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罐卡箍结构的分析计算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伟娅 陈冰冰 +2 位作者 方德明 孙伟明 张康达 《压力容器》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对两种不同结构的硫化罐卡箍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 ,根据卡箍三部分结构的最大应力进行疲劳分析 。
关键词 硫化罐 卡箍 有限元 疲劳 使用寿命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波纹填料塔液泛水力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金伟娅 张峰 +1 位作者 陈冰冰 方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25-3130,共6页
引言 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厂、食品及医药等部门,塔器均属量大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其投资—般占投资总额的20%左右,有些甚至高达50%,塔器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
关键词 规整填料塔 丝网波纹填料 液泛 水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金伟娅 张鹏程 +1 位作者 周明珏 李曰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为了研究横向载荷下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自松动的影响,设计了螺栓实验装置,利用英斯特朗实验机(Instron 8872)进行了实验。根据螺栓装配位置不同时螺栓夹紧力的变化和载荷与拉伸位移所形成的滞回线,研究了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的... 为了研究横向载荷下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自松动的影响,设计了螺栓实验装置,利用英斯特朗实验机(Instron 8872)进行了实验。根据螺栓装配位置不同时螺栓夹紧力的变化和载荷与拉伸位移所形成的滞回线,研究了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螺栓和螺栓孔之间的对中度越好,螺栓连接的寿命越大,连接性能越可靠;螺栓非对中装配时,螺栓和螺栓孔壁之间易发生剪切接触,使得螺栓夹紧力损耗较大,螺栓容易发生松动,连接寿命较低。螺栓装配时控制螺栓的对中度能够有效提高螺栓的连接性能,保证螺栓连接寿命。该分析为螺栓的工程应用和螺栓防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装配位置 对中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区SCT试样闭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伟娅 高增梁 +1 位作者 张康达 潘文夫 《压力容器》 2001年第5期13-17,共5页
本文对两组材料为CF6 2钢 ,不同孔径的SCT试样进行了疲劳裂纹扩展的闭合效应测定 ,试验采用裂纹嘴张开位移和裂纹尖端附近张开位移曲线两种测量方法来测量裂纹闭合效应参数Uop、Ucl,通过对同组两试样的比较 。
关键词 高应变区 SCT试样 闭合效应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开孔外压圆筒失稳行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诗晓 高增梁 +1 位作者 金伟娅 陈冰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9,共7页
针对不同开孔率的大开孔外压圆筒,采用线弹性和弹塑性两种本构关系,利用特征值分析、几何和材料的双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其失稳行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开孔、接管、加强圈补强等情况下的失稳压力,给出了开孔率d/D为0.4~0.8范围内一系列开... 针对不同开孔率的大开孔外压圆筒,采用线弹性和弹塑性两种本构关系,利用特征值分析、几何和材料的双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其失稳行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开孔、接管、加强圈补强等情况下的失稳压力,给出了开孔率d/D为0.4~0.8范围内一系列开孔外压圆筒的失稳压力的计算和有限元算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开孔率0.5以内,半面积补强对外压开孔圆筒的补强是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开孔 临界压力 屈曲 有限元 半面积补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分布纤维束间纵向层流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冰冰 高增梁 金伟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3-1088,共6页
按层流流动理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随机分布纤维束间纵向流动时的量纲1速度分布,讨论了中空膜组件中纤维的装填率对流动阻力系数fRe和纤维束间流量分布的影响,并得到了0.1≤≤0.7范围内的fRe与的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随机... 按层流流动理论,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随机分布纤维束间纵向流动时的量纲1速度分布,讨论了中空膜组件中纤维的装填率对流动阻力系数fRe和纤维束间流量分布的影响,并得到了0.1≤≤0.7范围内的fRe与的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随机分布的纤维束,纵向流动速度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偏流现象;由Voronoi划分所得的子单元通道面积分布与流量分布存在一定的关系,装填率对此关系影响较小。流动阻力系数fRe明显小于相同装填率下纤维按正三角形排列时的数值,它的模拟值与Sullivant和Costello等的实验值基本一致,随装填率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分布 中空纤维 阻力系数 速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分布纤维束间纵向层流时传质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陈冰冰 张元平 +1 位作者 高增梁 金伟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6-1414,共9页
按层流流动理论模型,对纤维为随机分布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壳程,在恒定壁面传质量和恒定壁面浓度边界条件下的传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到了不同装填率下传质Sherwood数关联式。结果表明,纵向层流时,随机分布纤维间的传质仍可分进口... 按层流流动理论模型,对纤维为随机分布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壳程,在恒定壁面传质量和恒定壁面浓度边界条件下的传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到了不同装填率下传质Sherwood数关联式。结果表明,纵向层流时,随机分布纤维间的传质仍可分进口段和充分发展段。对于某一给定的纤维束,在传质的充分发展段,传质Sherwood数为一个定值,且较纤维束规则排列时小得多,纤维分布不均一性将导致膜组件的传质能力下降。在传质进口段,传质Sherwood数也较纤维束规则排列时要小,装填率不但对传质系数的关联式Sh=BReaScbf(de/L)的系数B值有影响,且对该式中的Reynolds数的指数a和Schmidt数的指数b值也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分布 中空纤维 传质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层包扎氮气储罐的应力分析及安全评定 被引量:7
8
作者 陆晓燕 金伟娅 +4 位作者 高增梁 竺国荣 黄宏彪 董绍平 华海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32,7,共6页
对多层包扎高压氮气储罐进行了有限元应力计算,对存在层间未贴合和层间贴合良好的多层包扎容器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考虑层间贴合良好和存在未贴合的多层包扎高压氮气储罐环焊缝缺陷进行了安全评定。结果表明,层板间存在未贴... 对多层包扎高压氮气储罐进行了有限元应力计算,对存在层间未贴合和层间贴合良好的多层包扎容器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考虑层间贴合良好和存在未贴合的多层包扎高压氮气储罐环焊缝缺陷进行了安全评定。结果表明,层板间存在未贴合的多层圆筒的应力明显增大,此时未贴合附近环焊缝缺陷的疲劳寿命降低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包扎 应力分析 缺陷 安全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高压无缝钢瓶冷旋压成型工艺模拟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州鑫 张雨婷 +4 位作者 方炜 马夏康 高增梁 金伟娅 李曰兵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1,51,共9页
为提高旋压工艺在钢瓶实际生产中的性能,针对大直径高压无缝钢瓶的冷旋压工艺进行了模拟优化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大直径高压无缝钢瓶筒体冷旋压的有限元模型,选取旋压力、瓶体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壁厚偏差为成型优化指标,研究了... 为提高旋压工艺在钢瓶实际生产中的性能,针对大直径高压无缝钢瓶的冷旋压工艺进行了模拟优化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大直径高压无缝钢瓶筒体冷旋压的有限元模型,选取旋压力、瓶体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壁厚偏差为成型优化指标,研究了单一变量下的旋轮形状、旋轮压力角、减薄率、进给率、主轴转速等主要因素分别对成型指标的影响,给出了一组经模拟优化后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采用该研究得到的参数提高了产品成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瓶 旋压成型 仿真模拟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法的螺旋流强化传热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涛 高增梁 金伟娅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提高传热和降低压力损失,采用田口试验设计法,选取间隙率(C/D=0.026,0.053,0.079,0.105)、节径比(P/D=2,3,4,5)、雷诺数(Re=5300,9100,12900,16700)为设计参数,选取努塞尔数和压降为目标性能参数进行正交设计,正交表选取L 16(43)。采... 为提高传热和降低压力损失,采用田口试验设计法,选取间隙率(C/D=0.026,0.053,0.079,0.105)、节径比(P/D=2,3,4,5)、雷诺数(Re=5300,9100,12900,16700)为设计参数,选取努塞尔数和压降为目标性能参数进行正交设计,正交表选取L 16(43)。采用信噪比(SNR)分析得出:以提高努塞尔数Nu为目标的最优方案为C/D=0.026,P/D=2,Re=16700,以降低压降为目标的最优方案为C/D=0.105,P/D=5,Re=5300。而且努塞尔数和压降随间隙率和节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随Re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口设计 信噪比 螺旋流 传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Cu-水微米颗粒流湍流强化传热研究
11
作者 王涛 金伟娅 +3 位作者 高增梁 肖俊建 陶薇 汤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传统光管在高雷诺数下的传热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在水介质中添加微米Cu颗粒作为工作介质来强化管内换热的方法。建立了Cu-水微米流的多相流传热物理模型,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粒径分别为10μm、50μm、100μm和50... 传统光管在高雷诺数下的传热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在水介质中添加微米Cu颗粒作为工作介质来强化管内换热的方法。建立了Cu-水微米流的多相流传热物理模型,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粒径分别为10μm、50μm、100μm和500μm,流速分别为1 m/s、1.5 m/s、2 m/s和2.5 m/s,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进行了传热Nu和阻力损失f数值计算,结果表明:Cu-水微米流的努塞尔数Nu随雷诺数Re和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摩擦因子f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雷诺数Re增大而增小;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粒径10μm的传热综合性能在研究的粒径范围内最佳,η达到1.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水微米流 双欧拉流体模型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