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6
1
作者 郭菊花 陈小云 +2 位作者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793,共7页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C、N在各级团聚体上赋存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机C、N主要分配在2~0.25 mm的大团聚体上,C/N比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少而降低;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C(SOC)密切相关,表现出与'层次性'机制相符的现象;施P、K、NK肥和NPK+OM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NPK+OM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N和各级团聚体上的有机C、N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水稻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毛角蛋白/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菊花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小洁 徐知丽 王荣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0-43,共4页
以共混法制备了鸡毛角蛋白/淀粉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增塑剂(丙三醇)和淀粉的质量比可改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鸡毛角蛋白的加入可增加淀粉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鸡毛角蛋白/淀粉的质量比为0.15时,复... 以共混法制备了鸡毛角蛋白/淀粉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增塑剂(丙三醇)和淀粉的质量比可改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鸡毛角蛋白的加入可增加淀粉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鸡毛角蛋白/淀粉的质量比为0.15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良好,吸水百分率小,抗水性较好,可适用于碱性物质的包装。不同pH条件下,鸡毛角蛋白/淀粉复合膜对罗丹明B具有不同的控制释放性能,因此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pH敏感的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毛角蛋白 淀粉 复合膜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模糊支付合作对策的核仁解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菊花 高作峰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支付值为直觉模糊集的合作对策问题及其模糊核仁解.首先定义了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并给出其排序方法,得到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合作对策模型和适合这种模型的相应定义,同时提出了直觉模糊核仁解的概念;其次运用新... 本文主要研究支付值为直觉模糊集的合作对策问题及其模糊核仁解.首先定义了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并给出其排序方法,得到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合作对策模型和适合这种模型的相应定义,同时提出了直觉模糊核仁解的概念;其次运用新的排序方法将求核仁解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双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合作对策 直觉模糊集 核心 核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硼钠—季铵盐—双指示剂容量法快速测钾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菊花 陈华丹 +3 位作者 林雅梅 陈佳伟 兰加健 童跃进 《盐业与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30-33,共4页
为了快速测定各类含钾产品生产过程尤其是海水提钾工艺过程中的钾含量,建立了一种四苯硼钠—季铵盐—双指示剂容量法。该方法成本低、步骤少、耗时短、滴定终点敏锐,当待测试样中钾含量为4 mg^8 mg时,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变异系数小于... 为了快速测定各类含钾产品生产过程尤其是海水提钾工艺过程中的钾含量,建立了一种四苯硼钠—季铵盐—双指示剂容量法。该方法成本低、步骤少、耗时短、滴定终点敏锐,当待测试样中钾含量为4 mg^8 mg时,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变异系数小于2%,满足常量滴定分析的要求。针对类似海水的复杂溶液体系,该方法远远优于四苯硼钾重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硼钠 季铵盐 双指示剂 容量法 钾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小云 郭菊花 +5 位作者 刘满强 焦加国 黄欠如 赖涛 李辉信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以稻田22 a施肥定位实验为样地,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加热水解两种方法,研究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混施(NP)、氮钾肥混施(NK)、氮磷... 以稻田22 a施肥定位实验为样地,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加热水解两种方法,研究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混施(NP)、氮钾肥混施(NK)、氮磷钾肥混施(NPK)、双倍氮磷钾肥混施(2NPK)、氮磷钾和有机肥配施(NPK+OM)。结果表明,两种酸解法获得的有机碳组分结果趋势一致,所得结果高度相关(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总体上有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除了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但单施氮及NPK+O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并以NPK+OM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除了单施氮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下土壤难降解有机碳(酸解残余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也以NPK+OM的作用最明显(p<0.05);单施钾肥显著提高有机碳的难降解性(p<0.05),但单施氮和NPK+OM处理显著降低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指数(R IC,p<0.05)。施氮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活性有机碳的贡献上。因此,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措施(如选择合适有机肥种类、减施氮肥和增施钾肥等)来调控水稻土有机碳的含量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解分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