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寿珍 罗龙新 +1 位作者 朱守贞 邓余良 《中国茶叶》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超微绿茶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特优新农产品(茶叶)品质评价鉴定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寿珍 陈利燕 +2 位作者 章剑扬 张颖彬 刘新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2期42-44,共3页
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质评价鉴定工作。本文针对茶产品的特点,重点介绍名特优新茶产品品质评价的鉴定方法,包括品质鉴定的品种、鉴定程序和鉴定方... 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质评价鉴定工作。本文针对茶产品的特点,重点介绍名特优新茶产品品质评价的鉴定方法,包括品质鉴定的品种、鉴定程序和鉴定方法,以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茶叶)评价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特优新 茶产品 评价鉴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绿茶护绿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寿珍 江和源 刘栩 《中国茶叶》 2005年第5期32-33,共2页
近年来,随着名优绿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各产茶区研制开发出大量的名、特、优、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名优绿茶来说,色泽绿亮的产品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 近年来,随着名优绿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各产茶区研制开发出大量的名、特、优、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名优绿茶来说,色泽绿亮的产品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因此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使产品色泽绿亮、鲜活,但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就提高名优绿茶叶绿素含量的保留率进行了专门研究,在此作一介绍,供茶叶生产者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护绿技术 叶绿素含量 产品比较 产品色泽 研制开发 经济效益 加工过程 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加工技术 超细颗粒 茶叶食品 超微绿茶粉 工艺加工 茶制食品 冰淇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粉碎技术对抹茶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金寿珍 刘志荣 +2 位作者 陈利燕 章剑扬 沈炜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88-191,共4页
以碾茶为原料,用电动石磨、气流、球磨和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抹茶。经研究分析,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的抹茶颗粒最细,适合加工颗粒要求高的产品;石磨粉碎的色泽最好,颗粒细,但产能低,适合高档产品的生产;球磨粉碎的重金属污染最小... 以碾茶为原料,用电动石磨、气流、球磨和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技术加工抹茶。经研究分析,卧式连续式撞击粉碎的抹茶颗粒最细,适合加工颗粒要求高的产品;石磨粉碎的色泽最好,颗粒细,但产能低,适合高档产品的生产;球磨粉碎的重金属污染最小,有效成分保留率也高,适合规模化生产;气流粉碎的色泽最差,重金属污染影响大,但产能高,适合低档抹茶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技术 抹茶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版)的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31-33,共3页
根据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版)对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结合茶叶生产许可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中对茶叶生产许可要求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许可工作过程产生的影响,... 根据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版)对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结合茶叶生产许可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中对茶叶生产许可要求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许可工作过程产生的影响,并对茶叶生产许可过程中变化较大的内容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解读,供茶叶生产企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许可 管理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茶饮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加工》 1999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回顾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液态茶饮料发展的过程,比较分析了我国液态茶饮料开发领域存在的差距。指出液态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展望了液态茶饮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茶饮料 发展现状 趋势 液体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绿茶加工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 2003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颗粒绿茶 加工技术 机械设备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绿茶粉的制备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加工》 199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色泽五花八门:有咖啡色、白色、奶黄色,……,虽然曾出现过少量绿色冰淇淋(添加人工合成绿色素),但尚未有纯天然色素的绿色冰淇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合成色素已被国家所禁用,天然绿色素又容易脱镁氧化成为... 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色泽五花八门:有咖啡色、白色、奶黄色,……,虽然曾出现过少量绿色冰淇淋(添加人工合成绿色素),但尚未有纯天然色素的绿色冰淇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合成色素已被国家所禁用,天然绿色素又容易脱镁氧化成为黄绿色的脱镁叶绿素这一关键技术未解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经多年的研究,已成功地研制出纯天然的食品绿色添加剂——“超微绿茶粉”,并在冰淇淋中应用,它把茶叶的特殊功效与冰淇淋的松软滑爽和香甜纯正的口感相结合,使茶和冰淇淋的特点融为一体,既提高了茶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绿茶粉 制造 冰淇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加工的保绿技术探索
10
作者 金寿珍 罗龙新 《中国茶叶》 1996年第3期6-7,共2页
绿茶的叶绿素含量是衡量绿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确保叶绿素少遭破坏,一直是人们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现行的绿茶加工工艺对叶绿素破坏较多,往往导致成茶色泽偏黄,甚至发枯发暗,汤色泛黄,明... 绿茶的叶绿素含量是衡量绿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确保叶绿素少遭破坏,一直是人们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现行的绿茶加工工艺对叶绿素破坏较多,往往导致成茶色泽偏黄,甚至发枯发暗,汤色泛黄,明亮度差,品质受损。沈培和等人曾从改进制茶工艺角度对绿茶的保绿问题进行过探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使用化学试剂角度进行绿茶保绿的研究,国内尚少见报道。为此,笔者近年试验探索一种在绿茶加工中使用添加化学试剂(称之护绿剂)的保绿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作一介绍。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的茶鲜叶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内龙井43品种的一芽三四叶。 供试的护绿剂有硫酸铜(CuSO_4)、氯化镁(MgCl_2)、碳酸钙(CaCO_3)、碳酸氢钠(NaHCO_3)、氯化钠(NaCl)、无水亚硫酸钠(Na_2SO_3)、环化糊精(β-CD)共7种,均为分析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绿茶 加工 保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生产许可新要求解读
11
作者 金寿珍 《中国茶叶》 2018年第4期26-30,33,共6页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订版对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针对茶叶生产许可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规定内容的变化及其对许可... 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订版对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针对茶叶生产许可及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规定内容的变化及其对许可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在许可过程中变化较大的内容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供茶叶生产许可企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许可 现场核查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颖彬 金寿珍 +4 位作者 王国庆 于良子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十大名茶” 感官评价 感官风味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新 金寿珍 +1 位作者 傅尚文 卢振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75,共4页
微波加热适用于绿茶加工;;研究出一台可用于名优绿茶加工的茶叶微波加工设备;;设备的微波输出功率为6kW(2450MHz);;输送带宽度为42cm;;速度无级变速。绿茶加工中;;微波杀青时间需2min左右(6kW);;微波分段干燥的时间约5min(6kW);;微波杀... 微波加热适用于绿茶加工;;研究出一台可用于名优绿茶加工的茶叶微波加工设备;;设备的微波输出功率为6kW(2450MHz);;输送带宽度为42cm;;速度无级变速。绿茶加工中;;微波杀青时间需2min左右(6kW);;微波分段干燥的时间约5min(6kW);;微波杀青和微波干燥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常规方法;;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绿茶 杀青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新 张颖彬 +4 位作者 潘蓉 王国庆 汪庆华 金寿珍 鲁成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 简述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和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介绍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茶叶质量控制的经验,分析茶叶加工过程现存的小规模企业多、监管难,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危害因子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茶叶加工厂的升级改造、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以确保加工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质量安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咖啡因茶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成 权启爱 金寿珍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68-72,共5页
以热水杀青方式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结合脱水、揉捻、干燥工序,所制成茶的咖啡因脱除率达到67%,其它主要内含物保留率达到82%以上,具有传统绿茶的风格。茶叶捞青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咖啡因脱除效率高、节水节能的特点。
关键词 低咖啡因茶 加工技术 加工设备 热水浸渍法 内含物保留率 茶叶捞青机 捞青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权启爱 杨钟鸣 +6 位作者 尹军峰 孙成 李虓 金寿珍 刘新 丁志 王际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63-67,共5页
对茶浓缩汁加工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汁完成提取后,先行粗滤和细滤,然后应用超滤膜将茶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离和去除,再用反渗透膜进行循环浓缩,可获得优质的茶浓缩汁产品。超滤膜孔径,绿茶、乌龙茶以8~10万分子量为宜,红茶则以10万分... 对茶浓缩汁加工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汁完成提取后,先行粗滤和细滤,然后应用超滤膜将茶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分离和去除,再用反渗透膜进行循环浓缩,可获得优质的茶浓缩汁产品。超滤膜孔径,绿茶、乌龙茶以8~10万分子量为宜,红茶则以10万分子量以上为好,超滤膜的工作压力为0.2~0.3MPa,茶汁温度40℃以下为宜。反渗透膜的工作压力为1.5~3.0 MPa、工作温度控制在50℃以下为好。以此为基础专门设计的茶浓缩汁生产线,生产率可达 100 kg/h(年产500吨),茶浓缩汁浓度可达20%(Brix),并且透光率高,易于溶解,能保持茶叶风味,并可去除中、下档茶苦涩味重等部分不足,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热浓缩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浓缩汁 加工技术 加工装备 粗滤 细滤 超滤膜 反渗透膜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在茶树各器官分布规律和积累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剑扬 王国庆 +4 位作者 陈利燕 马桂岑 金寿珍 刘新 鲁成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933-1935,共3页
以龙井茶树和对应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试的研究方法,对茶树各器官及土壤中稀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根质部分稀土含量整体高于地上枝叶部分,随着茶树生长期的延长,累积效应显著,各器官分... 以龙井茶树和对应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试的研究方法,对茶树各器官及土壤中稀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根质部分稀土含量整体高于地上枝叶部分,随着茶树生长期的延长,累积效应显著,各器官分布呈根表皮>根>老叶>多年生茎>根木质>嫩叶>一年生茎叶混合>茶籽>一年生茎,并由此推断出茶树对稀土元素的分布积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茶树 分布 积累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系列饮料研制成功
18
作者 徐正炳 季玉琴 +1 位作者 屠幼英 金寿珍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92-92,共1页
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提高中低档茶叶的经济价值,我所自80年代初开始,开展了茶叶系列饮料的研究。几年来,经过对茶叶饮料配方的优选,已经配制成以红、绿茶提取液为主要原料的具有可乐风味和果香味的茶可乐、桃(?)、桔(?)3种系... 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和提高中低档茶叶的经济价值,我所自80年代初开始,开展了茶叶系列饮料的研究。几年来,经过对茶叶饮料配方的优选,已经配制成以红、绿茶提取液为主要原料的具有可乐风味和果香味的茶可乐、桃(?)、桔(?)3种系列碳酸饮料,业经省、市、区卫生防疫部门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液 茶可乐 卫生防疫部门 果香味 深度加工 工艺合理 酸味剂 食品博览会 企业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菊花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聪薇 洪一苇 +4 位作者 金寿珍 张琳 冯明慧 章剑扬 刘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63-167,共5页
为掌握不同产区菊花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并利用REEs元素对菊花产地进行判别,菊花样品使用双氧水-硝酸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 为掌握不同产区菊花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并利用REEs元素对菊花产地进行判别,菊花样品使用双氧水-硝酸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测定其REEs.结果表明,REEs各元素在0~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REEs相关系数在0.9996以上,方法检出限在0.03μg/kg^0.60μg/kg范围,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在其参考值范围内.通过3个主要产地91个菊花样品中REEs含量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菊花样品中REEs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于浙江桐乡的菊花样品中稀土氧化物(rare earth oxides,REOs)总量平均值达到1.7479 mg/kg,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产于黄山的菊花样品中轻稀土(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占稀土总量的68.77%,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地区;3个产地的样品中轻稀土和重稀土(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LREE)之间的比例接近.REEs含量通过分析,来自黄山的菊花样品达到了较好的区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菊花 稀土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抹茶产品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分析
20
作者 俞露婷 陈美春 +4 位作者 陈红平 陈利燕 金迪 傅尚文 金寿珍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0期23-28,共6页
为探索抹茶类产品(包括抹茶和超微绿茶粉)的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的差异,搜集了浙江省内20家规模化生产企业生产的抹茶类产品,进行感官品质、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和... 为探索抹茶类产品(包括抹茶和超微绿茶粉)的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的差异,搜集了浙江省内20家规模化生产企业生产的抹茶类产品,进行感官品质、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和维生素C (Vc)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抹茶类产品的品质成分差异较大,感官品质总分为83.6~94.8分,香气、汤色和滋味均有差异。生化成分中叶绿素a、叶绿素b、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Vc之间的差别也比较明显,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1倍以上;茶多酚、EGCG和儿茶素含量差异相对较小。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感官品质与叶绿素a、叶绿素b、游离氨基酸和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类产品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