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生物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家贵 王建东 +1 位作者 张红 杨林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科技领域之一。近年来,人们在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芯片技术、干细胞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直接推动了以医药生物技术为核...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科技领域之一。近年来,人们在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芯片技术、干细胞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直接推动了以医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现代医药产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生物技术 心血管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云 金家贵 +2 位作者 曹东亮 刘艳萍 王瑷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我国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病死率居各种临床疾病之首。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导致的病死率将位... 我国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病死率居各种临床疾病之首。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导致的病死率将位居全球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例食管癌、胃癌病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莎 王瑷萍 +3 位作者 曹东亮 孟尧 王毅 金家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特点,提高基层医院食管癌和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胃镜联合病理活检确诊的107例食管癌和胃癌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分布及肿瘤发病部位,并统计胃... 目的通过研究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特点,提高基层医院食管癌和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胃镜联合病理活检确诊的107例食管癌和胃癌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分布及肿瘤发病部位,并统计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男、女患者所占百分率分别为77.57%和22.43%。食管癌、胃癌患者男、女百分比分别为95.83%、4.17%和62.71%、37.29%,两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和胃癌患者在<60岁、≥6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43.75%、56.25%和22.03%、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肿瘤部位在食管上段、中段、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0.42%、60.41%、29.17%。胃癌患者肿瘤部位在贲门、胃体、胃窦、胃角所占比例分别为23.73%、25.42%、38.98%、11.86%,其Hp检测阳性率为77.97%。结论男性食管癌、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大于60岁为高发人群,食管癌和胃癌的最常见发病部位分别为食管中段和胃窦部。Hp感染和胃癌有关。胃镜联合病理活检是诊断食管癌和胃癌的最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食管癌 胃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动脉血气、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林 孟尧 +4 位作者 李万成 张维 姜轶 周夏飞 金家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 目的观察长效重组链激酶(r-SK-PEG结合物)对大鼠急性肺栓塞(PTE)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肺栓塞组(Ⅱ组)、低分子肝素组(Ⅲ组)和长效重组链激酶组(Ⅳ组),每组各40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造模成功后,Ⅰ组和Ⅱ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Ⅳ组静脉点滴r-SK-PEG结合物,连续给药7d,给药后1、3、6h和1、3、5d进行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力(R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Ⅳ组治疗后6h和1、3d的mPAP明显低于Ⅱ组(P<0.05),PaO2明显高于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1d的mPAP明显低于Ⅲ组(P<0.05),RVP明显低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6h和1、3、5d的PaO2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ET-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Ⅳ组治疗后1、3、5d的MMP-9明显低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和1、3、5d的NO明显高于Ⅱ组(P<0.05);Ⅳ组治疗后3、6h的NO明显高于Ⅲ组(P<0.05)。结论 PTE采用rSK-PEG结合物治疗,能更加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K-PEG结合物 急性肺栓塞 血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东亮 金家贵 沈富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36-641,共6页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al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从350余种植物中筛选到110多种RIPs,少数细菌和真菌中也分离出了RIPs。苦瓜RIPs是从苦瓜籽或果肉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碱性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al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从350余种植物中筛选到110多种RIPs,少数细菌和真菌中也分离出了RIPs。苦瓜RIPs是从苦瓜籽或果肉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碱性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及真菌和抗生育等广泛生物活性,其中因其抗HIV等病毒及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就苦瓜RIPs的生物学功能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核糖体失活蛋白 肿瘤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的PEG化学修饰后蛋白浓度测定的差异
6
作者 李丹 肖雪 +5 位作者 钟春燕 王颖 何夏燕 王复林 金家贵 孟尧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究PEG化学修饰对4种常用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的影响。方法采用福林-酚试剂法(Lowry法)、二喹啉甲酸法(BCA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分别测定样品中α-苦瓜素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植物蛋白MAP30经... 目的探究PEG化学修饰对4种常用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的影响。方法采用福林-酚试剂法(Lowry法)、二喹啉甲酸法(BCA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分别测定样品中α-苦瓜素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植物蛋白MAP30经PEG修饰前、后的蛋白含量;并用Lowry法和BCA法对低浓度游离PEG修饰前、后的样品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考马斯亮蓝不与样品发生颜色反应,PEG修饰后会使UV法测定值变大,Lowry法测定值略有变大,BCA法基本不受影响;低浓度的游离PEG对测定方法无影响,但高浓度的PEG会吸附Folin-酚,形成黄色絮状物。结论 PEG化学修饰对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影响最小的为BCA法,Lowry法最灵敏,Bradford法不适用;而PEG化学修饰会使UV法测定值增大20%~30%,可作为快速测定时的校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化学修饰 苦瓜籽 核糖体失活蛋白 蛋白浓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械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奇 金家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长期未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是老年高危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高血压药物层出不穷,同时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减少。但高血压患... 长期未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是老年高危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高血压药物层出不穷,同时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减少。但高血压患者中仍有20%~30%的患者在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后(其中1种为利尿剂)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目标水平,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治疗 肾去交感化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期支架植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洪祥 金家贵 周鹏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年死亡数可占到总死亡数的1/3左右,占心脏病死亡率的50%~75%。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低于欧美,2008年大陆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达1 031.59万人,城市地区患病率为15.9‰,农村为4.8‰。
关键词 延期支架植入 高血栓负荷 慢血流 无复流 急性ST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城城 蒲静 +3 位作者 金家贵 胡杰 代娟 代敏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月桂挥发油对临床分离细菌和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月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开发与运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月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共16种65株临床分离... 目的探讨月桂挥发油对临床分离细菌和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月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开发与运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月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共16种65株临床分离细菌、14株白假丝酵母和1株非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用SPSS 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月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洛菲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不同种属细菌和真菌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月桂挥发油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抗菌活性外,对其余受试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0.27mg/mL^2.15mg/mL;月桂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分别为0.07~0.54mg/mL和0.03mg/mL;月桂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桂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具有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 挥发油 抗细菌活性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琴 杨红 +3 位作者 陈秋宏 李晓慧 金家贵 吴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κ-阿片受体(κ-OR)激动剂U50488H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HUA组、HUA+U50488H组,每组10只,通过氧嗪酸钾灌胃建立HUA动物模型;取Control组的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外源性κ-阿片受体(κ-OR)激动剂U50488H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HUA组、HUA+U50488H组,每组10只,通过氧嗪酸钾灌胃建立HUA动物模型;取Control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将其分为Control组、HUA组、HUA+U50488H组、HUA+U50488H+κ-OR阻断剂(Nor-BNI)组、HUA+U50488H+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组和HUA+U50488H+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组动物血清和6组细胞上清液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HUA大鼠血清与U50488H或PBS共同孵育内皮细胞后eNOS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均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UA组NO、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UA组相比,HUA+U50488H组NO、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印迹技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UA组中eNOS和AKT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HUA组相比,U50488H组中eNOS和AKT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κ-OR激动剂U50488H可调节eNOS/AKT信号通路,改善HUA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激动剂 eNoS/AKT信号通路 高尿酸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莱昔布Celecoxib在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术后复发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春生 金家贵 +1 位作者 刘涛 周家镇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塞莱昔布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的肠息肉的防治作用。方法我们用小剂量塞莱昔布预防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的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剂量为200mg/天,疗程为18个月;之后,进行了三年随访观察,并将预防治疗方案和结... 目的探讨塞莱昔布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的肠息肉的防治作用。方法我们用小剂量塞莱昔布预防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的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剂量为200mg/天,疗程为18个月;之后,进行了三年随访观察,并将预防治疗方案和结果与国外报道的文献进行比较。结果这4例病人的三年随访观察表明,无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且无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塞莱昔布是一种有效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的肠道息肉复发和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应该使用小剂量、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莱昔布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昔布类药物在大肠息肉治疗的兴起与撤回
12
作者 刘春生 金家贵 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9期48-,共1页
昔布类药物(塞莱昔布Celecoxib、罗非昔布Rofecoxib)为环氧酶-2(cox-2)特异性抑制性,是结肠息肉的良好防治剂。罗非昔布化学名为:4-甲磺酰基,3-苯基,2-呋喃酮(5#),分子式为C17H14O4S。
关键词 昔布类药物 大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