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武弟 王英民 +1 位作者 刘书会 陈崇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小型低位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东部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 ,发育以斜坡扇、低位三角洲和水下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南部缓坡带 ,低位域以低位三角洲和低位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这些低位域中 ,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 ,北部和南部坡折带为超覆型地层圈闭 ,东部沉积坡折带发育岩性圈闭。经过对这些圈闭的精细描述和初步评价 ,认为含油气前景比较乐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域 沉积 东营凹陷 非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69
2
作者 王英民 金武弟 +5 位作者 刘书会 邱桂强 李群 刘豪 辛仁臣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3,214,共6页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从陡坡带到缓坡带依次发育有凸起 -陡坡边缘、陡坡 -洼陷边缘、凸起 -缓坡边缘、缓坡 -洼陷边缘等断裂坡折带。在这些坡折带附近的较小的同沉积调整断层可以形成更次级的断裂坡折 ,并形成各种复杂的坡折平面组合样式。在凸起边缘断裂坡折带的上下有时会形成侵蚀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主要与同沉积背斜、同沉积鼻状构造相伴生 ,其中在中央背斜带两翼、陡坡带的滚动背斜带和缓坡带的鼻状构造的两翼最为发育。沉积坡折带发育在大型三角洲前缘 ,以沿长轴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前缘最为典型。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体以及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的发育 ,沉积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高位滑塌浊积扇以及岩性圈闭的展布 ,而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 ,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削蚀尖灭线以及对地层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 ,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低位域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第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界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豪 王英民 +1 位作者 王媛 金武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通过对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J1s22砂体之中从反旋回的转折点上发育一侏罗系内部层序界面。该界面的识别标志明显,在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剖面中具有较好的反映。由于J1s22砂体的组合关系... 通过对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J1s22砂体之中从反旋回的转折点上发育一侏罗系内部层序界面。该界面的识别标志明显,在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剖面中具有较好的反映。由于J1s22砂体的组合关系在盆地不同部位具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导致该界面的表现样式具有极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层序底界具有上下岩性接触关系复杂、沿层地球物理参数变化多端以及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结构差异较大等特征,因此该界面在全盆范围内非均一性特征突出。而形成该界面非均一性的主控因素为构造活动特别是盆地内的局部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导致的不同区域可容空间的变化,此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的变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组 界面结构 准噶尔盆地 早侏罗世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部樊东地区隐蔽圈闭研究
4
作者 杨飞 王英民 +1 位作者 金武弟 李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樊东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 ,是各类砂体发育的有利地带。由于其砂层较薄 ,虽能在测井曲线上很好地显示 ,但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与追踪。为此 ,提出测井 -地震体反演-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圈闭研究方法 ,即利用测井研究砂层的... 樊东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 ,是各类砂体发育的有利地带。由于其砂层较薄 ,虽能在测井曲线上很好地显示 ,但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与追踪。为此 ,提出测井 -地震体反演-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圈闭研究方法 ,即利用测井研究砂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确定砂层及其盖层与波阻抗值的对应关系 ,然后在稀疏脉冲反演获得的地震波阻抗属性体上进行砂体的识别与追踪 ,并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圈闭 油气地质 测井 地震体反演 地质解释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北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栖霞组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易士威 高阳 +6 位作者 李明鹏 郭绪杰 沈平 范土芝 杨帆 林世国 金武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8,共13页
利用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剖,提出川西北山前冲断带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时间分序、构造分期”的特征,创建了层间逆冲叠瓦构造新样式,构建了新的成藏模式,即以寒武系筇竹寺组为主要烃源岩,以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为主要... 利用地震资料,综合构造解剖,提出川西北山前冲断带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时间分序、构造分期”的特征,创建了层间逆冲叠瓦构造新样式,构建了新的成藏模式,即以寒武系筇竹寺组为主要烃源岩,以栖霞组台缘滩相白云岩为主要储层,以嘉陵江组膏盐岩为区域性盖层,以逆冲断层相关背斜为主要圈闭,逆冲断层向下断达烃源岩,向上未断穿膏盐岩,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又未破坏圈闭的封盖层,构成绝佳的封存箱,在栖霞组滩相储层中成藏。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断背斜圈闭群,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和封闭保存条件,在四川盆地川西北双鱼石地区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逆冲叠瓦构造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前陆冲断带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和东秋断层上盘勘探突破方向 被引量:10
6
作者 易士威 李明鹏 +4 位作者 范土芝 杨帆 方辉 黄福喜 金武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2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上盘 成藏模式 突破方向 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断层 东秋断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对标管理指标体系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国欣 郭绪杰 +8 位作者 杜金虎 何海清 林世国 杨帆 易士威 范土芝 金武弟 高阳 李明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5,共9页
对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被国内外著名企业广泛使用,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奋斗目标和持续改进的思路。通过对标分析,可以找出不足并加以完善,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针对低油价、低品... 对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被国内外著名企业广泛使用,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奋斗目标和持续改进的思路。通过对标分析,可以找出不足并加以完善,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针对低油价、低品位、高成本的勘探新形势,强化对标管理创新,通过不同油田企业的对标分析,为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供有效方法,为高效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依据。分析了勘探对标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介绍了对标管理的方法和实施步骤,以16家油气田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勘探对标管理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对标评价模型,确立了计划、成本、成效、储量4个一级指标体系和16个二级指标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地震成效指标和储量评价指标模型。通过在各油田范围内推广和考核,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勘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了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成果,推动了勘探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对标管理 指标体系 指标模型 高效勘探 决策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