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狩猎民族原始艺术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呼伦贝尔盟群艺馆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8-65,共8页
-
文摘
一、北方狩猎民族的榫树皮工艺 在对今天仍然居住于北方,从事狩猎生产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的历史调查中,还没有发现有制陶工艺的痕迹,木器及桦树皮器皿在这里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我们称之为“桦树皮文化”。 桦树皮文化并不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它具有世界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如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各民族、日本北方的爱伊努人。
-
关键词
狩猎民族
鄂温克人
装饰纹样
树皮
鹿角
纹装饰
原始艺术
鄂伦春族
器皿
皮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萨满(博)服饰与原始信仰比较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内蒙古呼盟民族博物馆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6,共4页
-
文摘
在自治区境内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历史中都存在过具有原始特征的萨满教文化时代。萨满(博)服饰作为萨满(博)教行为艺术之一,其款式、造型、装饰等都与萨满教原始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我们调查,区内这些民族古代萨满(博)服饰种类繁多内涵十分丰富,为我们研究萨满教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视性形象资料。
-
关键词
萨满服饰
原始信仰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崇拜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7
- 3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展览馆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33,共4页
-
文摘
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鄂·苏日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都信仰过敖包、有过敖包祭,“敖包文化”在这些民族的原始文化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启蒙作用。本文就“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并将其与萨满教及“萨满教文化”做一比较...
-
关键词
敖包
初步探索
民族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蒙古族
萨满教
启蒙作用
文化
联系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北方民族的民俗文化与北方岩画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呼伦贝尔盟展览馆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64,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北方地区岩画分布很广,从新疆始经过青海、甘肃、宁夏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省,形成了延绵万里的北方岩画艺术长廊。北方岩画多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生动的形象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摄其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料。
-
关键词
北方民族
民俗文化
北方岩画
蒙古族
-
分类号
K281.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呼伦贝尔盟三级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探索
- 5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展览馆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96年第3期70-71,共2页
-
文摘
呼伦贝尔盟地处内蒙古东北部,西部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对外开放以来成为了北疆陆路口岸之一,内外文化交流也开始频繁起来,对呼伦贝尔地、族、索(乡)三级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八五"期间形成了民族博物馆兴建热流,取得了很大发展。我们就呼伦贝尔盟三级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谈几点认识。
-
关键词
呼伦贝尔盟
博物馆事业
民族博物馆
文化交流
事业发展
历史文物
民俗文化
民族美术
对外开放
鄂温克族
-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呼伦贝尔民族文物的研究与认识
- 6
-
-
作者
鄂.苏日台
-
机构
呼伦贝尔盟展览馆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文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沿续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民族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研究呼伦贝尔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
-
关键词
民族文物
呼伦贝尔
民族历史
民族学研究
遗产
占有
优秀传统文化
地域性特征
特殊地位
时代性
-
分类号
C912.5
[经济管理]
K8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