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浓度MNNG诱发FL细胞应答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
作者 金静华 高志 +1 位作者 杨军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 :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人羊膜 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FL细胞分别用 MNNG和 DMSO(溶剂对照 )处理后 ,提取细胞总蛋白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目的 :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人羊膜 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FL细胞分别用 MNNG和 DMSO(溶剂对照 )处理后 ,提取细胞总蛋白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 ,银染染色后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数字化的凝胶图像 ,找出在 MN-NG处理后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 ,用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 -飞行时间质谱 (MAL DI- TOF)鉴定。结果 :在 MNNG处理后有 6 0多个蛋白斑点出现质和量的变化 ,其中 18个蛋白斑点只能在 MNNG处理的细胞中检测到 ,13个蛋白斑点则在 MNNG处理后消失 ;同时检测到 30个蛋白斑点在表达量上有显著变化 ,其中 16个点表达升高 ,14个点则表达降低。通过数据库的检索 ,初步的鉴定了一批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结论 :在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 ,FL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细胞/遗传学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蛋白质组学 凝胶 电泳 双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酰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璟 徐盛权 +3 位作者 梁洁 陆源 罗建红 金静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MPTP(每天30mg/kg×5 d,i.p.)注射前1h腹腔注射尼克酰胺(500 mg/kg),最后1...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MPTP(每天30mg/kg×5 d,i.p.)注射前1h腹腔注射尼克酰胺(500 mg/kg),最后1次注射后5天观察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变,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并分析小鼠全脑及纹状体中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变化。结果:1)尼克酰胺能显著改善MPTP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P<0.01),但对游泳、爬杆和悬挂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尼克酰胺能显著减轻MPTP诱发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P<0.01);3)全脑的LDH和NOS活性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但纹状体的LDH和NOS活性在MPTP处理的小鼠中显著升高(P<0.01),尼克酰胺能显著降低MPTP引起的LDH和NOS活性升高(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尼克酰胺可以有效减轻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抑制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药物疗法 NAD/治疗应用 一氧化氮合酶 疾病模型 动物 烟酰胺 尼克酰胺 多巴胺能神经元 乳酸脱氢酶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果蝇模型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洁 罗建红 金静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5-692,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尾状核、壳核中DA含量减少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尾状核、壳核中DA含量减少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迄今为止,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与家族性PD有关的基因位点已经发现了13个,其中鉴定并报道有突变的有6个:α-SYN(PARK1/4)、Parkin(PARK2)、UCHL1(PARK5)、PINK1(PARK6)、DJ-1(PARK7)和LRRK2(PARK8)。果蝇因其遗传学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果蝇神经系统DA的合成与人类类似,同时果蝇的DA系统也参与了运动控制,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果蝇DA神经元的死亡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与PD发病的情况具有可比性。果蝇含有Parkin,PINK1、DJ-1和LRRK2等PD发病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PD模型。文中综述了目前以果蝇模型为主要方法研究P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果蝇属 突变基因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军浩 金静华 杨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2-559,共8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功能(表型转化、凋亡等)调节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可通过参与细胞功能调控进而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在颅内动脉瘤起始阶段,自噬的激活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 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功能(表型转化、凋亡等)调节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可通过参与细胞功能调控进而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在颅内动脉瘤起始阶段,自噬的激活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抑制其凋亡;随着颅内动脉瘤的发展,自噬的激活与细胞凋亡由最先的对抗关系转化为协同或推动关系,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凋亡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本文对自噬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以及破裂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深入理解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寻找阻止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病理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平滑肌/病理学 自噬 表型 生物转化 细胞凋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森 罗建红 金静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胞质内出现以聚集化的α-Synuclein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但是,此类...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胞质内出现以聚集化的α-Synuclein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但是,此类炎症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单体、聚集化、突变、硝化的α-Synuclein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因子,最终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细胞毒性。该文尝试总结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 帕金森病/病因学 帕金森病/病理学 小神经胶质细胞/病理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诱导的FL细胞锌指蛋白等表达的改变
6
作者 高志 金静华 +1 位作者 杨军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 :观察苯并 [a]芘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 ,探讨苯并 [a]芘引发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苯并 [a]芘处理后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谱 ,MAL DI- TOF(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目的 :观察苯并 [a]芘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 ,探讨苯并 [a]芘引发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苯并 [a]芘处理后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谱 ,MAL DI- TOF(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质谱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结果 :细胞经苯并 [a]芘处理后 ,可引起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其中以锌指蛋白和一些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多见。结论 :这些表达改变的锌指蛋白和转录调控因子参与了苯并 [a]芘诱发细胞的应答反应 ,提示可能参与苯并 [a]芘引发的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锌指蛋白 细胞应答反应 凝胶 电泳 双向 MALDI-TOF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许斐 罗建红 金静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4-530,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以及在残存的神经元胞浆中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已有大量研...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死亡,以及在残存的神经元胞浆中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为主要成分的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α-SYN的异常聚集在PD的发病和Lewy小体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parkin、synphilin-1、14-3-3、agrin、tau等蛋白通过与α-SYN相互作用影响了α-SYN的异常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Lewy体 膜蛋白质类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栽培球茎甘蓝“翠玉”品种结球期叶绿素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娟 陶菊红 +3 位作者 陆燕 金静华 建锋 张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1-84,共4页
以球茎甘蓝“翠玉”品种为材料,栽培于江南地区温室条件下,培养至结球期,对叶片叶绿素荧光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了该品种结球期在江南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在江南地区,“翠玉”品种最大量子效率(F_(v)/F_(m))约0.83,处于正... 以球茎甘蓝“翠玉”品种为材料,栽培于江南地区温室条件下,培养至结球期,对叶片叶绿素荧光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了该品种结球期在江南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在江南地区,“翠玉”品种最大量子效率(F_(v)/F_(m))约0.83,处于正常范围,实际量子效率(ΔF/F_(m)ˊ)日变化表现出“午休”现象,中午时分样品ΔF/F_(m)ˊ要低于其他时间.快速光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能力适中.快速荧光参数的测定表明“翠玉”品种对光能的吸收能力较强,而且95%以上的光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本研究结果从光能利用角度说明了供试球茎甘蓝品种的光合生理特征,对今后的优良种质引种、栽培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茎甘蓝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雅琪 金静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性反应是颅内动脉瘤(IA)形成和破裂的核心环节,作为IA病变中最多见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控IA的发生、发展。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及组织固有巨噬细胞浸润血管壁;浸润后的巨噬细胞受不同...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性反应是颅内动脉瘤(IA)形成和破裂的核心环节,作为IA病变中最多见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控IA的发生、发展。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及组织固有巨噬细胞浸润血管壁;浸润后的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极化为以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为主的各类极化表型;各种极化表型的巨噬细胞既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调控炎性反应,也能释放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从而调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以巨噬细胞为靶点的检测和治疗手段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为深入理解IA发病机制和寻找阻止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病理学 颅内动脉瘤/病理学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 细胞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