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郇赛 陈军 +4 位作者 金国圣 赵建慧 苑爱云 李玉堂 侯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8期2538-2541,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3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单...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3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脑血流[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DA、5-HT、NE、ACA/MCA/PCA平均血液流速、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5-HT、NE水平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观察组ACA/MCA/PCA平均血液流速水平均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辅助治疗可有效升高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低频电刺激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血流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