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和东海板块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性春 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01-408,共8页
本文就南海、东海及台湾板块构造演化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南海海盆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张开的,而不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台湾不是活动岛弧,而是典型的岛弧-大陆碰撞带,并将台湾与喜马拉雅地区的构造作了对比;吕宋至台湾的板... 本文就南海、东海及台湾板块构造演化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南海海盆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张开的,而不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台湾不是活动岛弧,而是典型的岛弧-大陆碰撞带,并将台湾与喜马拉雅地区的构造作了对比;吕宋至台湾的板块边缘显示出板块俯冲至碰撞的转化,南海东缘板块边界演化的基本趋势是,从俯冲到碰撞,进而形成极性相反的新俯冲带,南海海盆终将成为被地块全面包围的残留盆地;南海的开合表现为威尔逊旋回的复杂形式。认为冲绳海槽尚未出现伴有新洋壳形成的海底扩张作用,冲绳海槽是弧后裂陷,而非弧后扩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 台湾板块 板块构造 南海板块 东海板块 俯冲 碰撞 弧后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作用及其与构造旋回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性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7-83,共7页
本文首先评述了俯冲作用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俯冲增生、俯冲浸蚀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从比较俯冲学出发,提出俯冲作用在在着旋回性,认为智利型俯冲带与马里亚纳型俯冲带的相互转化造成了张压交替的构造旋回。地质时期地槽的多旋回发展受... 本文首先评述了俯冲作用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俯冲增生、俯冲浸蚀及其地质意义。作者从比较俯冲学出发,提出俯冲作用在在着旋回性,认为智利型俯冲带与马里亚纳型俯冲带的相互转化造成了张压交替的构造旋回。地质时期地槽的多旋回发展受到俯冲作用旋回的控制。俯冲板片倾角、俯冲速率的变化影响到上覆板块的构造应力场,中国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演变与中国周缘俯冲型式的变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作用 构造旋回 构造应力场 地槽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搅起了印度洋海啸
3
作者 金性春 《地理教学》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你是否感觉到了板块的运动威力?事实上,那毁灭人类生命财产的火山和地震、给人类带来利益的矿产资源的形成、海陆的变迁、山脉的形成、河流的布局、生命的演化……,地球上很多宏伟的自然现象,都与板块活动有关。
关键词 海啸 印度洋 火山 地球 山脉 板块 形成 布局 活动 自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弧后背景下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 被引量:45
4
作者 周祖翼 廖宗廷 +1 位作者 金性春 贾健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高热流值、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张性断层作用以及快速沉降等特征表明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达到了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根据地震折射和重力资料的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底下存在低密度的异常地幔 ,冲绳海槽的莫霍面介于 15 .4~ 2 3.8km之间... 高热流值、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张性断层作用以及快速沉降等特征表明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达到了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根据地震折射和重力资料的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底下存在低密度的异常地幔 ,冲绳海槽的莫霍面介于 15 .4~ 2 3.8km之间。在我们提出的边缘海盆地演化旋回中 ,冲绳海槽处于胚胎期 ,即处在大陆张裂的最高阶段和弧后海底扩张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张裂 边缘海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莫霍面 张裂机制 异常上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海道的两度关闭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祖翼 金性春 +2 位作者 王嘹亮 翦知湣 许长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4,共8页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驱动大气环流的最大热源之一,也是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的热源。新生代晚期印尼海道的关闭是暖池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在印尼海道区划出了对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起阻挡作用的5道屏障,分析了5道屏障的形成过程和年代,据此提出了印尼海道两度关闭的模式。板块运动导致印尼海道关闭,有利于暖池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利的负面影响,本区构造运动对暖池的演变具有特有的双向复合控制作用;由此出发勾勒了近1000多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兴衰史:11~9MaBP为原始暖池形成期,9~6MaBP为暖池演化的第一衰退期,6MaBP以来为现代暖池的孕育和发展期,其间在1~0 2MaBP穿插着暖池演化的第二衰退期。上述暖池兴衰史的演化模式,得到了暖池区ODP1143站浮游有孔虫组合所反映的古海水温跃层深度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 西太平洋暖池 板块重建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构造演化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5
6
作者 金性春 《台湾石油通讯》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东海陆架 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