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茶感官审评方法的建立及其主要呈香物质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元朝 黎勤吉 +2 位作者 郭玉琼 郝志龙 金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1,共12页
为了建立枸杞芽、叶茶感官审评方法,以盖碗和柱形杯两种冲泡方式,开展冲泡时间和投茶量为变量的感官审评实验。通过理化指标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分析枸杞芽、叶茶主要滋味物质和... 为了建立枸杞芽、叶茶感官审评方法,以盖碗和柱形杯两种冲泡方式,开展冲泡时间和投茶量为变量的感官审评实验。通过理化指标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分析枸杞芽、叶茶主要滋味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差异,并明确枸杞茶的主要呈香物质。结果表明,4 g、2 min的柱形杯冲泡方式更适用于枸杞茶的审评,咸香(熟菜香)和甜香是枸杞茶的主要香气特征;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筛选得到苯甲醛、3,5-辛二烯-2-酮、2,4-二叔丁基酚、甲基庚烯酮、正己醛、顺-2-戊烯-1-醇、松香芹醇、2,4-二甲基苯甲醛和苯乙烯9种香气成分为枸杞茶的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它们的香型特征,推断这9种呈香物质可能是咸香(熟菜香)的主要贡献物。本研究可为枸杞茶感官审评体系的建立和等级划分提供参考,并对枸杞茶的香气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茶 感官审评 品质 香气成分 咸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
2
作者 郭玉琼 《艺术科技》 2025年第5期1-3,共3页
手工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其工艺技法、纹样符号及制作流程都蕴含着文化语义。与机器生产不同,手工艺术的美在于其“不完美”的人性温度。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消费者对服饰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基本的保暖... 手工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其工艺技法、纹样符号及制作流程都蕴含着文化语义。与机器生产不同,手工艺术的美在于其“不完美”的人性温度。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消费者对服饰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基本的保暖与遮羞需求,还注重服饰的个性化、艺术化以及文化内涵。手工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手工艺术融入现代服饰设计,既能为服饰增添独特的艺术气质,又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手工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文化叙事性以及情感温度,从中国的传统刺绣、蜡染到西方的手工编织、蕾丝工艺等手工艺术,蕴含着不同民族的审美基因和技艺密码,将这些传统工艺语言转变成现代服饰的设计要素,既是文化传承的时代任务,又是设计更新的方法论创建。虽然手工艺术的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手工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融合的背景,其次阐述手工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最后阐述手工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术 现代服饰 服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分析叶用枸杞茶 被引量:8
3
作者 卢丽 周承哲 +7 位作者 徐凯 张孟聪 温圣菁 段淋渊 田采云 石碧滢 张波 郭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201,共11页
以26个品种(系)叶用枸杞芽叶干样及鲜叶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其感官品质和代谢物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叶用枸杞芽叶干样滋味醇厚、鲜爽、有甜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显示,叶用枸杞芽叶中共... 以26个品种(系)叶用枸杞芽叶干样及鲜叶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其感官品质和代谢物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叶用枸杞芽叶干样滋味醇厚、鲜爽、有甜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显示,叶用枸杞芽叶中共鉴定出879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酚酸类、糖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生物碱、萜类、有机酸、脂质10类。根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2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苯丙醇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等代谢通路,此外还发现,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糖类和脂类是区分不同品种(系)叶用枸杞芽代谢物的重要组分。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表明,表儿茶素、异槲皮素、芦丁等26种代谢物共同影响叶用枸杞茶醇、厚、鲜、甜和苦等滋味。感官评价结合PLSR分析结果表明,‘宁杞菜1号’‘宁杞9号’、Z90、Z68、Q3、Q6-13和Z487种叶用枸杞具有感官品质较好且滋味物质丰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枸杞茶 感官评价 代谢组学 滋味 差异代谢物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绿色食品的现状、发展前景及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玉琼 詹梓金 赖钟雄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56-57,共2页
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概况 ,并分析了我国绿色食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茶叶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现代戏:发生、资源与合法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玉琼 《艺术探索》 2010年第3期29-31,43,共4页
戏曲现代戏与20世纪初兴起的时装戏不同,它真正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解放区,生成之初即被寄予特殊的政治文化内涵。解放区政权对戏曲现代戏形式的意识形态的充分体认,使传统戏曲成为建立解放区戏剧新生态的重要资源。知识分子在新政权... 戏曲现代戏与20世纪初兴起的时装戏不同,它真正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解放区,生成之初即被寄予特殊的政治文化内涵。解放区政权对戏曲现代戏形式的意识形态的充分体认,使传统戏曲成为建立解放区戏剧新生态的重要资源。知识分子在新政权、新时代的"现代性"话语中接受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逻辑和思维,戏曲现代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合法性终于获得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发生 资源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无以解脱的轮回——对韩国影片《春去春又来》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玉琼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春去春又来》用圆圈式的叙事模式表达了这样一种男性命运:排斥女性的男性虽然在自我世界中完成成长仪式,却不可避免的陷入以游戏的"恶"开端的喜忧参半的生命轮回中。拒绝女性的爱的光芒照耀的男性终将...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春去春又来》用圆圈式的叙事模式表达了这样一种男性命运:排斥女性的男性虽然在自我世界中完成成长仪式,却不可避免的陷入以游戏的"恶"开端的喜忧参半的生命轮回中。拒绝女性的爱的光芒照耀的男性终将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女性 轮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vs《天边一朵云》:身体的意义表达
7
作者 郭玉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5,共2页
《色·戒》与《天边一朵云》都通过“扮演”的情节表达了对人的身体的思考。前者揭示了身体直通心灵的意义,后者却体察到身体之与心灵、与爱无关的纯粹物质的本质。应该说,较之《色·戒》,《天边一朵云》对人的身体,以致对... 《色·戒》与《天边一朵云》都通过“扮演”的情节表达了对人的身体的思考。前者揭示了身体直通心灵的意义,后者却体察到身体之与心灵、与爱无关的纯粹物质的本质。应该说,较之《色·戒》,《天边一朵云》对人的身体,以致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思考走得更远,亦更深刻。它同时也带给中国电影一个急需反省的问题。即:身体的意义表达究竟能够走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扮演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群建构、空间营造与戏曲展演——生态学视野下明清至民国时期福建戏曲在东南亚的传播
8
作者 郭玉琼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6-41,共6页
明清至民国时期福建人掀起“下南洋”高潮,大规模移民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基于血缘、地缘,借助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建构移民社群,营造庙宇、宗祠、会馆等空间。伴随福建人移民活动,福建戏曲也传播东... 明清至民国时期福建人掀起“下南洋”高潮,大规模移民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基于血缘、地缘,借助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建构移民社群,营造庙宇、宗祠、会馆等空间。伴随福建人移民活动,福建戏曲也传播东南亚。庙宇、宗祠、会馆等空间及其中开展的社群活动在东南亚再建福建文化,为福建戏曲传播东南亚提供生态基础。福建戏曲展演活动也有利于福建移民完成社会认同,进一步巩固、强化福建移民社群。福建文化再建包括福建戏曲展演帮助东南亚福建移民保持与原乡的密切联系,也帮助移民更快更好地适应移居地环境,从而在异国他乡顺利谋求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福建移民 社群建构 空间营造 戏曲展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从“旧形式”到“最顽固的堡垒”
9
作者 郭玉琼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3-46,共4页
京剧在20世纪经历了从"旧形式"到"最顽固的堡垒"的话语演变。这些话语的产生及转换揭示了京剧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意识形态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五四"以降人们一致的忽略京剧形式本身的自主性,而将... 京剧在20世纪经历了从"旧形式"到"最顽固的堡垒"的话语演变。这些话语的产生及转换揭示了京剧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意识形态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五四"以降人们一致的忽略京剧形式本身的自主性,而将其与意识形态两相对应的思维。本文在批判这种思维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形式"的概念对于今天京剧的发展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话语 意识形态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一)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金心怡 孙云 +2 位作者 孙威江 郭玉琼 卢秋华 《中国茶叶》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风格。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约10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49%,比2004年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市场的... 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风格。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约10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49%,比2004年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市场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乌龙茶加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加工新技术 品质特征 清香型 茶生产 专题 品质风格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游小妹 韩奥迪 +5 位作者 李鑫磊 孔祥瑞 钟思彤 郭玉琼 单睿阳 陈常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7-297,共11页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 ‘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茗冠红茶香气呈甜香,花香显,滋味甜醇;茗冠白茶香气毫香,花香馥郁,滋味鲜爽,不同工艺加工的茗冠茶各自带有独特的花香特征。在茗冠绿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具有果香的酯类香气成分,对茗冠绿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绿茶的代表性香气成分为己酸叶醇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橙花叔醇、丁酸叶醇酯、橄榄醇、α-法呢烯,代表性成分以具有果香的酯类物质和具有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绿茶花果香显的品种特性;在茗冠红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红茶中代表性组分为二氢芳樟醇、α-柏木烯、β-紫罗兰酮、γ-杜松烯、十六酸甲酯、苯甲醛,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甜香的萜类物质和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红茶花香且带有甜香的品种特性;在MGB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白茶中代表性组分为香叶醇、月桂烯、3-蒈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的醇类和萜类物质为主。茗冠绿茶、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差别较大,茗冠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花青素类和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等)等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高于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红茶中的茶黄素类、酚酸类和少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牡荆素-2-O-半乳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芹菜素-6-C-葡萄糖苷等)及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苯丙氨酸、L-色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天冬氨酸)等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白茶中的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精氨酸、L-谷氨酰胺、L-赖氨酸、L-组氨酸、L-酪氨酸)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 茗冠 绿茶 红茶 白茶 香气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夫红茶加工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笑君 周子维 +3 位作者 朱晨 王仲 赵姗姗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66-68,94,共4页
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品质不断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风味品质的选择。就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展开归纳和探讨,并阐述了工夫红茶生产上的新兴技术手段,旨在为工夫红茶工艺进展和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加工工艺 新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AS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川 曹红利 +4 位作者 郝心愿 郭玉琼 叶乃兴 王新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10,共12页
逆境胁迫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ASR(abscisic acid,stress,ripening-induced)基因在植物抗逆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龙井43品种茶树为材料,从中克隆了CsAS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 逆境胁迫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ASR(abscisic acid,stress,ripening-induced)基因在植物抗逆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龙井43品种茶树为材料,从中克隆了CsAS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组织间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sASR的cDNA序列全长875 bp,含有546 bp的ORF序列,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19.89 kD,理论等电点5.69;CsASR蛋白结构序列中74.5%的序列为无序结构,是一种无序蛋白;CsASR的C-端含有ABA/WDS功能结构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茶树CsASR与海枣的ASR相似性最高,为87%,而在进化树中与枣的关系最近。CsASR基因含2个外显子,第1个外显子长363 bp,第2个外显子长183 bp,内含子较大为2 750 bp,内含子中含7种简单重复序列和2种DNA转座子序列。克隆获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 554 bp的启动子区序列,该启动子上含有干旱、低温、高温以及ABA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CsASR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ABA抑制CsASR的表达,而干旱、NaCl和低温胁迫能够显著上调CsASR的表达。表明CsASR基因可能与茶树抗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ASR基因 逆境胁迫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发酵工艺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晨 赵姗姗 +2 位作者 王仲 常笑君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383-384,387,共3页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红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综合介绍了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芳香物质、糖类物质等成分变化,分析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等因子对红茶发酵的影响,并展望红茶发酵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红茶 发酵 影响因素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威江 叶乃兴 +2 位作者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中国茶叶》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品种 加工新技术 清香型 乌龙茶 茶生产 专题 传统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晨 赵珊珊 +3 位作者 常笑君 王仲 叶乃兴 郭玉琼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4期58-61,63,共5页
综合介绍了茶树修剪时期的选择、修剪方式、与之配合的茶园管理措施,以及茶树修剪在近代茶树栽培综合管理中的应用,并对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与展望,旨在为茶树修剪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茶树修剪 茶园管理 再利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晨 田采云 +6 位作者 张舒婷 常笑君 傅海峰 李小桢 陈常颂 林玉玲 郭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88-91,共4页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U)在4个水平上进行比较筛选,并进行PCR验证。[结果]优化后最佳的福建省茶树SSR-PCR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其中DNA模板浓度50 ng/μL、引物浓度0.25 mmol/L、Taq酶浓度1.25 U。并从23对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清晰、明亮、无杂带的引物,适用于福建省茶树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后续福建省茶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杂交品种的选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植资源 SSR-PCR 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与拆解:新时期实验戏剧颠覆文学语言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玉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4期22-24,32,共4页
新时期实验戏剧先后运用综合和拆解的策略颠覆了文学语言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挖掘出话剧巨大的表现潜力 ,显示了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但是经典文本的缺乏 ,又使其颠覆行动显露出“意义大于成果”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综合 拆解 颠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7 位作者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年份及压饼方式对寿眉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詹冬梅 傅海峰 +4 位作者 周承哲 朱晨 翁晶晶 陈兰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
以不同贮藏年份的寿眉散茶、“先压后藏”和“先藏后压”寿眉饼茶为试验材料,通过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探究不同贮藏年份和压饼方式对寿眉风味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贮藏年份的增加,“先压后藏”与“先藏后压”寿眉饼茶的... 以不同贮藏年份的寿眉散茶、“先压后藏”和“先藏后压”寿眉饼茶为试验材料,通过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探究不同贮藏年份和压饼方式对寿眉风味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贮藏年份的增加,“先压后藏”与“先藏后压”寿眉饼茶的香气都优于寿眉散茶,且2016年“先压后藏”寿眉饼茶呈现梅子香型,且其茶汤涩感最弱。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年份的增加,“先压后藏”寿眉饼茶的茶多酚质量分数逐渐减少,非酯型儿茶素C、EC、EGC质量分数有所增加;3类寿眉主要差异性香气物质为芳樟醇类化合物,可能与2016年“先压后藏”寿眉饼茶出现梅子香相关。综合来看,“先压后藏”最有利于寿眉在贮藏过程中苦涩滋味物质减少,浓度滋味物质增加,滋味醇和度增加,香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寿眉 压饼 贮藏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