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 |
郭晓昕
吴晔
任经天
程鲁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4 |
10
|
|
2
|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条件下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 |
郭晓昕
周永红
冯国东
|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探讨 |
郭晓昕
刘佳
吴晔
任经天
程鲁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4 |
6
|
|
4
|
药品风险管理中的信息沟通 |
郭晓昕
武志昂
张承绪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8 |
22
|
|
5
|
全面认识美国FDA的药品风险管理体系 |
郭晓昕
武志昂
张承绪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7 |
15
|
|
6
|
国外处方事件监测研究概述 |
郭晓昕
吴晔
任经天
刘佳
程鲁榕
张承绪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5 |
3
|
|
7
|
从美国药品撤市看药品安全风险管理 |
郭晓昕
杜晓曦
薛松林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1 |
7
|
|
8
|
铜合金接触线夹杂物缺陷的新型涡流检测探索 |
李宁
王勃
郭晓昕
贾正峰
|
《电气化铁道》
|
2024 |
0 |
|
9
|
六省市2001~2002年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
吴晔
任经天
颜敏
郭晓昕
张承绪
曹立亚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4 |
39
|
|
10
|
关于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技术工作的思考 |
曹立亚
张承绪
郭晓昕
吴晔
程鲁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6 |
14
|
|
11
|
美国强化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的启示 |
吴晔
程鲁榕
郭晓昕
任经天
刘佳
曹立亚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6 |
11
|
|
12
|
生产企业在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任经天
郑文科
张俊华
雷翔
杨乐
郭晓昕
商洪才
杜晓曦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
9
|
|
13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
杨乐
杜晓曦
郭晓昕
任经天
沈璐
宋海波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
12
|
|
14
|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研究探讨配伍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 |
黄元
任经天
郭晓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0 |
21
|
|
15
|
基于中医药古籍与现代文献的虎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
刘博
阳洁
宋海波
孙晓波
孙桂波
朱兰
郭晓昕
逄瑜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8 |
4
|
|
16
|
基于文献资料的槟榔安全性分析 |
侯文珍
马长华
杨乐
郭晓昕
任经天
宋海波
逄瑜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6 |
6
|
|
17
|
30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
邹箴蕾
杨乐
郭晓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
13
|
|
18
|
基于中医药古籍的槟榔安全性及风险因素分析 |
侯文珍
杨乐
马长华
郭晓昕
任经天
宋海波
逄瑜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6 |
4
|
|
19
|
美国的药品召回政策与强制政策简介 |
刘佳
任经天
吴晔
郭晓昕
程鲁榕
|
《中国药物警戒》
|
2005 |
3
|
|
20
|
药品不良反应的食物因素 |
宋海波
郭晓昕
任经天
杜晓曦
|
《中国药物警戒》
|
2014 |
4
|
|