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席瑾 金纯纯 +2 位作者 沈真如 沈洁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301条,涉及41个腧穴,共计358穴次。分析发现,历代针灸治疗不孕症多选用任脉和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其中以任脉的中极、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取穴部位偏重下腹部和下肢部;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任、冲脉的交会穴为治疗关键。结论临床在治疗不孕症时可选取古代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极、关元、照海、涌泉为基础方,针灸联合应用,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加减。尚有文献记载石门、阴交、血海、至阳等穴位有绝孕的风险,临床运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不孕症 中华医典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M1/M2极化水平调节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滨 潘妍 +4 位作者 金纯纯 沈真如 席瑾 程洁 夏有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283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针刺“关元”、“... 目的观察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连续干预4个动情周期。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动情周期;记录子宫中着床胚胎数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子宫形态和蜕膜化水平、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及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有所恢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胚胎数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胚胎数量有所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受损,内膜厚度下降(P<0.01);腺体数目及血管数目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有所恢复;子宫内膜厚度提升(P<0.01);腺体及血管数目均增加(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M2与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中M2与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GFBP-1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CD86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CD206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中IGFBP-1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CD86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CD206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调节子宫内膜中蜕膜巨噬细胞的极化水平,并且有效修复薄型子宫内膜,有利于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电针 蜕膜化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