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在下泪小管断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永波 钱筱英 +1 位作者 金洪尧 游小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泪小管断端吻合联合置管术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术中以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定位下泪小管鼻侧... 目的探讨经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泪小管断端吻合联合置管术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术中以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者为A组(32例32眼),显微镜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者为B组(20例20眼),定位鼻侧断端后以硅胶管倒"U"形置入泪道。硅胶管在泪道内留置大于3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6~12(8.2±1.6)个月,比较2组下泪小管断端的距离、定位鼻侧断端的时间,手术有效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A组23例治愈,5例好转,4例失败,其中3例上或下泪小点撕裂;B组13例治愈,4例好转,3例失败,其中2例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撕裂。A组下泪小管断端与下泪小点距离为6.5~8.3(7.3±0.6)mm,与B组的6.6~8.2(7.2±0.5)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A组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所需时间为1.5~5.5(3.3±1.3)min,B组为5.0~26.0(17.0±6.0)min,A组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下泪小管断端达内眦部时,鼻侧断端很难快速准确定位,应用上泪小点注入玻璃酸钠凝胶法,可以快速、准确定位鼻侧断端,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泪小管断裂 玻璃酸钠凝胶 上泪小点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房水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运江 俞方良 +2 位作者 刘淼 金洪尧 黄国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8-922,共5页
目的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后不同范围睫状体光凝对前房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 目的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Phaco+IOL)后不同范围睫状体光凝对前房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改变的影响,并分析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48眼)成功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的灰兔随机分成A组、B组、C组、D组,其中A组、B组、C组分别给予180°、270°、360°三种不同范围睫状体光凝的ECP+Phaco+IOL手术,D组给予小梁切除(trabeculectomy,TRAB)+Phaco+IOL手术,分别对术前、术后房水蛋白质浓度、TNF-α、IL-1β含量检测;观察术后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术后1 d、7 d、14 d房水中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升高,30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及术后1 d、7 d、14 d、30 d房水中蛋白质浓度、TNF-α含量、IL-1β含量:不同组间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3、0.593、0.203);相同时间点不同组间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术后蛋白质浓度与前房炎症反应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ECP+Phaco+IOL与TRAB+Phaco+IOL两种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均引起蛋白质浓度、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30 d基本恢复正常;而在同一时间点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蛋白质浓度、TNF-α和IL-1β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睫状体光凝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房水 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