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剂对石墨烯正极浆料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郭进康 钟盛文 +3 位作者 王强 范凤松 张骞 王春香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分散剂,添加到含少层石墨烯粉末的三元材料LiNi1/3Mn1/3Co1/3O2正极浆料中,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的含石墨烯三元正极浆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含不同质量的分散剂的正...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分散剂,添加到含少层石墨烯粉末的三元材料LiNi1/3Mn1/3Co1/3O2正极浆料中,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的含石墨烯三元正极浆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对含不同质量的分散剂的正极极片的形貌、电性能和内阻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加入0.4%的分散剂制作出的正极极片导电率最高,有效抑制正极浆料中石墨烯颗粒的团聚现象,降低正极材料界面内阻,提高循环性能;在2.75-4.2 V电压范围内,以1 C充电6 C放电情况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从126 mAh/g衰减至106.2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2%,而未加分散剂含石墨烯的容量保持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石墨烯 团聚 正极浆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单晶正极材料Li(Ni_(1/3)Mn_(1/3)Co_(1/3))O_2的合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进康 钟盛文 +2 位作者 徐唱 张骞 段建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3-1285,1293,共4页
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稳定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通过高温烧结制备单晶型三元正极材料,研究其前驱体体系pH值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 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稳定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通过高温烧结制备单晶型三元正极材料,研究其前驱体体系pH值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前驱体体系p H值为11.0时,Li(Ni_(1/3)Mn_(1/3)Co_(1/3))O_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循环性能表现优异,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5.4mAh/g,在1 C倍率下充放电,1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晶正极材料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取代镍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军 梅文捷 +3 位作者 曾敏 郭进康 刘德芳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5-51,共7页
采用“固相”模板合成法和特殊的分离提纯工艺制备得到纯净的四羧基取代镍酞菁有机配合物,将其分别与一定比例的导电剂I2混合掺杂,采用球磨分散法制备得到酞菁活性纳米颗粒.以锂片作为负极,考察该纳米活性颗粒的电化学性能,并分析其羧... 采用“固相”模板合成法和特殊的分离提纯工艺制备得到纯净的四羧基取代镍酞菁有机配合物,将其分别与一定比例的导电剂I2混合掺杂,采用球磨分散法制备得到酞菁活性纳米颗粒.以锂片作为负极,考察该纳米活性颗粒的电化学性能,并分析其羧基官能团导电机理.制备的酞菁纳米活性颗粒在0.3--3.2 V截止电压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852 m A·h/g,经过2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迅速下降到400 m A·h/g左右,此后保持平稳,在第55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仍然保持300 m A·h/g,初步研究表明具备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羧基酞菁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赖江洪 钟盛文 +3 位作者 郭进康 吕庆文 罗垂意 李栋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所制试样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烧结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850°C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在25°C,...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所制试样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烧结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850°C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在25°C,电压范围为2.75~4.2 V,1 C充电、6 C放电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4.2 m 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Ni_(0.5)Mn_(0.5)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垂意 李之锋 +4 位作者 彭弯弯 钟盛文 郭进康 赖江洪 吕庆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45-49,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法,对Li_xNi_(0.5)Mn_(0.5)O_2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计算相应的电子结构和平均嵌锂电压.结果表明:x=1时,费米能级上分布着Ni、Mn d轨道电子和部分O2p轨道电子,层状LiNi_(0.5)Mn_(0.5)O_...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法,对Li_xNi_(0.5)Mn_(0.5)O_2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计算相应的电子结构和平均嵌锂电压.结果表明:x=1时,费米能级上分布着Ni、Mn d轨道电子和部分O2p轨道电子,层状LiNi_(0.5)Mn_(0.5)O_2是电子的良导体;O2p轨道与Ni、Mn形成较强的共价键,Ni-O与Mn-O具有相近的键长,抑制了LiNiO_2与m-LiMnO_2中的因Jahn-Teller效应导致的八面体扭曲,且Mn-O键长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不变,材料具有稳定的结构;Li在晶胞中以主要离子态的形式存在,有利于脱嵌与传输.随着锂离子的脱出,材料的带隙增加,导电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0.5O2 平均嵌锂电压 态密度 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