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属性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占龙 彭立才 +2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黄云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在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应用表明,地震数据体的选择、提取属性时窗大小的确定、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地震属性的优选、地震属性地质含义的确定等构成地震属性应用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波阻抗、测井参数反演、分频、波形分类等非常规数据体属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岩性油气藏 储集体 含油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谢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类、多参数分类等方法,达到各种特征场最佳综合的目标,从而减少了多解性,更精确地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对邻近没有钻井的砂体,也可以类比判断出其最有可能含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地震属性 含油性 地质分析 地震信息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斜坡区深水重力流水道地震响应及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LHP地区嫩江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化清 冯明 +6 位作者 郭精义 潘树新 李海亮 洪忠 梁苏娟 刘彩燕 徐云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松辽盆地湖盆深水区重力流沉积广泛发育,由于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以往对其时空演化、内部结构方面的认识不清。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光照显示等技术,研究了LHP地区下白垩统嫩一段湖盆深水斜坡上发... 松辽盆地湖盆深水区重力流沉积广泛发育,由于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以往对其时空演化、内部结构方面的认识不清。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光照显示等技术,研究了LHP地区下白垩统嫩一段湖盆深水斜坡上发育的重力流水道的地震特征以及水道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①嫩一段沉积时期,本区坡降为0.5‰~1.0‰,发育早、晚2套共9条迥然不同的水道系统。早期水道E—I处于整个重力流水道系统的下游近末端,为非限制性水道,宽度小于40 m,广泛发育决口分流水道,对下伏早期沉积侵蚀弱。晚期水道A—D处于重力流水道系统的中段,为限制性水道,其宽度为50~370 m,在曲流环发育部位宽度可达500 m,这类水道的下切深度可达20 m,剖面形态为U或V型,局部发育2~5 m高的天然堤。发育早、晚2套不同的水道系统可能与构造持续沉降导致盆地斜坡区的坡降变化有关。②坡降与水道曲率、深度与宽度之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③水道中细砂岩、粉砂岩包裹在优质烃源岩当中,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条件,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深水斜坡 重力流水道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水道结构参数 嫩江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占龙 彭立才 +3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62-67,共6页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油源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富;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岩性油气藏 有利区带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信息评价陆相盆地岩性圈闭的关键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占龙 张正刚 +3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沙雪梅 刘文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4期57-63,共7页
根据陆相盆地岩性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运聚机理多样等圈闭特点和圈闭本身面积相对较小、储集体厚度较薄且成群分布的特点,认为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基础上,地震数据体的选择、层位-储层... 根据陆相盆地岩性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运聚机理多样等圈闭特点和圈闭本身面积相对较小、储集体厚度较薄且成群分布的特点,认为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基础上,地震数据体的选择、层位-储层的精细标定、目标体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分析时窗大小的确定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识别、优选、描述与评价岩性圈闭的关键点。而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中包含的具体技术如地震相分类、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流体势分析与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根据各自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相应的关键点。同时考虑岩性油气藏勘探起步较晚,勘探方法和技术仍处于有效的探索阶段,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仍需要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陆相盆地 地震信息 技术应用 关键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圈闭识别、优选和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占龙 黄云峰 郭精义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3期6-14,共9页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等地质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方法,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沉积微相、层序地层、地震相、常规和非常规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流体势和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等地质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方法,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沉积微相、层序地层、地震相、常规和非常规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流体势和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和技术,通过在江汉、吐哈等盆地中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等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息多参数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 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构造带喀拉扎组沉积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7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4 位作者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李宏哲 吴青鹏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2期11-15,30,共6页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属于北物源冲积扇沉积体系,在冲积扇扇中发育面积较大的数条辫流河道沉积,该沉积体系内的砂体埋藏深度较浅、储层物性较好,向北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发育,结合良好的胜北洼中隆古构造背景...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属于北物源冲积扇沉积体系,在冲积扇扇中发育面积较大的数条辫流河道沉积,该沉积体系内的砂体埋藏深度较浅、储层物性较好,向北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发育,结合良好的胜北洼中隆古构造背景,依附胜北3、4号南北向平移断层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胜北构造带及其南翼喀拉扎组是胜北洼陷上侏罗统次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体系域 岩性圈闭 喀拉扎组 胜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沙雪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体运移轨迹,以此来评价处于含油气沉积盆地斜坡带等非有利构造位置的岩性圈闭接受流体的能力,通过分析岩性圈闭在流体势场中的位置来综合评价其含油气性。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和吐哈盆地胜北洼陷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面的辅助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分析 运聚单元 岩性圈闭 江汉盆地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中地壳低速塑性层高温高压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炎如 袁剑英 +3 位作者 李相博 张正刚 程玉红 郭精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25,共4页
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属浅层有机论的范畴;地幔物质分异成烃属地幔无机论的范畴。笔者根据西北地区地壳厚度大,沉积盆地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多沉积旋回的特点,提出在中地壳低速塑性层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塑性层的蠕变运... 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属浅层有机论的范畴;地幔物质分异成烃属地幔无机论的范畴。笔者根据西北地区地壳厚度大,沉积盆地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多沉积旋回的特点,提出在中地壳低速塑性层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塑性层的蠕变运动形成富含水的低密高压热流团,对有机质具有激活作用。通过粘土矿物的质子酸,使有机质产生催化裂解加氢反应而成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型盆地 地壳 低速带 有机成因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运动对变质流体及深部有机质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炎如 袁剑英 +3 位作者 李相博 张正刚 程玉红 郭精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生、运、聚之间的相关性,认为中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控制着成盆、成烃、成藏的全过程。深部有机质成烃是中国西部盆地新生代陆相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应变 变质流体 有机质演化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