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河道淤泥开发机插水稻秧苗营养土及其应用效果
1
作者 谢昶琰 金雨濛 +6 位作者 张苗 董青君 李青 纪力 钟平 陈川 章安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的育秧营养土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与潜在生态风险,及其对水稻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探究该营养土在水稻机插秧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淤泥与有机物料混配制作育秧营养土能有效降低淤泥的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含量。配制的6种育秧营养土中,镉、铬、铅、砷、汞元素的总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限量,污染等级为安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为轻微风险。配制的各营养土相比,T2处理下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优,两季试验的株高均显著(P<0.05)高于纯稻田土,增幅在25.80%~57.49%,其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也均显著高于纯稻田土,符合机插壮秧标准和作业质量要求,表现出良好的适机性。综上,利用河道清淤淤泥开发机插秧苗营养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适宜的添加比例下,其育秧效果甚至优于稻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淤泥 水稻 机插秧 营养土 秧苗素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环境性能分析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2
作者 金雨蒙 刘长春 +1 位作者 裴立东 罗戴维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6期111-116,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舒适健康的物理环境营造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设计原则,因此,物理环境性能分析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至关重要。为了探索基于物理环境性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舒适健康的物理环境营造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设计原则,因此,物理环境性能分析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至关重要。为了探索基于物理环境性能分析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创新与改革,以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相应的教学思路与措施,并对其教学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 教学实践 物理环境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技术在严寒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金虹 邵腾 +1 位作者 金雨蒙 康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随着农民对居住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及农村能源的缺乏,农村住宅的节能设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被动式技术以其低成本、低技术的特征易于被农民所接受。本文结合课题组在... 随着农民对居住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及农村能源的缺乏,农村住宅的节能设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被动式技术以其低成本、低技术的特征易于被农民所接受。本文结合课题组在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设计方面的工程实践,分析了被动式节能技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被动式通风技术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旨在为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提供指导,从而推动严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被动式技术 农村住宅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金虹 金雨蒙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1年第12期95-101,共7页
严寒地区幅员辽阔、冬季寒冷漫长,极寒的气候条件与人居环境的恶化是严寒地区城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亟待对该区域展开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的相关研究。基于严寒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气候的特殊性,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 严寒地区幅员辽阔、冬季寒冷漫长,极寒的气候条件与人居环境的恶化是严寒地区城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亟待对该区域展开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的相关研究。基于严寒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气候的特殊性,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多元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维层面,揭示严寒地区城市微气候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及其要素的关联性,研究城市微气候环境的调节机理以及改善微气候环境的设计方法。从基础数据采集与实验、城市微气候动态数值模拟技术、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城市空间要素与微气候等方面,概述了在严寒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设计方法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进展,研究成果对于引导严寒地区城市科学规划与建设、改善严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微气候调节 设计方法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梨响应低钾和盐胁迫基因PbHAK17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雨濛 杨晗 +2 位作者 申长卫 徐阳春 董彩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0-2131,共12页
【目的】杜梨(Pyrus betulaefolia)是栽培中常用的耐盐胁迫砧木。对前期杜梨转录组数据筛选出的可能同时响应钾胁迫和盐胁迫的钾转运体基因PbHAK17进行生物信息学、时空表达和遗传转化分析,旨在明确PbHAK17响应钾营养吸收转运及耐盐的... 【目的】杜梨(Pyrus betulaefolia)是栽培中常用的耐盐胁迫砧木。对前期杜梨转录组数据筛选出的可能同时响应钾胁迫和盐胁迫的钾转运体基因PbHAK17进行生物信息学、时空表达和遗传转化分析,旨在明确PbHAK17响应钾营养吸收转运及耐盐的表达特征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克隆PbHAK17基因,分析该蛋白结构以及系统进化关系。通过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分析明确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采用钾缺陷型酵母和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异源功能验证。在缺钾与适钾(0、3 mmol/L K^(+))、正常与盐胁迫(50、200 mmol/L Na^(+))条件下,培养超表达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株系,分析其生长状况、K^(+)和Na^(+)积累量。【结果】PbHAK17基因长度为2370 bp,编码789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bHAK17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bHAK17主要在杜梨根系中表达,缺钾和盐胁迫诱导其表达量显著上调。酵母异源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PbHAK17酵母转化子回补钾缺陷型酵母生长效果明显,同时在盐胁迫下仍可恢复缺陷型酵母生长。缺钾处理下,超表达PbHAK17拟南芥叶片和根部的K^(+)积累量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同一盐浓度处理下,PbHAK17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莲座叶更大、更密,根系的K^(+)/Na^(+)值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杜梨钾转运体基因PbHAK17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缺钾和盐胁迫可以诱导杜梨PbHAK17基因在根部的过表达,提升植物中钾积累量和K^(+)/Na^(+)比例,进而提高杜梨的耐低钾和盐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 钾胁迫 盐胁迫 PbHAK17 酵母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造及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目标的人体对流换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姗 金雨蒙 +1 位作者 王月梅 冯驰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100-106,共7页
为了精确评价非均匀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性以营造低碳健康建筑环境,需要了解各方向气流下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基于实测实验及CFD模拟,对水平及竖直方向气流对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人体各部位对流换热系数... 为了精确评价非均匀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性以营造低碳健康建筑环境,需要了解各方向气流下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基于实测实验及CFD模拟,对水平及竖直方向气流对人体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人体各部位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各方向气流对人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水平气流工况下的人体整体对流换热系数大于竖直气流工况;位于肢体末端的手部、小臂、脚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大;处于人体中心部位的腰腹部和背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且受不同方向气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系数 人体 非均匀热环境 热舒适 气流方向 暖体假人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与可达性耦合视角的严寒城市街区冬季活力研究
7
作者 孙壬龙 金雨蒙 金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7-937,共11页
在严寒地区极寒的气候条件影响了城市街区使用效益及空间活力的背景下,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调研、问卷标记、数值模拟、叠图分析、耦合加权等研究方法,探究热舒适与可达性对于街区冬季活力的耦合影响,并... 在严寒地区极寒的气候条件影响了城市街区使用效益及空间活力的背景下,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调研、问卷标记、数值模拟、叠图分析、耦合加权等研究方法,探究热舒适与可达性对于街区冬季活力的耦合影响,并提出街区活力改善策略.研究发现热舒适与可达性是影响街区冬季活力的重要因素,街区空间组构的差异显著影响了可达性,活动行人对高可达性区域敏感度较高;同时街区内不同形态空间的热舒适水平也存在明显不同,相对舒适的热环境易吸引人们休憩停聚.不同组构类型的空间以及不同的热环境会营造不同的空间活力,热舒适与可达性叠加等级越高,空间使用频率就越高.此研究理论方法及分析结果将为严寒城市街区活力提升、更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城市 街区冬季活力 热舒适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之人文章节 被引量:2
8
作者 金虹 金雨蒙 梁钊 《建筑技术》 2018年第6期658-662,共5页
从条文框架、评价方法、重点关注内容等方面对《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第8章"人文"的控制项与评分项进行详细解读,并阐述本章的特点,为健康建筑如何在设计时体现人文关爱提出了指导思想与建议。
关键词 安全与舒适 交流 适老 妇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围合住区街道风环境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金雨蒙 颜廷凯 金虹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6期9-12,共4页
冬季对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室外环境及居民热舒适度产生的影响较大,其中风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通过ENVI-met建立了严寒地区围合住区街道空间模型,比较不同街道朝向、街道高宽比、沿街开口条件下的风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朝向街道... 冬季对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室外环境及居民热舒适度产生的影响较大,其中风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通过ENVI-met建立了严寒地区围合住区街道空间模型,比较不同街道朝向、街道高宽比、沿街开口条件下的风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朝向街道的风环境差异十分明显,当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时,考虑空气质量及行人舒适度的街道朝向范围是北偏西30o至北偏东30o、北偏东60o至北偏西60o;在0.8~1.3范围内,街道高宽比越小,街道风环境越好。当存在沿街开口时,开口附近的风速明显衰减,有无开口时的风速差值在1.0 m/s以上,开口宽度越大,开口附近风速越小。本文内容为进一步研究严寒地区住区街道热环境提供了数据基础及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围合住区 街道 风环境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