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批评观
1
作者 金方廷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批评是个体同世界产生并保持震义联系的方式,这句话大体上可以描述我所理解的批评的意义。一直以来,我自认接受的是经典人文教育。虽说求学经历复杂,但研读备类人文经典,始终是过往一切学术训练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也仍是经典人文教育... 批评是个体同世界产生并保持震义联系的方式,这句话大体上可以描述我所理解的批评的意义。一直以来,我自认接受的是经典人文教育。虽说求学经历复杂,但研读备类人文经典,始终是过往一切学术训练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也仍是经典人文教育的信徒。相比之下,活跃地参与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与文化批评中,未免显得“离经叛道”了。在极强的割裂感中,我开始涉足一些从未经历的领域,而这纯粹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脑子。回想过去完成的工作,许多面向“现场”的批评往往起念于瞬间,想要评论的写作冲动有时就来自夜间无寐时随手翻阅的资讯。这是一个太过瞬息万变旦众声喳哗的时代,永远有着太多可以激发好奇心与论说冲动的东西,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好这种冲动,而非滥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割裂感 评论 好奇心 批评 瞬间 经典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彼都人士”:以城市空间视角审视西周时期的宗族居所与宗族交际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方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23,共16页
西周时期王畿地区诸个城邑经常成为宗族聚居的中心地点。不论是出土铭文材料还是考古遗址均显示,在西周中晚期,围绕西周几座重要的都城形成了一批带有鲜明城市特征的宗族聚居区,如“奠(郑)”“丰”和名为“周”的岐邑都是西周时期容纳... 西周时期王畿地区诸个城邑经常成为宗族聚居的中心地点。不论是出土铭文材料还是考古遗址均显示,在西周中晚期,围绕西周几座重要的都城形成了一批带有鲜明城市特征的宗族聚居区,如“奠(郑)”“丰”和名为“周”的岐邑都是西周时期容纳多个宗族聚居的重要城址。这种城市中的宗族聚居现象通常与西周时期迁徙宗族分支前往服务王室的政治、行政需要有关,这批生活在城市中的宗族分支与大宗本家仍保持宗法层面的关系,却世代承担着王室分派的行政职守,甚至这些同居城市的分支宗族之间亦通过婚姻形成了一个贵族社会网络。引入城市空间的视角审视城市内的宗族交际,反映出西周时期的城市固然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及行政功能,城市也因为提供了宗族分支的居所而成为了宗族社会重要的生活及社交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城市 城市空间 西周宗族社会 奠(郑) 井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思勉的历史写作实践及其嬗变——以中国婚姻史的撰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方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1,177,共10页
吕思勉先生曾在20世纪20—40年代多次发表中国婚姻史研究的论著,且前后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写。在吕思勉的史学架构中,中国婚姻史研究被置于相当特殊的位置,而婚姻史研究又极为典型地反映了吕先生的治史方法。作为近代史学范式转变时... 吕思勉先生曾在20世纪20—40年代多次发表中国婚姻史研究的论著,且前后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写。在吕思勉的史学架构中,中国婚姻史研究被置于相当特殊的位置,而婚姻史研究又极为典型地反映了吕先生的治史方法。作为近代史学范式转变时期的重要案例,通过考察吕思勉先生撰写、修改中国婚姻史的具体情况,便能揭示出对同一专题的“时时改写”,不仅反映了史家对自身学术观点的发展和修正,更体现着近代学者以新思想、新观念来“再造已往”的复杂历史书写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中国婚姻史 社会制度 史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