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掺杂对纳米ZnO粉末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玲
白建双
+1 位作者
金志琛
刘彭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Fe,cu,Mg掺杂合成纳米ZnO粉末.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不同掺杂对ZnO形状、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不大,纳米ZnO和掺杂后的纳米ZnO粒径都在30-80nm之间,统计平均粒径为50nm.通过对不同掺杂的纳米ZnO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对比发现:掺...
采用Fe,cu,Mg掺杂合成纳米ZnO粉末.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不同掺杂对ZnO形状、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不大,纳米ZnO和掺杂后的纳米ZnO粒径都在30-80nm之间,统计平均粒径为50nm.通过对不同掺杂的纳米ZnO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对比发现:掺杂改变了纳米ZnO微粉的吸收波长和透过率,掺杂后的纳米ZnO吸收带有明显的蓝移或红移现象.其中:掺杂Fe对纳米ZnO的影响最大,吸收波长从400nm蓝移到315nm,在315-700nm之间透过率从0.256%渐渐上升到4.872%;掺杂Mg则出现红移,吸收波长从400nm红移到500nm,在500~700nm之间透过率从0.221%上升到3.816%;而掺杂Cu的影响最小,仅有20nm的蓝移,在380~700 nm之间,透过率从0.080%仅提高到1.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掺杂
吸收性能
红移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掺杂对纳米ZnO粉末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玲
白建双
金志琛
刘彭义
机构
暨南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
广州市精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2C1030402)
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2002Z2-2023
2003Z2-2041)
文摘
采用Fe,cu,Mg掺杂合成纳米ZnO粉末.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不同掺杂对ZnO形状、粒径和粒径分布影响不大,纳米ZnO和掺杂后的纳米ZnO粒径都在30-80nm之间,统计平均粒径为50nm.通过对不同掺杂的纳米ZnO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对比发现:掺杂改变了纳米ZnO微粉的吸收波长和透过率,掺杂后的纳米ZnO吸收带有明显的蓝移或红移现象.其中:掺杂Fe对纳米ZnO的影响最大,吸收波长从400nm蓝移到315nm,在315-700nm之间透过率从0.256%渐渐上升到4.872%;掺杂Mg则出现红移,吸收波长从400nm红移到500nm,在500~700nm之间透过率从0.221%上升到3.816%;而掺杂Cu的影响最小,仅有20nm的蓝移,在380~700 nm之间,透过率从0.080%仅提高到1.471%.
关键词
纳米ZNO
掺杂
吸收性能
红移
蓝移
Keywords
nanosized ZnO
doping
absorption property
red immigration
blue immigration
分类号
TB3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掺杂对纳米ZnO粉末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李玲
白建双
金志琛
刘彭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