱条件 :色谱柱 ,( 80 mm i.d× 5 0 0 mm,Fuji C18,粒...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分离制备粗儿茶素粉末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CG)三种酯型儿茶素馏分。制备色谱条件 :色谱柱 ,( 80 mm i.d× 5 0 0 mm,Fuji C18,粒径 2 5~ 40 μm) ;流动相 :有机醇 A- 1 /水( 1 6.5 /83.5 ,v/v,流速为 5 8m L/min;检测波长 2 78nm,进样量 30 0 0 mg。将所收集相应馏分分别经 P- 1大孔树脂吸附脱去溶剂 ,低沸点溶剂洗脱 ,旋转蒸发浓缩洗脱液 ,冷冻干燥后 ,得到 EGCG、GCG、ECG白色粉末。各物质经 HPLC检测纯度达 99.2 %以上。该法适用于分离纯化 EGCG、G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分离和制备 酯型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钟世安 张春静 +1 位作者 华怀杰 贺国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2-1126,共5页
以多孔醋酸纤维膜为支撑体制备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研究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酰胺单体摩尔比及成膜溶剂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复合膜的膜通量、膜选择结合性以及膜分离选择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 以多孔醋酸纤维膜为支撑体制备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研究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酰胺单体摩尔比及成膜溶剂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复合膜的膜通量、膜选择结合性以及膜分离选择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酰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0时,以四氢呋喃为成膜溶剂,在光引发条件下制得的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萘普生和酮洛芬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25℃时,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的膜通量达19.7 L/(m2.h),萘普生/酮洛芬的结合选择性因子1α为2.8,萘普生/酮洛芬的分离选择性因子2α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膜 萘普生 酮洛芬 分子印迹复合膜 制备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S对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钟世安 邓翠燕 +1 位作者 郑文姬 马承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中和即可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乳液。研究发现AMPS与环氧树脂原料摩尔比为1∶0.75时,制备的改性树脂水分散乳液的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讨论了反应时间...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中和即可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乳液。研究发现AMPS与环氧树脂原料摩尔比为1∶0.75时,制备的改性树脂水分散乳液的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讨论了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特性粘数、反应体系的酸值、制备的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由红外光谱表征,AMPS-EP共聚物中保存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同时引入了亲水性的磺酸基。由DSC分析,AMPS-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高于原料AMPS均聚物与环氧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了AMPS与环氧树脂的主要反应为: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环氧树脂主链上产生的链自由基,引发AMPS的丙烯酰胺基接枝反应,以及AMPS的磺酸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的酯化反应,及由此产生的环氧树脂的扩链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AMPS 接枝反应 扩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的端基修饰合成偶氮液晶树形高分子 被引量:1
8
作者 钟世安 艾海东 蔡海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共4页
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树形聚酰胺-胺(PAMAM),并将4-十二烷氧基偶氮苯-4′-磺酰氯偶氮液晶基元引入到PAMAM的末端,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偶氮液晶树形高分子化合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 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树形聚酰胺-胺(PAMAM),并将4-十二烷氧基偶氮苯-4′-磺酰氯偶氮液晶基元引入到PAMAM的末端,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偶氮液晶树形高分子化合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差热分析(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其液晶性。DSC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从室温升温到177℃时有丝状织构出现,即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织构,在逐渐降温过程中,丝状液晶织构不消失,在203℃出现了液晶相,结合POM的研究表明,合成的该树形液晶高分子呈现出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形聚酰胺-胺 树形偶氮液晶高分子 端基修饰 液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亚砜缓蚀剂对碳钢的腐蚀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钟世安 周春山 蒋新宇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按照有机结构 吸附现象 腐蚀性能的线性关系设计合成了几种芳香族亚砜化合物 ,采用正交设计法添加KI等配制成相应缓蚀剂 ,并用失重法评价了它们在H2 SO4体系中的缓蚀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芳香亚砜化合物在 1mol·L-1硫酸介质中对 2 ... 按照有机结构 吸附现象 腐蚀性能的线性关系设计合成了几种芳香族亚砜化合物 ,采用正交设计法添加KI等配制成相应缓蚀剂 ,并用失重法评价了它们在H2 SO4体系中的缓蚀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芳香亚砜化合物在 1mol·L-1硫酸介质中对 2 0号碳钢的腐蚀率符合Hammett方程式 :lgη =- 0 .196σ + 1.86.在浓度相同的化合物为主体的缓蚀剂中 ,二对胺基苄基亚砜缓蚀效率最高 ,且缓蚀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二对胺基苄基亚砜→二对甲氧基苄基亚砜→二对甲基苄基亚砜→二苄基亚砜 ;二对胺基苄基亚砜主体缓蚀剂在 1mol·L-1硫酸介质中对 2 0号碳钢的腐蚀率为 0 .2 8× 10 -3kg·m-2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对胺基苄基亚砜 芳香族亚砜化合物 缓蚀剂 H2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相转移催化剂常压催化合成对硝基苯酚
10
作者 钟世安 成本诚 于澍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对硝基氯苯碱性水解合成对硝基苯酚 ,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适宜工艺条件是 :采用 ... 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对硝基氯苯碱性水解合成对硝基苯酚 ,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适宜工艺条件是 :采用 A 1为相转移催化剂 ,其用量为对硝基氯苯的 6% ( mol) ,对硝基氯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 1∶ 3,氢氧化钠浓度为 50 % ,硝基苯为溶剂 ,1 4 0℃下常压反应 7h,产率为 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合成 对硝基苯酚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其对中药虎杖提取液活性成分的分离 被引量:50
11
作者 向海艳 周春山 +1 位作者 钟世安 雷启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9-743,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9.9×10-5mol/L,1.7×10-3mol/L。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相应非印迹聚合物相比,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白藜芦醇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将该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中药虎杖提取液中的白藜芦醇,得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白藜芦醇 虎杖 结合能力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的熊果酸 被引量:23
12
作者 任秀莲 魏琦峰 +2 位作者 周春山 钟世安 董朝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9-603,共5页
依次用碱和酸作沉淀剂,D型树脂作吸附剂,研究了用沉淀 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中熊果酸的工艺。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将苦丁茶的乙醇提取液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碱化至pH值约为10.96,过滤除去多酚等杂质,沉淀后,滤液先用体积分数为10%的H2... 依次用碱和酸作沉淀剂,D型树脂作吸附剂,研究了用沉淀 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中熊果酸的工艺。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将苦丁茶的乙醇提取液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碱化至pH值约为10.96,过滤除去多酚等杂质,沉淀后,滤液先用体积分数为10%的H2SO4酸化至pH值为4.00,再用相同体积的pH值为4.00的酸性水溶液稀释,得到熊果酸沉淀粗产品;粗产品用甲醇溶解后,将样品溶液pH值调整为7.07,洗脱液pH值调整为11.0,用D型大孔树脂吸附,分步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90%乙醇溶液的洗脱液,浓缩结晶得到熊果酸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沉淀分离后产品纯度为23.12%,回收率为92.90%;吸附分离后产品纯度为90.23%,回收率为98.02%,总回收率为8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荼 熊果酸 大孔吸附树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任秀莲 钟世安 +1 位作者 魏琦峰 周春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苦丁茶中提取熊果酸的过程中,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对熊果酸浸出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熊果酸的浸出率,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大,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的影响次之;最... 在苦丁茶中提取熊果酸的过程中,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对熊果酸浸出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熊果酸的浸出率,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大,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的影响次之;最佳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在85℃水浴中,以9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液固比为14∶1,提取2次,每次提取2.5h时,熊果酸的浸出率可达到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熊果酸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 降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绿原酸 被引量:24
14
作者 彭密军 周春山 +1 位作者 钟世安 刘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8-412,共5页
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杜仲叶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并应用了流动相速度梯度洗脱方法。最佳操作条件为:采用流速梯度进行洗脱,流速先为2... 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杜仲叶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提出并应用了流动相速度梯度洗脱方法。最佳操作条件为:采用流速梯度进行洗脱,流速先为28mL/min,然后为45mL/min;流动相为15%的有机酸B和0.1%的有机酸E(体积分数);测定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为10mL;进样量为2500mg。通过该工艺分离纯化,制备回收率为83.3%,相对标准偏差为3.1%,绿原酸的纯度达98.61%,同时可得到杜仲叶黄酮、桃叶珊瑚甙等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 纯化 流速梯度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浸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晓明 周春山 +1 位作者 钟世安 唐课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2.2%,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较用纯水浸提分别提高29.4%和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浸提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向海艳 周春山 +1 位作者 钟世安 陈龙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5-969,共5页
采用HPLC法,以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HPLC法的色谱分析条件为:YWG ODS色谱柱(长×直径为250mm×4.6mm,粒径为5μm),以φ甲醇∶φ水=45∶55为流动相,流... 采用HPLC法,以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HPLC法的色谱分析条件为:YWG ODS色谱柱(长×直径为250mm×4.6mm,粒径为5μm),以φ甲醇∶φ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303nm。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液固比为14∶1,在50℃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2h,从虎杖中提取的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可达0.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叶中绿原酸的提取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施树云 钟世安 +2 位作者 任秀莲 陈晓娟 周春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研究了从苎麻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溶剂的选择以及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 pH值等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 pH=4 0,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苎... 研究了从苎麻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溶剂的选择以及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 pH值等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 pH=4 0,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苎麻叶3次,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70 ℃,提取时间为 2 h;采用该工艺,可使绿原酸呈分子形式被有效地浸出,绿原酸的提取率达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苎麻叶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环烯醚萜化合物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密军 周春山 +2 位作者 董朝清 钟世安 刘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 ,制备分离了环烯醚萜混合物中的金尼泊甙酸 (GPA)、金尼泊甙 (GP)和桃叶珊瑚甙 (AU) 3种产品。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添加剂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流动相程序变速洗脱方式。确定以V...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 ,制备分离了环烯醚萜混合物中的金尼泊甙酸 (GPA)、金尼泊甙 (GP)和桃叶珊瑚甙 (AU) 3种产品。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添加剂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流动相程序变速洗脱方式。确定以V(乙醇 )∶V(水 )∶V(甲酸 ) =18∶82∶0 0 9为流动相 ;采用先 30mL/min ,后 5 5mL/min的程序变速法对反相C18柱进行洗脱。得到AU、GPA、GP纯度分别为 95 6 1%、98 2 2 %和 98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制备色谱 环烯醚萜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柚皮中柚皮甙和橙皮甙的含量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朝青 钟世安 周春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柚皮中柚皮甙和橙皮甙的含量。色谱条件:μ-Bondapak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溶液(V/V=38/62);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3nm,柱温为25℃。柚皮甙和橙皮甙的线性...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柚皮中柚皮甙和橙皮甙的含量。色谱条件:μ-Bondapak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溶液(V/V=38/62);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3nm,柱温为25℃。柚皮甙和橙皮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60mg·L-1和10-30mg·L-1。柚皮甙和橙皮甙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8%。该方法具有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柚皮甙 橙皮甙 柚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古映莹 周琼华 +2 位作者 周建良 钟世安 庄树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2-395,409,共5页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的活化效果较好;酸浸过程中,硫酸酸度为5%,液固比为2.5∶1,70~80℃,浸出3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最高,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焙烧 酸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