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峰丛洼地不同环境水土流失差异及防治研究——以广西果化岩溶生态研究基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为群 张辉旭 +3 位作者 蒋忠诚 金克谟 李衍青 王志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80,共8页
与碎屑岩地区相比,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存在不同的水土流失过程和特点,尤以峰丛洼地区最具代表性。通过广西平果县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的调查研究显示:洼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差异较大,从山峰、垭... 与碎屑岩地区相比,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存在不同的水土流失过程和特点,尤以峰丛洼地区最具代表性。通过广西平果县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的调查研究显示:洼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差异较大,从山峰、垭口、山坡、山麓到洼地底部,土壤地下漏失模数分别为49.09 t/(km2·a)、212.06 t/(km2·a)、727.71 t/(km2·a)、1104.03 t/(km2·a)、909.11 t/(km2·a),分别占该点年均总土壤侵蚀模数的92.43%、96.24%、78.57%、70.88%和38.6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存在差异,其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坡耕地>苦丁茶地>苏木林地>灌草坡>牧草地。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山峰主要涵养水源林、山坡主要发展生态产业防治水土漏失、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工程得到良好的效果,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从2003年到2010年下降了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漏失 岩溶峰丛洼地 土地利用 岩溶生态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宁义县早白垩世燕鸟一新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日 季强 +1 位作者 滕芳芳 金克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6,共6页
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燕鸟(Yanornis)化石。该新型化石具有燕鸟的典型特征,如齿骨直且约占头骨全长的2/3、每侧约含20枚牙齿,颈椎细长,异凹型。愈合荐椎包括9枚脊椎,前肢约为后肢长的1.1倍。近端脚趾较其它趾节长... 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燕鸟(Yanornis)化石。该新型化石具有燕鸟的典型特征,如齿骨直且约占头骨全长的2/3、每侧约含20枚牙齿,颈椎细长,异凹型。愈合荐椎包括9枚脊椎,前肢约为后肢长的1.1倍。近端脚趾较其它趾节长和粗壮。然而,该新型化石部分特征又不同于燕鸟的模式种——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如其肱骨三角肌脊强烈发育,约为肱骨长度的一半。尺骨、桡骨及手部近等长,均长于肱骨。耻骨联合部较短,与尾综骨等长,不到耻骨长度的1/6。腓骨较长,约为股骨长度的4/5,约为胫跗骨长度的2/3。跗跖骨较短并完全愈合,不及胫跗骨长度一半。根据该新型化石的独特性及其与义县鸟、松岭鸟和马氏燕鸟的特征对比,笔者建立了燕鸟一新种——国章燕鸟(Yanornis guozhangi sp.nov.)。此外,国章燕鸟(新种)颈部还保存有3条鱼化石,这一特殊现象为研究燕鸟的生活习性和发育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鸟 早白垩世 义县组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