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的遗产与中国的新工业化战略--以1978年后中国的工业化战略调整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扬 郭益耀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8,共10页
新中国经过四十年苏联模式强制工业化战略,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但工农二元化、工业区域失衡、工业内技术差异是相当显著的。1978之后的工业化战略调整受到毛泽东时代工业传统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里有效地纠正这... 新中国经过四十年苏联模式强制工业化战略,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但工农二元化、工业区域失衡、工业内技术差异是相当显著的。1978之后的工业化战略调整受到毛泽东时代工业传统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里有效地纠正这些差异。改革结果有可能提高工业总体成绩,但其他主要的差距仍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工业化 工农二元化 区域工业差异 工业技术二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中的农业:以50年为视角的三个反题
2
作者 郭益耀 林育川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65,共12页
中国快速的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更宏大的经济目标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不管是对是错,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视野烙上了毛的印记,漠视这些更宽广的目标去评判1955-1956年农业集体化的高潮是错误的。这种集体化反映了一种外延... 中国快速的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更宏大的经济目标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不管是对是错,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视野烙上了毛的印记,漠视这些更宽广的目标去评判1955-1956年农业集体化的高潮是错误的。这种集体化反映了一种外延式的增长,即依赖于劳动力动员,以一种由努克斯(Raguar Nurkse)的理论阐释过的方式来增加要素的供给和扩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种策略不可避免地要求官僚控制、强制和抑制农民的消费以及强行抽走农业剩余。这样的话,其结果就不应该依据建立在市场价格上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最大化、农民的劳动激励或者效率等规则去评价。在这一框架中,毛泽东之后的非集体化(decollectivization)和工农业平衡的重新调整可以看作是向农业内涵式增长策略的转变,这种策略是建立在(继承)由毛所留下来的物质遗产(灌溉和排水能力的扩张)的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中国工业化 毛泽东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反题 新古典经济学 农业生产模式 收入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港、台与亚太经济关系
3
作者 郭益耀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4-9,共6页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以前,一般的舆论都认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将从大西洋周围移向亚太地区.这种舆论的形成显然是和中国经济在不断改革开放的20年中的突飞猛进分不开的.无疑,“中国因素”也同时带动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尤其...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以前,一般的舆论都认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将从大西洋周围移向亚太地区.这种舆论的形成显然是和中国经济在不断改革开放的20年中的突飞猛进分不开的.无疑,“中国因素”也同时带动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尤其是台湾和香港,近年更包括韩国)的强劲发展,加上日本经济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使这个“亚太世纪”呼之欲出.这一前景,是否会被当前的金融风暴化成泡沫,众说纷坛.但中国这一“经济巨人”,对亚太地区的长期发展,显然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济 经合组织 中国内地 中国经济 经济整合 香港 “一国两制” 贸易逆差 亚太地区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