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邵家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辽原 张玉真 +3 位作者 杨年文 巴燕 王红 汪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1,106,共4页
内源微生物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适当的激活剂,选择性地激活油藏中已有的微生物,实现微生物驱油。因此激活剂选择和优化对内源微生物驱来说至关重要。在对胜利油区沾3块油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 内源微生物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适当的激活剂,选择性地激活油藏中已有的微生物,实现微生物驱油。因此激活剂选择和优化对内源微生物驱来说至关重要。在对胜利油区沾3块油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氢二铵为磷源,以沾3-斜24井产出水作为激活对象,首先利用静态激活实验从微生物活性角度初步确定出2组激活剂配方;然后利用动态物理模拟对2组配方进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及增油效果评价实验,最终优化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最佳激活剂配方为0.3%淀粉水解液+0.2%(NH4)2HPO4+0.2%NaNO3,该配方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平均大于6.7%。在胜利油区沾3块3口油井进行了单井吞吐现场试验,试验后单井平均日增油量为1.2t,含水率平均下降3.5%,见效周期超过3个月,截至2011年3月底累积增油量超过40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油 浓度优化 静态激活 动态激活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单井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辽原 徐登霆 +2 位作者 蒋焱 杜春安 张锡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通过分析含蜡原油组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防蜡作用的细菌F18菌组,并通过其与原油作用试验探索细菌防蜡的机理。研究表明,F18菌组对长链脂肪烃的降解能力强,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强,经F18菌组作用后,原油中对结蜡贡献较大的烷... 通过分析含蜡原油组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防蜡作用的细菌F18菌组,并通过其与原油作用试验探索细菌防蜡的机理。研究表明,F18菌组对长链脂肪烃的降解能力强,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强,经F18菌组作用后,原油中对结蜡贡献较大的烷烃和总烃组分减少,使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下降;2004~2005年已在288口油井上实施了微生物单井防蜡处理,233口取得了显著的增油和油井维护效果,有效率为80.9%,已累计增油32683t,平均单井增油113.5t。其油井维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延长热洗周期甚至代替热洗和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含蜡井 防蜡机理 现场应用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的筛选及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辽原 省学 +1 位作者 宋智勇 李传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0,64,共4页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c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c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5%,对甘17油的降黏率为25.00%;A2可将孤岛油和甘17油的凝固点降低2.5℃.通过菌株作用岩石表面,表明该菌株对玻璃试片作用后其接触角降低最为明显,高达72%,接近于对照菌样的5倍;石英和灰岩的接触角也分别降低了68%和24%.表明A2具有一定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能力.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2菌在中一驱Ng3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9.3%.现场实施后取得了降水增油效果,试验区含水下降2.1%,累积增油0.36×104t,提高采收率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表面活性剂 菌种筛选 降凝作用 凝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辽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135,156,共5页
物理模拟试验是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采用单管填砂模型,模拟胜利油田沾3块油藏条件(油藏温度60℃、压力10MPa、渗透率900×10-3μm2和矿化度8055mg/L),利用筛选出的激活剂配方,开展了不同激活剂注入量、注入方... 物理模拟试验是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采用单管填砂模型,模拟胜利油田沾3块油藏条件(油藏温度60℃、压力10MPa、渗透率900×10-3μm2和矿化度8055mg/L),利用筛选出的激活剂配方,开展了不同激活剂注入量、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下的物理模拟驱油试验。通过对产出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低分子有机酸与表面张力的检测,以及对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情况的考量,发现激活后沾3块内源微生物细菌总数大于1.1×107个/ml,有害菌SRB(硫酸盐还原菌)得到有效抑制;代谢产物低分子有机酸产生量明显增加,表面张力值大幅度下降,内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于6.7%,试验结果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内源微生物 物理模拟试验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套管地层测试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辽原 马建国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2期26-27,30,共3页
套管井电缆地层动态测试器 (CHDT)一次下井可多次钻穿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测量各储层压力 ,采集其流体样品并及时对测试钻孔进行封堵 ,从而方便地对储层进行评价。
关键词 地层测试技术 地层测试器 试井工艺 储集层 穿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先进采样技术的新型地层测试器
6
作者 郭辽原 赵凤敏 +3 位作者 马建国 任国富 马向辉 陈海英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随着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电缆地层测试仪(RDT)把新型的数控技术与地层流体取样及压力测试技术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了储层流体采样质量。采用数控反馈系统的泵排设计可使测试仪能连续监控被采样流体,从而能... 随着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电缆地层测试仪(RDT)把新型的数控技术与地层流体取样及压力测试技术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了储层流体采样质量。采用数控反馈系统的泵排设计可使测试仪能连续监控被采样流体,从而能精确控制从地层流出并注入采样室流体的速度与压力。分别就仪器的组成、功能以及其用途作了简单介绍。测井实例证明采用这种新的地层测试技术是先进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测试仪 流体采样 反馈系统 压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油物模试验及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省学 宋智勇 +3 位作者 郭辽原 高光军 段传慧 张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油藏地层水的性质设计激活剂配方,在物模条件下有效激活内源微生物,同时将硫酸盐还原菌控制在50个/ml以下,微生物产乙酸最高达2779mg/L,甲烷气含量45%。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克隆测序,定性分析了激活后内... 针对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油藏地层水的性质设计激活剂配方,在物模条件下有效激活内源微生物,同时将硫酸盐还原菌控制在50个/ml以下,微生物产乙酸最高达2779mg/L,甲烷气含量45%。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克隆测序,定性分析了激活后内源微生物群落中的4个不同属的内源古菌,其中以嗜热产甲烷古菌为主,利用其他细菌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二氧化碳等产甲烷;这些古菌与细菌共同组成了物模试验条件下的完整代谢体系,充分利用营养并提高对驱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驱替试验 物理模拟 内源微生物 群落结构 驱油机理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微观机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雷光伦 马继业 +3 位作者 汪卫东 省学 郭辽原 宋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利用微观仿真平板模型和分支盲孔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现象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研究微生物驱油和置换盲孔内剩余油的微观机制;利用动态扩张黏弹性流变试验,定量考察菌体本身及生物表面活性...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利用微观仿真平板模型和分支盲孔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现象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研究微生物驱油和置换盲孔内剩余油的微观机制;利用动态扩张黏弹性流变试验,定量考察菌体本身及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对油水界面膜的作用及对原油流动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降解原油和代谢产生生物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等改变剩余油形态及分布;微生物驱具有气驱、气液界面滑动和剥离油膜等微观驱油方式;生物气能够在生物活性物质的辅助作用下,进入水驱、聚驱、气驱都无法波及的盲孔,置换出其中的剩余油;微生物菌体本身具有界面活性,能与代谢活性产物共同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驱油试验 微观机制 扩张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采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登庆 郭辽原 +3 位作者 刘涛 段传慧 张君 宋智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127,共5页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及表面张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压力下的生长代谢有较大的差异,压力不仅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和速度,以及整体群落的代谢方式;与高压相比,常压下微生物种类较多,丰度较高,代谢高峰提早14 d,变化周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压力 采油微生物 生长代谢 群落结构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内源微生物营养体系优选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彩风 郭辽原 +3 位作者 曹功泽 巴燕 吴晓玲 郝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1,115,共3页
为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对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加入的营养体系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4g/L的葡萄糖、0.4g/L的蛋白胨、0.2g/L的酵母粉、0.4g/L的硝酸铵和0.2g/L的磷酸氢二铵组成了该区块最佳的营养体系。... 为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对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加入的营养体系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4g/L的葡萄糖、0.4g/L的蛋白胨、0.2g/L的酵母粉、0.4g/L的硝酸铵和0.2g/L的磷酸氢二铵组成了该区块最佳的营养体系。在65℃和10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该体系可以充分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使菌液密度增至1.48×109个/mL,乙酸质量浓度上升至0.6g/L,且菌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至33.2mN/m。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油藏环境下应用该营养体系激活内源微生物,原油采收率可提高6.4%。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中一区馆3区块共注入该营养体系405t,累积增油量约为1.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物理模拟实验 营养体系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建国 郭辽原 任国富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介绍了两种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一种是CHDT套管井动态测试器 ,利用一柔性轴钻钻穿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测量各储层压力 ,采集它们的流体样品并及时对测试钻孔进行封堵。地层的压力和流量可实时测量 ,在每个测试点能进行多次预测... 介绍了两种套管井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一种是CHDT套管井动态测试器 ,利用一柔性轴钻钻穿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测量各储层压力 ,采集它们的流体样品并及时对测试钻孔进行封堵。地层的压力和流量可实时测量 ,在每个测试点能进行多次预测试。在套管井中能够有效地完成地层压力剖面测量、地层压力梯度确定和地层动态参数测试。同时通过组合有关模块 ,可以在套管井中获取大体积和PVT性质的流体样品 ;另一种是用MDT进行套管井地层测试技术。通过电缆在 3 0 5mm间隔的层段射孔 ,用双封隔器使测试工具固定在射孔段 ,然后通过测试器抽出地层流体 ,获得有代表性的地层流体样品。介绍了 2种仪器的组成、结构原理、功能以及油田测试结果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井 电缆地层测试 新技术 CHDT套管井动态测试器 M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式地层取样测试器测试纯油气层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建国 任国富 +2 位作者 郭辽原 周三平 秦彦斌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全储层取样测试器和生产井分层取样测试器是用于油气裸眼勘探井和生产井的自动化数字化大型新式地层测试仪器。选择性封隔地层是这2种仪器的特色之一,通过选择性封隔地层进行预测试,获取完整的不稳定试井曲线,可测得每个小层的地层静止... 全储层取样测试器和生产井分层取样测试器是用于油气裸眼勘探井和生产井的自动化数字化大型新式地层测试仪器。选择性封隔地层是这2种仪器的特色之一,通过选择性封隔地层进行预测试,获取完整的不稳定试井曲线,可测得每个小层的地层静止压力、有效渗透率、污染系数等动态特性参数。特色之二是仪器也可进行产能测试程序,测试多个流量下其对应的稳定地层流动压力,同时可获取地层流体真实样品,能够实时定量测试各小层在不同地层流动压力下的流体相态、流体成份和各流体体积流量,提前完成油气层产量定量测试。特色之三是和普通试井相比,测试所需时间非常短,且操作简单,可节约大量油气资源,加快油气勘探。仪器的这些特性使得仪器非常适用于对地层进行精细描述。介绍了用这种仪器进行纯油层和气层井下快速实测产能的方法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取样测试器 渗透率 污染系数 产能测试 全储层 多分层 分层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801块原油微生物气化物模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岩 郭辽原 +2 位作者 王世虎 王海增 省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1,5+4,共4页
以胜利罗801块为例,在不同调控因素(无机氮源、磷源)作用下,首先通过不同培养时间静态模拟实验,考察所产生气体总量、甲烷绝对量和产气速率,然后进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岩心产生气体总量、甲烷绝对量和产气速... 以胜利罗801块为例,在不同调控因素(无机氮源、磷源)作用下,首先通过不同培养时间静态模拟实验,考察所产生气体总量、甲烷绝对量和产气速率,然后进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岩心产生气体总量、甲烷绝对量和产气速率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并筛选出2组典型调控配方:第1组,氮源NH4NO3(注入量为0.10 PV),磷源K2HPO4(注入量为0.10 PV),外源纯菌AM-1(注入量为0.25 PV);第2组,氮源不补充,磷源K2HPO4(注入量为0.20 PV),外源混合菌AB-1和AB-2(注入量为0.25 PV).动态模拟实验变化规律与静态模拟实验类似,差别在于静态模拟实验产生气体总量、甲烷绝对量和产气速率比动态模拟实验的高1倍以上,并确定第2组典型调控配方为最佳的调控配方.甲烷产生速率超过20μmol.d-1.g-1,折算成每吨原油年产甲烷量超过150 m3,表明原油微生物气化技术在胜利罗801块具有良好现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微生物气化 无机氮源 磷源 物理模拟 调控方案 罗801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彦兵 刘艳 +1 位作者 甘庆明 郭辽原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3-34,共2页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受有效压力的影响明显。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微小的孔隙度变化也会对渗透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受有效压力的影响明显。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微小的孔隙度变化也会对渗透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中 ,不宜采用降压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压力 低渗透多孔介质 渗透率 孔隙度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试井资料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凤蕊 林加恩 +2 位作者 晁冲 郭辽原 冯明强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3-25,96,共3页
短期试井可以缩短测试时间 ,使试井与生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文章阐述短期试井资料处理方法 ,开发了适于短期试井资料解释的软件 ,并以油田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试井资料 油田 测试时间 应用实例 解释 短期 缓解 处理方法 程度 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B开发钻井井下事故诊断专家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庆明 王晓荣 +1 位作者 郭辽原 林彦兵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介绍用VB开发钻井井下事故诊断专家系统的过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核心部分 :知识库和推理机的设计 。
关键词 井下事故诊断专家系统 钻井工程 编程语言 VB 知识库 推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配气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以孤岛中一区Ng_3区块为例
17
作者 宋智勇 郭辽原 +2 位作者 袁长忠 刘涛 唐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在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中,氧气的配注量直接影响油藏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情况,进而影响驱油效率。在模拟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区块油藏条件下,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产出液表面张力、微生物浓度变化和代谢产物中的低分子有机酸... 在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中,氧气的配注量直接影响油藏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情况,进而影响驱油效率。在模拟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区块油藏条件下,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产出液表面张力、微生物浓度变化和代谢产物中的低分子有机酸、醇、酚和脂。分析确定了氧气的最佳注入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一区Ng3区块油藏条件下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最佳配气量为气液比20∶1(常压),该结论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现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辅助微生物驱 代谢产物 好氧微生物 物理模拟试验 配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式地层取样测试器进行纯油气层产能测试
18
作者 任国富 马建国 郭辽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0-24,共5页
全储层取样测试器和生产井分层取样测试器是用于油气裸眼勘探井和生产井的自动化、数字化的大型新式地层测试仪器。使用双封隔器选择性封隔地层是这两种仪器的特色。油气井经仪器直接测量后,就可以创立该井全储层原始流体性质全参数数... 全储层取样测试器和生产井分层取样测试器是用于油气裸眼勘探井和生产井的自动化、数字化的大型新式地层测试仪器。使用双封隔器选择性封隔地层是这两种仪器的特色。油气井经仪器直接测量后,就可以创立该井全储层原始流体性质全参数数据库及地层动态特性全参数数据库。进行产能测试时,流量从小到大取得一系列稳定的流动压力值,有大于和小于饱和压力的测点。而每次的样品经过实验室分析,可以得到需要的参数。由此,可得各小层段的油、气、水流入动态曲线及方程。将全井各油气小层段的油气水产量叠加,即可求出全井所有油气层的油气水总地层产量。使用PVT实验得出的相关参数,就可求出地面油气水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测试 全储层 多分层 取样测试器 分层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荣光 郭辽原 省学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3,118,共4页
在对沾3块油藏再认识和水驱开发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模拟沾3块油藏和流体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三因素、四水平进行16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沾3块各注入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其中... 在对沾3块油藏再认识和水驱开发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模拟沾3块油藏和流体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激活剂注入量、激活剂注入方式和空气配注量三因素、四水平进行16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沾3块各注入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其中激活剂注入量影响最明显,其次为激活剂注入形式和空气配注量.结合矿场实施经济可行性确定最佳现场注入方案:激活剂注入量为0.3 PV,段塞大小比为1∶3,空气配注量为15∶1(气液体积比),该方案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现场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 工艺参数优化 正交实验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渗透率对微生物驱油效果及生长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省学 刘涛 +2 位作者 郭辽原 巴燕 曹嫣镔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4,155,共5页
为揭示岩心渗透率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微生物在岩心中的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岩心内部菌体的分布。研究表明,微生物激活生长以后能够产生驱油作用,渗透率为500... 为揭示岩心渗透率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微生物在岩心中的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岩心内部菌体的分布。研究表明,微生物激活生长以后能够产生驱油作用,渗透率为500×10^(-3)μm^2时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最大(达6.6%),渗透率过高(>1500×10^(-3)μm^2)或过低(<100×10^(-3)μm^2)时微生物驱油效果均变差。渗透率过低时,孔吼半径较小,微生物无法通过孔吼进入岩心内部;渗透率过高时,菌体随产出液驱出,不能在岩心内部产生滞留作用。渗透率在100×10^(-3)~1500×10^(-3)μm^2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吸附和滞留作用,此渗透率范围可以作为微生物驱油油藏渗透率筛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渗透率 物理模拟 扫描电镜 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