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黑土禾谷类作物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1
作者 毛梦凡 高利正 +4 位作者 龙永 徐影 李彦生 金剑 于镇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0-898,共9页
为阐述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黑土区主要禾谷类作物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潜在影响,本实验通过使用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550μmol·mol-1)和温度升高(+2℃),以正常大气CO_(2)浓... 为阐述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黑土区主要禾谷类作物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潜在影响,本实验通过使用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550μmol·mol-1)和温度升高(+2℃),以正常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作为对照,对黑土区3种主要禾谷类作物根际土壤的有机氮组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根际土壤酸解总氮和各组分受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影响大于玉米和水稻。具体表现在:小麦根际土壤的酸解氮和各组分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以及两者共同升高的影响。水稻根际只有酸解氮以及未知态氮受到两者共同升高作用显著影响,而玉米根际的酸解氮和各组分则没有受到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单独升高或两者共同升高的影响。同时,与对照处理相比,在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的作用下,不同作物的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3种作物土壤中氨基酸态氮和氨态氮仍然为酸解氮组分的主要贡献者,未知态氮次之,氨基糖态氮含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酸解有机氮组分受全氮和速效磷影响显著。研究表明,在未来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应适度减少小麦氮肥的施加量,增加水稻和玉米氮肥的施用量以及适当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以提高氮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酸解有机氮 氮矿化 禾本科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构建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志峰 金剑 +2 位作者 陶伟民 徐振东 张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 目的构建血清D-二聚体消除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或产科进行抗凝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D-二聚体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D-二聚体的清除动力学模型参数。结果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初始浓度典型值为3.73 mg/L,D-二聚体符合二级消除动力学模型,癌症患者的D-二聚体消除速率较慢。结论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清除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可使用模型预测患者D-二聚体降至阴性的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动力学 血栓 抗凝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改变玉米大豆轮作/连作黑土农田酸化速率和酸中和容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影 李彦生 +2 位作者 刘晓冰 金剑 于镇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黑土酸化指标的影响及酸缓冲机制,依托东北旱田黑土肥力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C)以及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施化肥-大豆施化肥(C_(CF)S_(CF))、玉米施化肥+秸秆还田-大豆不施化肥... 为探明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黑土酸化指标的影响及酸缓冲机制,依托东北旱田黑土肥力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C)以及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施化肥-大豆施化肥(C_(CF)S_(CF))、玉米施化肥+秸秆还田-大豆不施化肥+秸秆还田(C_(CR)S_(NOR))、玉米施化肥-大豆不施化肥(C_(CF)S_(NOF))、玉米施化肥-大豆施1/2化肥(C_(CF)S_(1/2CF))以及玉米施化肥-大豆施有机肥(C_(CF)S_(DM))7个处理在第9年和第10年的土壤酸化速率(SAR)和酸中和容量(ANC)的变化,并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酸滴定曲线,以pH 5.0和pH 4.5为参比计算了土壤ANC以及酸缓冲容量(ABC)。结果发现:相比于试验土壤本底值,试验第9年和第10年SAR变化幅度为-0.019~-0.097ΔpH/a,其中C_(CF)S_(DM)处理的SAR在两年中变化最小(-0.021和-0.019ΔpH/a);试验第9年C_(CF)S_(CF)、C_(CR)S_(NOR)、C_(CF)S_(NOF)、C_(CF)S_(1/2CF)和C_(CF)S_(DM)处理的土壤ANC_(pH5.0)是试验第10年的1.11~1.77倍;土壤ANC_(pH4.5)变化趋势与ANC_(pH5.0)相一致。方差分解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和盐基离子总量是影响土壤ANC变化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解释了试验处理第9年和第10年土壤ANC和ABC变化的63.44%和43.67%。综上可见,施化肥降低土壤酸中和容量,加速土壤酸化,而有机肥施用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盐基离子总量提高黑土酸中和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酸化速率 酸滴定曲线 土壤酸中和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玉米农田黑土碳库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司马鑫琪 李彦生 +8 位作者 于镇华 刘俊杰 顾海东 刘居东 王光华 吴俊江 苗淑杰 乔云发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田黑土碳库和相关微生物组特征的影响,本文以东北春玉米连作的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利用土壤物理分级技术将土壤有机碳(SOC)分组为颗粒(POC)和矿质结合有...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田黑土碳库和相关微生物组特征的影响,本文以东北春玉米连作的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利用土壤物理分级技术将土壤有机碳(SOC)分组为颗粒(POC)和矿质结合有机碳(MOC),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黑土碳库稳定性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连续12年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没有改变SOC总量,但影响其周转率。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了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含量,CO_(2)和温度同时升高降低了MOC含量。CO_(2)浓度升高并未影响fPOC和MOC含量。温度或CO_(2)浓度升高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温度升高增加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CO_(2)浓度升高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e)的丰度。长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增加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e)的丰度,该菌属丰度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SOC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化 土壤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丽丽 李彦生 +6 位作者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有机质黑土大豆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大豆磷吸收对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致,既先升高后降低。然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大气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高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NaHCO_(3)-P_(o)含量,但增加了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有机磷库(NaHCO_(3)-P_(o)和NaOH-Po)的含量,而降低了无机磷库(NaOH-Pi)的含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高有机质黑土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53.0%,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44.4%。因此,长期气候变化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黑土通过有机磷矿化功能微生物来满足大豆对磷素的需求;而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长期高CO_(2)浓度主要影响无机磷组分以及相关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药学监护
6
作者 吉秋霞 金剑 章斌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中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患者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查出肾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骨骼肌毒性的病例进行药学查房,通过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和机制分析,判断该患者...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中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患者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查出肾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骨骼肌毒性的病例进行药学查房,通过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和机制分析,判断该患者很可能是由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了全程化药学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识别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肾损伤 甲状腺功能减退 骨骼肌毒性 横纹肌溶解症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赵伟娜 刘珏 +3 位作者 金剑 祝峰 徐凌燕 滕懿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确诊ADHD且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学龄前期患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予单纯行为... 目的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确诊ADHD且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学龄前期患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予单纯行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血清IgE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学龄前期儿童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儿血清IgE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学龄前期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23
8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刘晓冰 米亮 杜金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间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荚数、粒数也...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间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荚数、粒数也均显著增加,平均每年提高0.54%和0.98%,但百粒重未表现显著变化;经过50多年的品种改良,大豆株高下降14.0%,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5.8%和35.1%,抗倒伏性状及子粒病虫害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呈显著相关关系.然而,V3(第3个三出复叶期)~R2期(盛花期)生长速率和LAl(叶面积指数)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并未表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且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干物质重、收获指数的提高以及抗倒伏性的改善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黑龙江省 遗传改良 干物质 倒伏 收获指数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高产大豆R_5期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38
9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3 位作者 刘晓冰 李艳华 陈雪丽 Stephen J Herbert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利用钻土法及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大豆R5期根系在植株周围、株间及垄间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大豆根冠比较高,而且单位根长、根表面积的地上部干物质较高。根干重不仅在根系较集中的植株周围及株间0~... 利用钻土法及根系扫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大豆R5期根系在植株周围、株间及垄间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大豆根冠比较高,而且单位根长、根表面积的地上部干物质较高。根干重不仅在根系较集中的植株周围及株间0~30cm的土层,而且在较深的土层(〉30cm)中都有较多的分布;根长在植株周围的0~45cm土层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直径小于1.0mm的细根形成了根系的主要部分,根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细根比例的大小,而是细根数量的多少。除株间0~15cm土层外,高产大豆各土层的根/土体积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5期 根系特性 根冠比 土壤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产群体的生态生理特征 被引量:30
10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2 位作者 王光华 张秋英 StephenJ.Herbert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大量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群体生理生态特征密切相关。从群体叶片分布、光温变化、光合特性、产量分布以及理想株型等5个方面阐述大豆高产群体特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豆 高产群体 生态生理特征 叶片分布 光温变化 光合特性 产量分布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大豆生殖生长期群体冠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2 位作者 王光华 张秋英 李艳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两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群体密度下比较生殖生长期冠层结构。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下大豆的植株形状、群体生育和产量均发生变化 ,密度对干物质积累、LAI动态、叶片空间形态、株高 /茎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 ,品系... 利用两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群体密度下比较生殖生长期冠层结构。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下大豆的植株形状、群体生育和产量均发生变化 ,密度对干物质积累、LAI动态、叶片空间形态、株高 /茎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 ,品系 980 8较品系 9395有更高、更稳定的干物质积累 ,株高 /茎粗变化不大 ,高密度群体下能维持较高的LAI ,叶片不早衰 ,叶片自身的调位能力强 ,叶倾角大 ,且叶片分布均匀 ,有利于高密度下形成较高群体产量。图 4 ,表 4 ,参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生殖生长期 群体冠层结构 植株形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剑 康文丽 +5 位作者 生吉萍 程凡升 王权帅 张焱鑫 张国鹏 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4-227,共4页
研究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pH值、金属离子及化合物对云芝LiP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对该酶底物浓度效应和Km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芝培养12d,其酶活力最高,为72U/mL。... 研究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pH值、金属离子及化合物对云芝LiP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对该酶底物浓度效应和Km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芝培养12d,其酶活力最高,为72U/mL。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在30~40℃范围内稳定;最适pH值为2.5,pH值在2.0~3.5较稳定;Zn2+对LiP有激活作用,N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Ca2+、K+、Mg2+、Mn2+、Cu2+及EDTA、SDS、β-巯基乙醇都表现出抑制作用;Km值为2.05×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温度 pH值 K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大豆配合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2 位作者 刘晓冰 张秋英 李艳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6,160,共3页
利用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黑土区大豆花期配合施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 ,进行试验数据处理 ,建立产量函数模型 ,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为大豆高产优质栽培的数量化、精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图 4 ... 利用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黑土区大豆花期配合施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 ,进行试验数据处理 ,建立产量函数模型 ,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 ,为大豆高产优质栽培的数量化、精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图 4 ,表 2。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大豆 配合施肥 高产 函数模型 农艺措施 产量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u离子浓度和pH值对云芝降解秸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剑 康文丽 +5 位作者 张焱鑫 张国鹏 高严 程凡升 生吉萍 申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73-177,共5页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对秸秆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的降解情况受不同Cu2+浓度和pH值条件的影响,设定不同条件可以提高木质素的降解率,降低纤维素的降解率,以更好地保存纤维素的完整性,实现秸秆中主要成分的分离。通过均匀设计法,设定不...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对秸秆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的降解情况受不同Cu2+浓度和pH值条件的影响,设定不同条件可以提高木质素的降解率,降低纤维素的降解率,以更好地保存纤维素的完整性,实现秸秆中主要成分的分离。通过均匀设计法,设定不同的Cu2+浓度环境X1(0、1.0、2.0、4.0、6.0mmol/L)和不同pH值条件X2(2.2、2.8、3.4、4.0、4.6),测定相应条件下云芝的菌丝生长情况、木质素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以及秸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木质素的降解率与Cu2+浓度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纤维素的降解率与pH值呈正相关,与Cu2+浓度呈负相关。通过试验所得方程预测得知,Cu2+浓度6mmol/L、pH2.2是优化的云芝降解、分离秸秆中主要成分的条件,在该条件下,由所得方程可知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为16.1%,纤维素的降解率为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环境条件 秸秆 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髙矩形度声表滤波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剑 蒋欣 +4 位作者 鄢秋娟 王岚 蒋世义 陈彦光 杨贤春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0-381,共2页
针对高矩形度低损耗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需求背景,对混合结构低损耗SAW滤波器的设计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建立混合结构滤波器模型,分析优化滤波器性能,成功研制出中心频率260 MHz,插入损耗为2dB,矩形系数优化1.6的声表滤波器,测试与仿真... 针对高矩形度低损耗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需求背景,对混合结构低损耗SAW滤波器的设计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建立混合结构滤波器模型,分析优化滤波器性能,成功研制出中心频率260 MHz,插入损耗为2dB,矩形系数优化1.6的声表滤波器,测试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滤波器 混合结构 低损耗 高矩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剑 赵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7-39,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细胞SW480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10、20、40 mmol/L的大...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细胞SW480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10、20、40 mmol/L的大黄素(5 mL)灌胃,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灌胃3周脱臼处死,剥取肿瘤并测量其体积及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结果抑瘤率: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9.32%、36.08%、41.62%;MVD计数:对照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48.21±1.89)、(43.09±1.78)、(27.45±2.24)和(21.31±1.85)个,两两比较P均<0.01。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血清VEGF、Ang-2、b FGF水平及瘤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抑制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为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中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移植瘤 大黄素 Wnt/β-catenin 促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导平板裂缝天线阵的设计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剑 万笑梅 +1 位作者 汪伟 金谋平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7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利用商业软件HFSS的S参数仿真结果,采用等效网络法对矩形波导宽边纵缝进行互耦环境下的导纳计算;并利用天线远场幅度、相位方向图仿真结果,采用口径场反演方法,对阵中辐射缝参数进行修正。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非常适合于平板裂缝... 利用商业软件HFSS的S参数仿真结果,采用等效网络法对矩形波导宽边纵缝进行互耦环境下的导纳计算;并利用天线远场幅度、相位方向图仿真结果,采用口径场反演方法,对阵中辐射缝参数进行修正。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非常适合于平板裂缝天线阵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 缝隙天线阵 天线阵设计 有源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素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剑 赵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素在体内外对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Lovo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125、0.25、0.5、1.0 mg/m L川芎素共培养,对照组不加川芎素。MTT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活力指数;流式... 目的观察川芎素在体内外对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Lovo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125、0.25、0.5、1.0 mg/m L川芎素共培养,对照组不加川芎素。MTT法测定细胞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活力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率;将14只皮下接种Lovo细胞的裸鼠随机分两组各7只,观察组静脉注射0.5 mg/m L的川芎素50μL,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给药7次,测量给药前后肿瘤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ovo细胞及裸鼠肿瘤组织中的Bcl-2及proCaspase3。结果观察组分别与终浓度0.125、0.25、0.5、1.0 mg/m L川芎素共培养24 h后,其细胞活力指数分别为81.23±6.58、75.69±6.34、62.18±3.29、58.39±2.69,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均减小(P均<0.05);观察组Lovo细胞及裸鼠肿瘤组织中的Bcl-2及pro-Caspase3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降低(P均<0.05)。结论川芎素可抑制Bcl-2的表达、激活Caspase-3进而促进凋亡,最终抑制Lovo细胞的体内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川芎素 LOVO细胞 细胞凋亡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单脊波导缝隙天线阵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剑 汪伟 万笑梅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给出了一种新型脊波导宽边缝隙天线阵设计,天线阵被分成几个子阵形式,通过膜片的激励方式,由一个半高波导功分器馈电。设计、加工了一根16元波导天线阵,测试得到11.3%的阻抗带宽(VSWR<1.5),天线辐射方向图最大副瓣电平低于-12 dB,具... 给出了一种新型脊波导宽边缝隙天线阵设计,天线阵被分成几个子阵形式,通过膜片的激励方式,由一个半高波导功分器馈电。设计、加工了一根16元波导天线阵,测试得到11.3%的阻抗带宽(VSWR<1.5),天线辐射方向图最大副瓣电平低于-12 dB,具有低于-40 dB的交叉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 天线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剑 苑长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54-7255,7293,共3页
依据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相关知识,对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依据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相关知识,对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Sims因果检验表明,短期内,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有显著影响,但这一影响是逐渐减弱的;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在内短期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影响逐渐显著;在河北省农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中,从短期来看,主要体现为农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作用;从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较为显著;从长期来看,主要体现为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鉴于此,提出河北省短期内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消费,长期内则可以借助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消费 河北省 协整理论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