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菌固态发酵小麦基质的成分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佳欢 林辉 +2 位作者 金文松 张燎原 胡开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d时达1280.5 U/mL。与未发酵小麦相比,经发酵后的小麦中总糖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三萜的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茯苓菌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小麦 固态发酵 酶学性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生产废料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佳欢 都新荣 +2 位作者 王若瑾 金文松 胡开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ABTS法、DPPH法以及亚铁还原能力测定等方法,比较真姬菇生产废料(菇脚、小菇)与成品菇在不同溶剂(水、甲醇、正丁醇、丙酮)中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总... 通过ABTS法、DPPH法以及亚铁还原能力测定等方法,比较真姬菇生产废料(菇脚、小菇)与成品菇在不同溶剂(水、甲醇、正丁醇、丙酮)中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最好,其次是甲醇提取物,丙酮与正丁醇效果较差。同时通过福林-酚比色法检测得到了各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发现样品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真姬菇菇脚、小菇、成品菇水提物ABTS法的EC50值分别为1.193,1.109,1.220mg/mL,无显著差异。说明真姬菇菇脚、小菇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原料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菇脚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文松 刘文君 +6 位作者 夏俊慧 李长乐 李赣新 都新荣 李佳欢 胡开辉 张重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856-861,共6页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 目的:分析20种茯苓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分析20种茯苓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应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实验对部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从128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图谱较好的20条引物进行ISSR分析。ISSR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36%时,L单独聚成一类,其余19种菌株聚成另一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94%时,除GIM 5.219与AS 5.137无法区分之外,其余菌株均可成功区分。选择遗传相似系数26%~94%中的9种菌株进行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除GIM 5.219与L之间未产生拮抗线之外,其余测试菌株之间都产生较弱的拮抗线。结论:研究结果表明20条ISSR引物可以将20种菌株有效区分,除菌株L外,其他19种菌株遗传关系近,但体细胞不亲和性分析结果与ISSR分析结果不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ISSR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体细胞不亲和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菇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斌 方柄栋 +6 位作者 郑峻 单灿灿 李佳欢 程泳春 孙淑静 胡开辉 金文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1-49,共9页
该文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个因素,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超声辅助水提鹿茸菇多酚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鹿茸菇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响应面设计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76∶1(mL/... 该文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4个因素,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超声辅助水提鹿茸菇多酚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鹿茸菇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响应面设计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76∶1(mL/g),超声功率25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多酚得率为(16.591±0.173)mg/g。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鹿茸菇多酚总抗氧化能力EC50=0.123 mg/mL,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0.303 mg/mL和0.0083 mg/mL。该研究表明鹿茸菇多酚提取工艺可行,鹿茸菇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超声辅助 多酚提取 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鹿茸菇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健航 郑峻 +5 位作者 杨斌 任佳媛 李佳欢 金文松 张燎原 胡开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探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鹿茸菇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的鹿茸菇为原料,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获得的鹿茸菇的外观、复水率、总酚和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并考察了样品对DPPH、ABTS、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提高,... 为探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鹿茸菇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的鹿茸菇为原料,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获得的鹿茸菇的外观、复水率、总酚和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并考察了样品对DPPH、ABTS、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提高,鹿茸菇复水率呈现下降趋势,55~65℃干燥温度下,鹿茸菇子实体外观较好;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在55℃、75℃达到最高值11.7mg/g、0.23mg/g;鹿茸菇干品中的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在60℃最高,其EC_(50)分别为0.86mg/mL及2.20mg/mL。综合各项指标,热风干燥温度为60℃时,可以较好的保持鹿茸菇的色泽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抗氧化活性 热风干燥 活性成分 干燥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继攀 张紫华 +4 位作者 关振华 刘文君 李佳欢 金文松 胡开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正丁醇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闽真3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率,正己烷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被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天然抗氧化剂 多酚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斌 宋厚辑 +6 位作者 郑峻 夏俊慧 李佳欢 兰世步 孙淑静 胡开辉 金文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89,共7页
目的:应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水提秀珍菇多酚工艺,分析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优化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并建立多酚体外总抗氧化分析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多... 目的:应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水提秀珍菇多酚工艺,分析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应用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优化秀珍菇多酚提取工艺,并建立多酚体外总抗氧化分析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秀珍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8∶1(mL/g),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87 min,提取温度45℃,多酚得率为(17.428±0.121)mg/g。体外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多酚总抗氧化能力EC_(50)=0.177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分别为0.363 mg/mL与0.008 mg/mL。结论:秀珍菇多酚的提取工艺可行,秀珍菇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多酚提取 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水溶性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继攀 李佳欢 +4 位作者 张紫华 关振华 刘文君 金文松 胡开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优化工艺是:水,液料比28:1(mL/g),提取时间4 h与提取温度43℃。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真实得率是6.0... 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优化工艺是:水,液料比28:1(mL/g),提取时间4 h与提取温度43℃。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真实得率是6.08±0.034 mg/g。此外,分别应用钼酸铵法与自由基清除法分析了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活性。这些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提取优化工艺可行,真姬菇多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多酚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琪辉 张凌姗 +6 位作者 金珊珊 金文松 林铃 孔旭强 蓝福胜 施乐乐 胡开辉 《食药用菌》 202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期培养温度28℃,出菇期氧气充足,无温差刺激,湿润玉米芯覆面,避免光照或红光照明,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芦菇 工厂化栽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